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鴻蒙生態擴張已經勢不可擋。


原生鴻蒙又傳來好訊息。
2月24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宣佈,華為將於3月釋出一款為原生鴻蒙而生的新形態手機,實現了硬體、軟體和生態的全新突破,另外騰訊、位元組、阿里、美團等生態夥伴,正全力衝刺最佳化應用體驗。

這是原生鴻蒙繼突破20000+應用之後,又一次全新突破。這樣的進化節奏,對原生鴻蒙來說並不陌生。它已證明過自己的速度:用10年時間推出全棧自研的作業系統,“幹成歐美同行30年乾的事”,又緊接著鋪開了原生鴻蒙生態,穩立於全球作業系統第三極。
2025年,鴻蒙生態的擴張腳步仍未停止。它不僅在縱向實現了應用生態的持續擴張,讓系統從“能用”變成“好用”,也正逐步推進橫向的多終端適配,不斷推進體驗革新。
跨過掙扎生死線的前夜,原生鴻蒙正在迎來全面邁向成熟的破曉時刻。

縱向應用生態爆發
原生鴻蒙生態的擴張速度遠遠超出了外界預期。
2023年9月,華為剛官宣原生鴻蒙時,“應用荒”一度是使用者最大的顧慮。但在短短一年時間,鴻蒙就證明了自己的蓬勃生命力。截至2024年10月22日原生鴻蒙正式釋出,有超過15,000多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滿足使用者日常使用時長的99%。而在釋出至今的百天內,接入應用數量已躍升至20,000個。此前已經上架的應用中,也每天都有版本更新。
當然,數量並不是全部。原生鴻蒙從誕生時的目標就不是iOS或安卓的“平替”,而是要為開發者和使用者全新的價值,這也是它能夠長久發展的前提。如今,原生鴻蒙也的確正在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原生智慧就是HarmonyOS NEXT最大的特色之一。原生鴻蒙將AI能力與系統進行深入融合,在盤古大模型的支援下,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智慧化體驗。AI助手“小藝”支援多種意圖識別與場景互動,還能透過多模態能力理解圖片、文字、語音等,大幅超越了一些其他品牌的手機語音助手的單調互動,真正成為使用者工作與生活的全面得力助手。

當小藝與第三方應用進行聯動,使用者也能夠獲得iOS和安卓不具備的體驗。例如,在小藝接入DeepSeek之後,可以透過小藝直接與DeepSeek對話,實現問答、資訊檢索、多輪對話等功能,不僅獲得了DeepSeek沒有的語音互動體驗,也無需面對APP的卡頓。
使用者還可以從UC瀏覽器、QQ瀏覽器、瓜子二手車等應用中拖拽文字、圖片、文件等內容給小藝,讓小藝進行智慧處理。例如,拖拽一張汽車圖片,小藝就能根據圖片內容進行汽車品牌型號、設計風格、細節特徵等分析;拖拽書籍封面圖,小藝會介紹書籍內容並提供一鍵聽書功能;拖拽帶表格的圖片,小藝也能將其轉成表格檔案進行處理。
另外,在原生鴻蒙系統級能力的加持下,不少第三方應用都擁有了在iOS與安卓中不具備的新體驗。過去,手機原生的相機許可權通常並不開放給第三方應用,蘋果和安卓使用者從微信聊天介面開啟“拍攝”功能時,只能拍到被壓縮的畫質。但原生鴻蒙已經支援直接呼叫系統原相機,在微信、小紅書等應用中也可實現變焦等華為自帶影像能力。

原生鴻蒙獨特的跨端體驗,也讓人機互動變得更加有趣。例如在鴻蒙版支付寶中,使用者在解鎖手機後“碰一下”商家收款裝置,即可完成支付。在小紅書、B站等應用中,兩臺手機“碰一碰”即可分享筆記或影片,無需像過去複製連結到第三方應用開啟。
CallKit也是原生鴻蒙呼聲頗高的一個功能。它指的是,使用者在使用第三方應用的語音聊天功能時,能夠直接看到來電畫面,語音聊天記錄也會記錄到通話記錄中。鴻蒙原生版釘釘在適配CallKit後,使用者可以在鎖屏介面直接像接聽電話一樣接通釘釘語音通話,無需解鎖手機或啟動應用。好訊息是,CallKit也將在鴻蒙原生版微信上搭載。
破除系統與應用之間的生態壁、為更多創新功能提供發展的土壤,原生鴻蒙為終端產品帶來了更豐富和有趣的使用體驗。變革就意味著機會,這也是應用廠商願意積極站隊的原因。
從廠商積極適配原生鴻蒙的熱情來看,大廠仍然將原生鴻蒙視為值得持續投入的戰略,而越來越多中小廠商顯然也不願錯過這趟熱潮。迄今,鴻蒙開發者超過720萬,並不斷有新血液加速入場,為鴻蒙生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橫向終端多域佈局
十年磨一劍,原生鴻蒙的野心當然不止於應用生態。

