

“原生鴻蒙正式版,就要來了!”


3月12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語帶激動地說。在影片中,餘承東回顧了一組資料:從2024年10月公測以來,原生鴻蒙收集了400多萬條使用者反饋,推動系統完成30餘次迭代,新增150多項功能特性,目前已有2萬多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微信、抖音、支付寶、高德地圖、京東等20多個APP都超過了200萬的下載量。
就在下週,首款搭載原生鴻蒙正式版的手機也將面世。

這個在逆境中誕生,自出生就揹負爭議的國產移動作業系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它又給生態合作伙伴與使用者們帶來了什麼?

鴻蒙“朋友圈”,越滾越大
必須承認的是,上線之初,“純血鴻蒙”在一片歡呼沸騰後也收穫了“差評”:許多應用未能完全適配,存在功能缺失;常用軟體尚未遷移、系統穩定性不足等。細小的差錯反映到使用者感知上,就是集中的吐槽。
鴻蒙最初是一個面向物聯網領域的系統,而為移動端打造的HarmonyOS
NEXT(即原生鴻蒙)也延續著這一理念:利用分散式架構,一次開發即可實現多端部署,並在數碼、家電、汽車等各種硬體裝置上實現統一的生態與體驗。舉個例子,這意味著使用者的視訊通話可從手機端的鴻蒙系統無縫切換至平板、車載屏乃至電視屏上。
NEXT(即原生鴻蒙)也延續著這一理念:利用分散式架構,一次開發即可實現多端部署,並在數碼、家電、汽車等各種硬體裝置上實現統一的生態與體驗。舉個例子,這意味著使用者的視訊通話可從手機端的鴻蒙系統無縫切換至平板、車載屏乃至電視屏上。
但另一面是,已經在iOS和安卓系統中穩定運維多年的應用廠商,也需要配合鴻蒙系統進行遷移,適應它的技術框架與程式語言,無異於重新開發。
面對數以百萬計的C端應用市場,這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任務。
也正是因此,餘承東口中的400多萬條使用者反饋,是迫不及待體驗“國產純血”的期待,也是體驗後殷切的改進督促。
餘承東在2月也密集回應了這些反饋。透過社媒平臺,餘承東與華為終端BG
CEO何剛連續一週與合作伙伴官微互動:
CEO何剛連續一週與合作伙伴官微互動:
提到微博,餘承東圈出“來總”——微博CEO王高飛,表示鴻蒙版微博已支援直接呼叫系統原相機拍照發微博,還能釋出動態照片,體驗絲滑。提起支付,華為使用者值得稱道的智感支付能力與支付寶融合,在不喚起任何應用的情況下就能螢幕識別,一鍵支付。

在打工人關心的辦公應用方面,何剛po出在金山總部與章慶元的合影,稱鴻蒙原生版WPS
Office已正式上架,正在最佳化超級會員增值服務和打磨AI能力;還祝賀釘釘在鴻蒙已破百萬下載量,雙方聯合作戰室裡的團隊“用400多天的時間把夢想變為現實”。
Office已正式上架,正在最佳化超級會員增值服務和打磨AI能力;還祝賀釘釘在鴻蒙已破百萬下載量,雙方聯合作戰室裡的團隊“用400多天的時間把夢想變為現實”。

不止釘釘,微信、抖音、支付寶、高德地圖、京東等20多個APP都超過了200萬的下載量。此外,航旅縱橫、高德地圖、攜程、喜馬拉雅等眾多頭部應用的官號也與兩人高頻互動,評論區充滿了使用者期待的聲音。
原生鴻蒙正式版自身也已發展出令人驚喜的改進,它不僅增強了端側AI能力、提升了跨裝置間的無縫流轉體驗以及系統的整體流暢度,在隱私保護方面也提供了更加堅固的安全屏障。
面向萬物互聯時代,鴻蒙的原生流暢、原生智慧、原生安全、原生互聯等特性,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將純血鴻蒙作為主力系統使用的理由,這也是其角逐移動作業系統第三極的核心競爭力。

