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女王,太想紅了

近些年長劇市場疲軟,爆火的短劇反而迎來潑天富貴,成了人人皆知的風口。
橫屏豎屏的幾十秒到20分鐘裡,這裡的劇情像開了3倍速,甜寵萌娃、玄幻現代等型別短劇輪番摁下爽感情緒的快捷鍵,不僅化身網際網路時代的碎片化快餐,還是拍攝十幾天回報上千萬的高額投資產品。
不過看短劇的人還沒暴富,拍短劇的人已經飛昇了。隨著行業蓬勃發展,一批批短劇明星正在橫空出世,成為一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新生力量,填補影視寒冬的空白。
短劇女王李沐宸和徐藝真,原本都是長劇里名不見經傳的小配角,在短劇裡紛紛搖身一變成為大女主。趁著短劇時代的東風,她們用劇紅帶動人紅,站在短劇界的金字塔尖,等到了作為演員的“升職加薪”。她們一邊領獎拍雜誌,一邊拍長劇上綜藝,比大多數長劇演員還風光。
在短劇造星的當下,平臺正在全員下場,批次製造短劇女王。
拍攝週期21天,分賬票房2700萬。
這是微短劇《執筆》的耀眼成績,也是短劇女王李沐宸的來時路。
出生於1993年的她原名李玉潔,早期是走性感路線的美女模特,活躍於廣告圈和網路微電影。2016年,由於主演校園劇《電競紀元》,她正式出道進入演藝圈。 
在美女如雲的地方,李沐宸的美貌和辨識度並不佔優勢。按她自己的話說,出道9年,她拍了6年長劇“糊穿地心”,跑了上百個劇組試戲得到了18個角色,卻一直是個替代品。
這些年來,李沐宸總是在形形色色的小配角里打轉,知名度最高的角色是《司藤》裡的沈銀燈。小有名氣後,她在《夢華錄》裡飾演葛招娣,在《天行健》裡客串,但關注度一如既往的低迷。

尤其是近幾年的影視寒冬,大部分演員都在失業,自稱“中下檔演員”的李沐宸發現選擇權變得越來越少,她作為“沒學歷、沒背景、沒公司的三無演員”,越來越接不到自己想去的劇,一度想要轉行。
當影視劇無法為觀眾造夢的同時,身處其中的人們也恍若大夢初醒。李沐宸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並不好,一邊要面臨18線女演員的30歲年齡焦慮,一邊在擔憂拍4個月的配角戲,播出效果不好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好在2022年,李沐宸接到了短劇遞來的橄欖枝。對於非科班出身的演員來說,短劇門檻低但工作機會多、拍攝週期短、角色分量重、薪資結算快,樁樁件件都是誘惑。更不用說短劇的蠻荒時期,美貌和演技都不需要太多、夠用就行,觀眾對長劇和短劇自有雙重標準。
“寧為雞頭,不作鳳尾”,是她最好的選擇。決心轉型之後,李沐宸用3年積累出了16部的短劇作品,其中兩部爆款《招惹》和《執筆》助她一躍成為復仇賽道的短劇女王,同時是業內認證的短劇唯一“S+”女演員。
得益於早期的寬鬆環境,短劇就是比長劇敢想敢拍。在這些劇集裡,李沐宸在橫屏裡演繹了禁忌背德的小媽文學、反抗命運的惡毒女配、被強取豪奪的帶球跑表嫂、重生歸來的復仇影后、被迫換臉的和親公主等戲碼,攜手不同男演員穩定輸出小說裡端出的爽文代餐。

與此同時,伴隨著短劇行業的騰飛,她的事業迎來了質的飛躍,以往在長劇是被選擇的小演員,現在是短劇裡能自由選角的頭部女主。在《招惹》播出後,李沐宸收到了上百個劇本,卻不想再去選擇宅鬥復仇類的同質化作品。
擺在她面前的,是繁花似錦的新路。《招惹》拍攝23天,製作成本約500萬元,分賬就超過了2000萬元,《執筆》的分賬高達2700萬元。位於影視圈鄙視鏈下游的短劇,卻是低投入高回報的風口,比起不甚賺錢的長劇,市場更青睞能來財、賺錢快的短劇。
在這樣的背景下,短劇演員的身價也水漲船高。據相關報道,業內人士稱:“李沐宸可能是目前唯一的橫屏短劇S+演員,拍中短劇的片酬屬於斷層領先。其他S級頭部演員的片酬在幾十萬級別,非頭部的演員則普遍在幾萬到十來萬左右。”
2025年1月,李沐宸獲得星光大賞“年度短劇之星”,業內的認可為她的進階之路添磚加瓦,增添了其殺回長劇的信心。畢竟不再是小演員,雖說在長劇市場依舊沒有什麼選擇權,但李沐宸已經憑藉爆款短劇打開了知名度和劇粉盤。

