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0 月 22 號,原生鴻蒙( HarmonyOS NEXT )正式上線的時候,託尼就跟大家聊過使用感受。當時就有不少差友在底下評論,想體驗原生鴻蒙,可又擔心相容和適配的問題。
其實有這種擔心很正常,畢竟一個新生的作業系統,在前期就是會面臨各種生態問題。就比如說,託尼最早在《 王者榮耀 》鴻蒙體驗服裡單排,英雄和皮膚就還沒同步過來,而且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等半天都匹配不到人。。。
不過,經過華為和開發者們的努力完善,僅僅過去了一百多天,不誇張地說,現在的原生鴻蒙,真有點 “ 由量變走向質變 ” 的感覺了。
你敢信,在這短短百餘天的時間裡,接入原生鴻蒙的應用和元服務( 類似於 “ 小程式 ” )數量,就從 1.5 萬漲到了 2 萬。
這是啥概念呢?
也就是說,不光微信、抖音、支付寶、小紅書、微博、京東、淘寶等,這些使用者量大、影響力大的頭部應用完成了適配,而且有更多的日常應用也都接入了原生鴻蒙。
即使是一些原生鴻蒙應用市場暫時沒有的應用,往往在使用者提交心願單之後,沒幾天就會上架。真就是一天一個樣。
不光是接入的應用數量能覆蓋日常的使用場景,跟原生鴻蒙深度適配之後,也還能整出些新花樣來。
就拿微信來說,深度適配原生鴻蒙的微信,遵循原生鴻蒙的安全訪問相機規則之後,拍照拍影片可以直接呼叫系統自帶相機,擁有變焦這些進階的功能。
同樣能直接呼叫“拍照一致性”能力的還有小紅書原生鴻蒙版,基於這個能力,你在小紅書上可以直接呼叫系統相機,拍出更高畫質的圖片和影片。
不僅如此,原生鴻蒙的新特性,也給小紅書的互動創新提供了條件,比如你想要給朋友分享自己的主頁或者筆記,可以直接兩臺手機頭對頭“碰一碰”,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複製連結到第三方應用開啟。
實際上,原生鴻蒙在這過去的百來天裡不只是應用數量提高了,在提升數量的同時,其實應用們也在結合原生鴻蒙的新特性去做適配,給大夥帶來一些不同以往的體驗感。
前面這些還屬於是開發者們在應用內做文章,而原生鴻蒙的系統控制元件能力,則能讓應用們的互動延伸到系統上的各個地方。
就拿原生鴻蒙的“實況窗”功能來說,它可以讓高德地圖、餓了麼等應用以卡片的形式,待在鎖屏、狀態列和通知欄等地方,給你展示即時的資訊更新——比如說你在地圖軟體上規劃好路線後,不需要開啟APP,也能在鎖屏狀態,或者狀態列中看到導航提示。
很多人會把它和iOS的靈動島功能作為對比,但託尼體驗下來的感覺是,這倆東西的思路完全不一樣。相比iOS的靈動島,原生鴻蒙的“實況窗”並不會佔用你螢幕上的固定區域,因為它是可以隱藏起來的,並且能出現在鎖屏、通知欄、狀態列等位置,互動方式上會更加靈活。
除此之外,原生鴻蒙的系統功能也讓託尼覺得用起來特別方便——鎖屏介面就能長按喚出一個小小的二級選單,從這可以快速開啟手電筒、秒錶、掃碼等功能。並且掃碼能呼叫系統的統一掃碼入口,買東西時掃一下跳轉支付頁面,街邊掃一下借共享移動電源,都省了很多步驟。
要不怎麼說是自己人做的系統呢?日常使用時的痛點都考慮到了——很多時候看個通知,掃個碼,解鎖完還要找到對應的 APP ,再到對應功能。要操作這麼多步,託尼甚至中途會忘了為什麼解鎖手機。。。
不過,解決好了生活社交娛樂等應用,其實只是原生鴻蒙作為一個新生作業系統所邁出的第一步。
華為想要讓更多使用者將其作為主力系統使用,還得解決好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跟大家的日常工作息息相關的政企軟體適配。
我們稍微打聽了一下,面向政企市場,原生鴻蒙制定了不同的應用分發策略,比如 “粵省事”、“浙裡辦” 這些大家會日常高頻用到省級政務應用,目前也都是已經上架了原生鴻蒙的應用市場。而像是一些不在公開平臺提供下載的企業內部應用, 現在也都正在積極適配原生鴻蒙。
