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再被群嘲,該,但又不該

這幾天,楊冪被嘲慘了。因為主演電視劇《愛的二八定律》開播,被群嘲說她是女張翰,油膩、演技差,《愛的二八定律》被嘲是《西八區的女士》。

該不該被罵,該。但又不該。
張翰因為《東八區的先生們》被狂罵的背景是,他是集出品、編劇和男主為一身,甚至參與了部分戲份的指導。不誇張地說,《東八區的先生們》的核心是由張翰主導設定的,在這個劇組,他擁有最高的話語權。他理應承擔該劇的所有批評和罵聲。
而《愛的二八定律》,楊冪承擔的角色只是一個演員。只罵她或者只批評她,反倒是掩蓋住了作品本身的問題。
楊冪的問題後面再展開,先說下《愛的二八定律》的問題。
《愛的二八定律》所有故事圍繞楊冪展開,她飾演的女主秦施,是一個34歲的精英女律師,在上海一家頂級律所工作,高階律師,正在競爭律所的合夥人的位置。
許凱飾演的男主,劇中設定比女主年輕6歲,工作是宅在家裡的全職股民。
姐弟戀、職業和年齡,不是槽點,都很常見。槽點在於劇中大多數人物都無法落地,且邏輯無法自洽。
<1>
粉絲們和劇的宣傳,都鼓吹這部戲是面向女性觀眾的,劇集也多著墨在女性群像的刻畫上。
但它又刻畫了一群什麼樣的職場女性群像呢?
女主的女老闆,和老公一起白手起家,聯合創辦了上海頂級律所,但她一直對老公有愧疚。
因為老公有過一任談了七八年的前女友,是個富家女,如果自己的老公和她在一起,至少可以少奮鬥十年。富家女的現任老公,在富家女一家的幫助下,成為了上市公司老總,身家十幾億。
老公不覺得有什麼,但女老闆的奮鬥目標是,為了老公也能成為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
律所的大客戶,女企業家協會的女會長,會告誡女主,別做女強人,女強人是男人的事情。
女主的師父,也是位職場精英女性,律所的合夥人。她為了生孩子和照顧家庭,沒有選擇休假,而是直接辭職了。
女主的女下屬,白富美人設,知名公關公司老總的千金,工作能力看不到,活得像是一個整天沉迷於愛情和幻想中的小白兔。在上海最top的律所工作,但是連最基本的資訊檢索都做不到。她最大的功能和作用是,女主前男友的現女友。
她們是職場女性,但又都是傳統且封建意義上的“好”女人,沒一人有獨立價值,全是圍著男人活。
職場女性尚且被如此刻畫,職場外的生活中,女性更是一言難盡。
女主的大嫂,如果你不認真看劇,你會以為這是大哥家中的保姆。劇中全程沒有幾句話,正兒八經的鏡頭沒幾個,出現都是鏡頭掃過那種,家中的弟弟妹妹來做客,她一直替大哥操持家務,一會兒擦桌子做飯,一會兒替女主和二哥撿衣服,一會兒端果盤。
有瞬間,甚至讓人懷疑她會不會上桌吃飯。
扮演大嫂的演員,選的是塗凌,代表作是爆款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大強的保姆蔡根花。
女主的二嫂兼閨蜜,戲份不少,但也沒有正經的事情做,整天忙著替女主籌謀劃策找男人,或者忙著抓老公出軌。她想離婚,女主力勸不讓離,讓她學會做一個能夠管住老公的大女人。
男主的媽媽,設定是婆婆媽媽,超強控制慾,一直催著兒子趕緊相親結婚。但是他的爸爸善解人意,和兒子心意相通關係融洽,父子聯合和媽媽打游擊。
<2>
一部拍姐弟戀的職場愛情劇集,最核心的問題,應該是如何詮釋成熟女性的魅力和價值。其實上面的女性群像,已經表現得很清楚,該劇的主創根本就無法理解真實的職場女性,更別提詮釋了。
甚至,主創們都無法解釋精英女性為什麼要結婚。
所以劇集的核心驅動邏輯,變得特別奇葩。