她自己曾說過“短劇很好,沒必要存在鄙視鏈”,但24小時無休、靠速效救心丸的拍攝節奏帶來的不僅是身心疲累,還有演技和靈氣的消磨。所以她頻上綜藝,想重新上位長劇。
在綜藝《開播!短劇季》裡,李沐宸接受了表演模式化的批評,說自己一年拍8-10部戲,不可能每場都完全走心,功能性的戲就功能性地去演,情感戲就真正地體驗。幕後採訪中,她講述作為新人演員,只有題海模式才能讓大家看到,希望能先有量再有質。
人在高處走,很難不飄起來。在《無限超越班3》的自我介紹裡,她說想找回原始拍戲的狀態,因為現在佔據了短劇頭部,反而聽不到導演細緻地講戲,耳朵裡聽不到其他的聲音。
但在這部名聲不太美妙的綜藝裡,她和被群嘲的丁真、“不服哥”劉奕暢一樣,成了熱度消費的一環,貢獻了不少被全網吐槽的名場面。
上午10點的劇組面試,她因為遲到被爾冬升導演問詢,直言遲到只是“因為我之前拍戲的時候都是有助理叫”。臺前在青蛇白蛇劇組爭取角色時態度反覆橫跳,被網友批為“小牌大耍”,在短劇裡夠用的演技也不被認可,幕後被於正爆出和劉奕暢戀情,口碑直線下滑。
按照演綜一貫的套路來看,這位短劇女王后續還有翻身的機會。但上過桌做主角的人,還能一直甘心回到以前給他人做配嗎。
這是個關於人性的問題。

萬物皆有平替,短劇更是如此。
同樣是長劇配角“下凡”,另一位“短劇女王”徐藝真走出了不同的路。
這個出生於1998年的重慶妹子,把主陣地放到了時長几分鐘的豎屏短劇,代表作有《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等,打開了霸總小說走進現實的下沉市場。
徐藝真和李沐宸一樣,體會過娛樂圈沉浮數年的冷落。她畢業於浙江傳媒大學,是最早一批押注短劇的科班演員。2020年畢業後,徐藝真成為逐夢演藝圈的北漂,陸續出演了《驕陽伴我》《上有老下有小》等影視作品,和大多數新人一樣聲量寥寥。
剛到北京的時候,徐藝真不甘心別人說“你來到這裡就是來當炮灰的”,一個月瘦身10斤。但拍完第一部戲《幸福路上》,這個0經驗的新人女演員就覺得“不想幹了”,因為她知道“演得不好”“自己不行”。
但她堅持了下來,幸運地只用一年就在短劇賽道走到了大女主。
轉機發生在2023年,她接受學長的邀約,耗時8天拍了一部《重生後被渣男死對頭寵上天》,由此進入微短劇賽道。
在職業的選擇上,有時幸運比努力更重要,因為市場趨勢和時代脈絡息息相關。微短劇是影視市場的黃金增長極,徐藝真是被命運青睞的那個人。

同年,短劇市場集中爆發。據《2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2021年至2023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分別為3.68億元、101.7億元、373.9億元,呈倍數增長在蓬勃發展,並且在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了505億元。
在徐藝真主演的微短劇裡,多少能窺探到微短劇瘋狂吸金的力量。《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的總充值額破兩億元,《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充值流水同樣破億,背後都是金錢如潮水湧來的力量。
但身處其中的她覺得:“這兩個億和我有什麼關係呢?”即便是頭部短劇演員的薪酬收入,也遠遠達不到長劇頂流的冰山一角。她在直播間裡跟粉絲直言:“別聽外面瞎傳,說賺了幾千萬,能在北京買房,幾百萬都沒有,真看重錢我直播帶貨去好了”。
因為門檻低、限制少,短劇演員的入行條件更加寬鬆,他們上位後往往介於網紅和明星之間,總是更敢說也更現實。徐藝真此前就表示不排斥直播帶貨,但生活的重心在拍戲上,分不出精力去做。
豎屏短劇的製作週期一般在7-8天,極限壓縮的時間適合無縫進組,所以很多頭部演員都選擇了題海戰術,只要拍得夠多,總有一兩部能突出重圍。但在內卷的短劇行業裡,徐藝真的產出不算多,只是爆款命中率奇高。
她把精力更多放在了能被看到的部分,比如提升自我、轉向製片人和改變“短劇就是low”的偏見。
抓住上升期的機會,她和其他頭部短劇女演員一起走紅毯,在《2025微短劇品質盛典》獲獎“品質表現力劇星”。作為節目嘉賓,錄製了《開播!短劇季》《超新星運動會》《五哈5》等綜藝,增加曝光的同時密切接觸傳統影視長劇的機會。
此前徐藝真和搭檔孫樾的名字一直緊密繫結,兩人合作了不少短劇,被稱為“土甜界的金童玉女”“短劇裡的鳳凰傳奇”,在狗血裡上演一齣出愛恨情仇。