當然,做好軟體適配只是一方面,原生鴻蒙可以在過去這百天裡,收穫好評的另一大原因,則是跟系統的頻繁更新有關係。
在託尼看來,無論是什麼手機系統,在初期出現各種 bug 都是很正常的,但關鍵還是在於 bug 修復得快不快, 能否在影響到使用者體驗之前給修復好。
而根據我問到的情況,從去年的6月份到現在,原生鴻蒙經歷了20多次的大版本更新。作為對比,目前iOS 18這邊的大版本更新次數是8次,要知道iOS 18這邊第一個beta版本也是去年6月份釋出的。
在作業系統這塊,我願稱原生鴻蒙為“肝帝”,主打一個瘋狂更新。。。
同時,如果大家有關注@HarmonyOS 的官微的話,那麼你就會發現原生鴻蒙真的是每天都有新東西。
咱就是說,即便原生鴻蒙早期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個更新速度,咱們確實挑不出啥毛病,就跟下面這位網友說的那樣,原生鴻蒙確實是在一步步完善。
還記得之前有同事跟託尼講過,原來華為的多裝置協同,得保證開啟藍牙和 Wi-Fi 。用著雖說也方便,但每次都是遇到資料傳不過去才發現沒開啟。
而到了原生鴻蒙上,華為直接整了一手 “ 多裝置協同增強服務 ” 。即使在 WiFi 和藍牙都關閉的情況下,還是能跨裝置協同,包括在手機上覆制內容貼上到平板上,或者把手機畫面投到平板上。這下可真就是暢連了。
而且放到以前,如果有人告訴我,國產作業系統的動畫效果和絲滑程度能媲美 iOS ,我指定不信。
但是升級到原生鴻蒙之後,各種滑動反饋不光準確,還不掉幀。除此之外,無論是下拉控制中心,還是鎖屏介面的按鈕,模糊的動畫效果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這就讓系統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
前面託尼講了這麼多,不難發現,原生鴻蒙正是透過與生態夥伴的共同努力以及使用者的反饋,正在經歷從應用數量的量變,到體驗升級的質變過程。
可能有些人看到這裡會問,為什麼從使用者到開發者,會對這個新生的系統有這麼高的熱情?
那看過往期文章的差友應該都知道,這不僅是大家出於對國產自研系統的情感支援,更關鍵的還是原生鴻蒙所能實現的功能特性太過於吸引人。
不同於過去的安卓和 iOS ,原生鴻蒙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再加上覆蓋全場景的硬體生態。相當於系統和硬體裝置都是自己的,所以不管流暢性、多裝置協同,還是 AI 體驗這塊,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
拿流暢性來說,不管是我自己的體驗,還是一些差友的反饋,大傢伙都覺得在原生鴻蒙上開啟應用會更快,並且滑動瀏覽資訊流的時候更流暢。
這其實並不是我們的錯覺,而是原生鴻蒙記憶體佔用少,有啟動速度的優勢。之前託尼刷到了極客灣採訪原生鴻蒙開發者的影片,他們在聊天的時候提到,不少在安卓上需要 2S 開啟的 APP ,在原生鴻蒙上可以縮短到 1S 以內。
截圖來自:極客灣 ▼
一個 APP 就是 1S ,我多用幾個 APP ,時間這不就省出來了麼。( bushi
而且託尼查了資料後發現,這原生鴻蒙的渲染機制也是有點東西的,只渲染當前螢幕可見區域內的內容。
比如微信水友群那麼多 999+ 的訊息,原生鴻蒙始終會只渲染當前可見的十幾條,而不是一次性渲染全部資料,這樣記憶體消耗也會小,使用者用起來自然也就更流暢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年前 DeepSeek 最熱的那會,原生鴻蒙版小藝就接入了 DeepSeek-R1,是所有手機品牌裡第一波吃上紅利的。並且小藝還能配合第三方應用,跨 APP 一鍵拖拽圖片給小藝,智慧識別。