開發者紅利,撬動10億裝置新藍海
五年前,正值華為艱難時期的開發者大會上,餘承東曾說:“每一位開發者,都是華為要匯聚的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鴻蒙對生態夥伴的重視從未改變。
過去一年間,原生鴻蒙已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界所有頭部廠商的共同選擇。這是一個新的作業系統、應用商店帶來的天然利益吸引——畢竟早在鴻蒙相容安卓時期,就已經有開發者從中分到一杯羹;同時,更是走向多裝置相容的智慧時代的視窗。
以國民級應用微信為例,其原生鴻蒙版本,實現了在手機、平板、車機間無縫流轉視訊通話介面。震驚AI行業的推理模型DeepSeek-R1則接入了智慧語音助手小藝,與華為盤古大模型強強聯合,語義理解能力提升了3倍。現在,使用者使用方言、要求小藝生成程式碼、進行數學推理和生成圖片等等場景,都能在鴻蒙系統上實現。
對於開發者而言,一次開發、多次部署是最直觀的工作效率提升。硬體廠商能透過鴻蒙高效完成智慧化物聯改造,提高裝置啟用率與體驗;軟體廠商則能實現一次投入、多端展現使用的成效,減少適配成本。
作業系統開發完成只是1%,剩下的99%都要靠生態。這是另外兩大作業系統驗證過的道理,鴻蒙不僅要吸引頭部應用,更需要號召頭部以下的海量廠商,參與到生態建設中來。

很早前,鴻蒙就為開發者構建了一個低門檻、高回報的生態平臺。其自有的開源社群為開發者們提供了全鏈路開發套件與技術文件;對優秀案例,鴻蒙也大方推出鴻蒙原生應用開發者激勵計劃,提供豐厚的現金和流量扶持資源,個人開發者最高可獲得10萬元人民幣的現金獎勵,企業和服務商最高可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優秀應用還能透過AppGallery推薦,藉此獲得更多流量扶持。
還有鴻蒙背後海量的智慧終端裝置。截至2024年底,鴻蒙生態裝置數量已超過10億臺。2025年,華為多款機型及終端裝置陸續升級鴻蒙,而在下週,首款為原生鴻蒙而生的手機也將面世。前不久,還有數碼博主爆料,除手機、耳機、平板外,PC等新品類也將有可能加入到鴻蒙陣營中。
生態裝置數量與使用者規模還在不斷擴充,開發者越早入局,就越能分得這片新田野中的紅利。

生態滋養,鴻蒙開啟增長飛輪
如果說2024年是鴻蒙生態加速之年,2025年則是鴻蒙生態成熟及完備之年。
餘承東在今年的致全體員工新年信中曾立下目標:“2025年,鴻蒙生態要壓強投入,10萬個應用是生態成熟的標誌,這是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的關鍵目標。”
回顧鴻蒙原生應用的數量增長,從2024年1月的首批兩百多家應用廠商試水,兩個月後這一數字增長了20倍,到2024年3月達到超過4000個;一年後,則悄然翻了100倍,達到2025年初的2萬個。
在這個基礎上,再看原生鴻蒙衝刺10萬個應用的目標,似乎已經不算激進。
從產業鏈的最基礎——人才端來看,鴻蒙開發工程師已經成為求職市場上的香餑餑。網際網路和硬體公司都在密集招聘鴻蒙相關技術崗位,新增了諸多就業及培訓相關機會。拉勾招聘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1月,鴻蒙開發工程師的新發職位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6.57%,增勢明顯;同時,鴻蒙開發工程師的平均招聘月薪較去年同期增長11.91%,薪資是其他技術類崗位的1.22倍,相對傳統開發崗位有明顯溢價。

和AI培訓課程一樣,鴻蒙開發相關課程也正風靡。鴻蒙相關開發課程已經走進了305所高校,其中鴻蒙校園公開課進入135所高校。此外,華為還與72所高校聯合建設了“智慧基座”2.0專案,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為資訊領域培養人才,也為鴻蒙生態發展儲備著新力軍。
困難是成長的催化劑,絕境也往往暗藏著最強的生命力。在幾乎是華為最高級別的資源投入之下,原生鴻蒙成為中國首個自主可控、具備強大商業價值的作業系統,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
就像自然界一樣,綠洲培育生靈,生靈滋養土地,生命得以正向迴圈。鴻蒙培育了一片肥沃的生態土壤,吸引了眾多開發者和合作夥伴加入,而且隨著生態系統的不斷壯大與成熟,它反過來也滋養了鴻蒙本身。
這種雙向互動為所有參與者創造了龐大的商業價值。如今,鴻蒙不僅僅是一個作業系統,也是一個能夠自我成長、自我最佳化的生命體。從“能用”走向“好用”,從技術攻堅走向生態繁榮,至此,原生鴻蒙衝刺的10萬應用目標可能也只是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