身為職場精英的女主,為什麼談戀愛?因為個人有事業上的追求。
事業上有追求和戀愛有什麼關係?因為單身女性在劇中的職場無法存活。
律所的女老闆要求合夥人必須已婚,離異的都不行。大客戶女企業家協會的女會長,對合作物件的要求是,女性不能單身。單身女性在劇中,甚至連酒會都無法出席。
女主的競爭對手,虎視眈眈不工作,就盯著女主的婚戀狀況,發現她婚姻狀態有變,隨時準備告發。
連閨蜜不離婚的理由之一,都是要給女主立一個好榜樣,告訴她婚姻是好的。
所以,女主的師父會幫她編造假結婚的訊息,她自己會加編上一個兒子,由此再去推進和假結婚的男主假戲真做。
這部劇看下來,會有種強烈的被催婚感覺,因為它時刻在告誡你沒有結婚寸步難行。
催婚之外,這部號稱講律師的劇集,一點含金量都沒有。截止到我們寫文,劇集推進了10集,女主所在律所,只處理了一個專案,客戶是女企業家協會。
10集的劇情,女主只幹成了一件事情,便是打假女企業家協會的會長,和她背後的即將暴雷的P2P商業金融集團。
而這一件事的完成,不是由女主推進的,而是比她年輕6歲的男主。男主只花了一夜的時間,寫了幾張財務分析,就把一個商業金融集團上市公司的騙局拆穿了。
尷尬的是劇中說,女主看不懂財務報表、招股書和股權分析之類的檔案。她又號稱是高材生,本科學習的法學,碩士讀的是經濟學。
不只是她看不懂,專案合同連公司的老闆和所有審合同的律所各部門的領導,包含財務部門在內,都沒有發現問題。
看吧,牛X不牛X?
姐弟戀的基礎設定,姐姐是精英。但姐姐遇到難關,一樣需要弟弟拯救。
律所苦心經營大半年的大客戶,律所女老闆放了2500萬進去的大客戶,所有人都發現不了問題,直到28歲的男主出現。
<3>
大家都在罵楊冪油膩、演技差、臺詞不行,細看之下,楊冪的問題其實很表面。這部戲,歸根到底是劇本和創作的核心不行,滲透著一股陳舊的氣味。
劇集故事和整個現實世界已經脫節了。如果換一幫演員和服化道,說這是十幾年二十年前的劇作,也絲毫不會感到差別。
楊冪最大的問題是,她不該接這個作品,畢竟年齡和地位都到了。
她今年36歲,大花旦們紛紛轉型做起了幕後老闆,逐步退出臺前,照理說她該接過前輩們留下的空位,轉型做電影咖,成為票房扛把子,或者個人全盤主導,一手臺前一手幕後,以自己為中心定製流媒體作品。
奈何她轉型嘗試過轉型,一次又一次總是失敗告終。
比如她嘗試複製過範餅餅的路子。2018年,她也零片酬出演了部文藝片,叫做《寶貝兒》,導演是第六代導演的劉傑,監製是臺灣省影壇大師侯孝賢,北京文化還壓了2個億做保底。最終她演技差被罵出圈,豆瓣給出了5.3分,票房僅有兩千萬出頭,票房和口碑雙雙撲街。
她不是沒有資源,而是無法充分利用資源。之前陳凱歌和陳紅夫婦向她丟擲過橄欖枝,她沒抓住。其實《寶貝兒》那次是個好機會,作品不怕被差評,更怕合作完大師級別的導演,導演都不能認可她的能力,不能建立持續長期合作。
到了轉型的年齡,轉型不成功,扛不起正劇,晉升不了電影咖,轉了一圈就只能回來演偶像劇。要麼古偶,要麼現偶。
編劇和導演,只會生硬地讓女主強吻陌生的男主,一次又一次地派發工業糖精,讓女主佔男主便宜。
無法透過個人演技和魅力填補編劇和導演的短板,被罵油膩,也就不奇怪了。
別看這次楊冪演的《愛的二八定律》說是什麼女性主義題材,什麼職場劇,其實更像是精準面向職場單身女精英的催婚劇。
搞不好,結尾還會生個娃,最好是像劉濤之前演的那部丁克女精英的劇,生個三胞胎。
<喜歡的話>
 <請轉發到朋友圈 或者 複製連結發到微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