可能你以為上面這麼多新功能新特性,對於原生鴻蒙的開發者來說,適配起來會非常難且繁瑣。
但我們在之前文章裡就跟大家提到過了,其實原生鴻蒙早就把這些考慮到了,就比如說,它把 AI 框架做進了系統底層,原生鴻蒙提供端側的演算法能力支援,並且給開發者們搞出了 AI 摳圖控制元件、 AI 語音朗讀控制元件啥的。
這樣一來,開發者需要什麼 AI 能力,可以直接把相關的控制元件塞進 APP 裡面。
而且在原生鴻蒙上的開發效率會比安卓和 iOS 更高,這是因為原生鴻蒙在底層架構上動了大刀子。直白點說,就是把軟體的底層,跟功能,還有介面分開,各論各的。不同裝置上的應用就只是介面不一樣,裡子實際上還是一套東西。
以前開發者要為平板、手機和手錶等不同裝置開發應用,要針對不同螢幕、硬體搞適配,但在原生鴻蒙的生態中,一套程式碼工程一次開發上架,就能多端按需部署。一套程式碼就能適配多種螢幕尺寸與互動方式。
對於開發者來說,這可是實打實的工作量下降。這麼說吧,美團這種體量,都只花了 6 周時間就幹上架了,更別提其他輕量化 App 了。同時原生鴻蒙龐大的使用者規模和裝置的接入總量,也會讓開發者從中受益。
並且啊,託尼我前兩天還刷到,原生鴻蒙的應用開發工具也接入DeepSeek了,在更新更強的AI大模型輔助下,我相信接下來原生鴻蒙應用的開發過程是會變得越來越方便的。
無論是使用者還是開發者,都能收穫體驗提升的正向迴圈,這種滿足感可能是在其他系統上沒法感受到的。
可能之前有部分使用者是出於情懷或者嚐鮮的心態,才升級到了原生鴻蒙。但最近一段時間,根據託尼觀察到的情況,發現他們是發自真心的認可原生鴻蒙。
而這個過程的轉變,從正式上線到現在不過百來天。這對於新起步的新系統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
背後離不開華為跟生態夥伴的努力,以及使用者的支援,是在三方的合力下,原生鴻蒙才能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勢頭。
之前託尼最早在申請原生鴻蒙微信的內測資格時,註冊過手機號,基本每隔幾天,就會收到新版本的提示,背後其實就是無數的開發者在默默為鴻蒙添磚加瓦。
按照這個勢頭,相信再過不久我們就能體驗到更好更強大的原生鴻蒙。
而且話說回來,根據託尼長久以來對原生鴻蒙的觀察理解,他們真正想做的,其實不是單純做其他系統的替代方案,而是要開發一個汲取前人經驗,匯聚國人智慧的全新自研國產作業系統,給大家帶來點不一樣的東西。
根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說法: “ 據我們分析, 10 萬個應用是鴻蒙生態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成熟標誌,這就是鴻蒙生態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的關鍵目標,也就是鴻蒙應用上架的衝刺階段。 ”
目前來看,原生鴻蒙已過百日大關,原生應用突破2萬+、系統迭代快速,可以說是走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重要關頭。相信未來在多方的協力下,原生鴻蒙系統的價值會得到進一步展現,到時候勢必會有更好的體驗和更新的特性帶給大家。
撰文: Levi
編輯: 米羅&粿條
美編: 子曰
圖片、資料來源:
華為、蘋果、CSDN
原生鴻蒙之夜暨華為全場景新品釋出會
極客灣Geekerwan – < 採訪大廠原生鴻蒙開發者:上手容易嗎?體驗是否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