華為在年初宣佈,2025年華為手機、平板、穿戴等新品都將出廠預設搭載原生鴻蒙作業系統,且越來越多的舊款產品也將逐步完成原生鴻蒙升級。
之前餘承東也對外透露,目前的華為PC或將是最後一批搭載Windows的筆記型電腦,後續將會有搭載鴻蒙系統的PC產品。
將鴻蒙從手機延伸至多端,想象空間必然也將指數級放大。
手機產品中,目前最大的看點是,華為預告的“新形態手機”將會與原生鴻蒙如何碰撞。新形態必然意味著體驗的創新,此前在Mate X6等摺疊屏中,原生鴻蒙與大屏的結合不僅實現了更暢快的娛樂體驗,也帶來了辦公效率的顯著提升,極大地釋放了大屏的價值。“為原生鴻蒙而生”的手機,也更值得期待。
其它已經搭載原生鴻蒙的裝置,同樣給出了新驚喜。2024年11月,華為釋出了首款搭載原生鴻蒙系統的耳機HUAWEI FreeBuds 4 Pro,並且接入了小藝智慧體。使用者可以透過耳機對話直接喚醒打電話、音樂播放、定鬧鐘、互動問答乃至導航規劃功能。它還能夠支援面對面無縫翻譯,甚至覆蓋同傳等場景。
一個月後,華為WATCH GT 4系列手錶也推出了HarmonyOS NEXT公測版。新版本中搭載了華為手機中的弦月窗功能,能夠同步顯示手機實況窗,抬腕可見航班動態、外賣進度等資訊。此外還有與手機的騎行聯動功能,手錶側開啟騎行運動時,可直接聯動手機即時展示騎行資料,讓手機瞬間變成碼錶。
首款搭載原生鴻蒙的平板新品——華為MatePad Pro 13.2英寸直接搭載了眾多桌面級應用,包括中望CAD、海泰瀏覽器、億圖圖示、WPS完整版辦公套件等。以WPS為例,它具備PC版幾乎所有功能,實現了桌面版文件處理能力的1:1還原,包括文字、演示、表格和PDF編輯。
跨端互聯也是原生鴻蒙最大的特色之一。基於分散式技術和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的優勢,WPS鴻蒙原生版支援手機、平板等多裝置間的無縫協同,還能夠跨端呼叫資源,例如在手機上長按圖片摳圖後,就可直接插入到平板的PPT中。
多終端適配是移動作業系統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這是蘋果和安卓早就實現的一步,但互聯體驗始終是其薄弱的一環。以安卓為例,由於開放性和裝置多樣性,不同應用的定製系統在介面和功能上存在差異,無論是跨裝置協同還是資料傳輸都面臨十分複雜的操作,同一應用在不同裝置上的體驗也天差地別。
而原生鴻蒙本就是為萬物互聯時代而生的系統,多裝置協同能力正是它的優勢。並且,隨著越來越多裝置接入,過去網際網路廠商最焦慮的流量入口有望變得更加豐富,鴻蒙生態的商業空間也會隨之擴大。

鴻蒙生態從量變走向質變
鴻蒙的生態價值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原生鴻蒙已經實現了使用體驗和硬體適配的同步突破,形成一橫一縱、雙管齊下的佈局,也成功構建了一個“應用-裝置-場景”的完整生態閉環。
這個閉環的邏輯大致是:鴻蒙原生應用不斷豐富,在原生特性的支援下,實現超越iOS與安卓的體驗創新,為鴻蒙生態築起一道堅固的護城河。與此同時,得益於獨特的分散式架構,開發者能夠快速將原生鴻蒙體驗延伸到更多不同的裝置上,應用與服務在不同裝置間的無縫流轉,也造就了更多的場景創新和商業價值,從而吸引更多夥伴的加入。

鴻蒙的征程還遠未結束。餘承東在2025新年之際釋出的全員信中提到,2025年鴻蒙生態要加強投入,10萬個應用是生態成熟標誌,這是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的關鍵目標。要一鼓作氣突破臨界點,原生鴻蒙使用者挑戰億級。
除了覆蓋使用者使用時長99%的日常應用之外,鴻蒙還在積極突破覆蓋範圍小、使用低頻但剛需的應用,例如政務應用、企業內部應用、以及特定行業的垂類應用等。這一領域的升級節奏同樣迅速,當前已有數千個政企內部辦公應用鴻蒙原生版在加速上線。
硬體層面,從華為“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性佈局來看,更多終端的適配也正在路上。更值得期待的是,不少外部硬體廠商也都表示過對原生鴻蒙的興趣,鴻蒙多端互聯、強大智慧化體驗的特性,也能夠幫助硬體廠商打造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夠阻止創新與變革的到來,這正是鴻蒙生態得以壯大的理由。隨著鴻蒙生態加速進化,一個揹負著萬物互聯使命的作業系統,正在全場景智慧化的全面落地,為全球使用者和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性。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鴻蒙生態擴張已經勢不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