去年兩人拆夥後,徐藝真經歷了一段人氣沉寂期,同時面臨著更多的演技質疑。“誇張”二字成了她如影隨形的評價,在綜藝《開播!短劇季》上,導師蘇可也說她的表演“有點誇張”,擔心這種表演和短劇“爽完之後就是一片空虛”。
對於科班出身的徐藝真來說,這些正是她所擔心的。鏡頭前的徐藝真不止一次地吐露“自知之明”,對於網友的中肯評價,對自己的咖位和精品短劇的發展前景。
作為短劇演員徐藝真,她曾說:“我想得很清楚。我不是那種需要急著‘升級’的人。我從短劇走出來,被稱為‘短劇女王’,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要立刻爭取什麼體量的女一、女二,那不是我的追求。”
她能捕捉劇情和拍攝中的種種漏洞:“我覺得市面上很多短劇,質量是不OK的。”就像市面上很多短劇裡,大病初癒的女主角會塗著烈焰紅唇躺在病床上,古裝戲裡的女主一句一個現代流行詞,徐藝真並不認可這種真實。
她也不覺得戲裡的霸總是理想型:“(霸總)都不讓我出去工作,拍的戲一定得是他投的,我不就是他的附屬品嗎,養著我得了唄,沒有自己的自我價值。我的自我價值就是做他的老婆,這種霸總確實不太想要。”
作為短劇公司聯合創始人,她的視角又變得更豐富。迎著“短劇就是low”的爭議,徐藝真想做“價值觀導向正確”的短劇,不只是狗血扇巴掌、撕衣強制愛、霸總掐脖子,觀眾也可以看獨立女性,有工作、不雌競的女性故事,讓短劇的影響力更加積極正面。
目前行業都在呼喚精品短劇,上位的徐藝真也想做那個上強度的人。

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有高光15秒,微短劇也有自己的造星101。
伴隨著短劇演員上桌,最早一批塌房的人已經出現,更多的人還在爭搶上升的機會。
在長劇裡鑲邊的18線演員們,在短劇裡紛紛找回事業的第二春;從短劇做起的新人演員,靠著作品和人氣積累實現一夜爆紅;顏值高、非科班的素人湧入短劇,在這裡讓美貌變現,以求順利“逐夢演藝圈”。
競爭激烈的格局裡,短劇女王正在流水線上批次製造。相較於飛昇更容易的男演員,她們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為謹慎。即便她們有著不同的風格和定位,也在共享同一種野心。
隨著微短劇行業紅利消退、管理趨嚴,她們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不再只侷限於演短劇。憑藉《拜託了!別寵我》系列步步飛昇的張淼怡,用一部《虛顏》敲開長劇大門的丞磊,是新的榜樣。
今年憑《好一個乖乖女》爆火的餘茵,走有反差感的腹黑甜心路線。同樣是手握總觀看量突破20億次的代表作,對比7天漲粉150萬、一天賣出70萬雜誌銷量的男主演柯淳,半個月吸粉80萬、不聲不響的她顯得不夠紅。
沒能被大眾看到前,她的底氣來於工作3年產出近50部作品的努力。走進大眾視野後,她聰明地選擇兩手抓,一邊主動放下身段飾演長劇配角,目前已經低番進組於正的長劇《玉茗茶骨》,一邊日常互動營業、及時更新短劇作品。
同樣簽約於正的滕澤文,率先驗證了觀眾的反應。憑藉精品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她躋身“豎屏短劇TOP級演員”,在長劇《墨雨雲間》裡卻只能客串路人甲,還被批判看起來“太普通”。

於正旗下的藝人向來有“先配角再主角”的服從性測試,她接著出演了於正重金投資的首部短劇《吉天照》,緊跟著進組《玉茗茶骨》。可惜這條步步為營的上升之路,觀眾未必買賬。
一心飛昇長劇,還沒沉澱出結果的錦超,就是前車之鑑。其經典名言“短劇演員的商業價值和我想成為長劇演員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適用於所有的短劇頭部演員。
要想成功飛昇,背靠大公司成了很多人不約而同的選擇。李沐宸早早就簽約悅凱娛樂,一批短劇演員湧入於正的歡娛影視,不少業內“大廠”都向短劇頭部拋來了橄欖枝。
成功簽約壹心娛樂和檸檬影視合作的心心傳媒,馬秋元的飛昇態勢明顯,她不僅有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還在首部長劇作品《月明千里》就拿到女二的角色,在轉型上大步進階。
微短劇女演員人均卷王,馬秋元曾一年主演53部短劇,幾乎全年無休。作為經濟學專業轉行演員的插班生,她的演藝生涯相當順利,手握《白月光攻略手冊》《清宮辭》《桃花馬上請紅櫻》等多部短劇爆款。
想留在短劇的人,也有不少轉向聽花島、星鏈無限等大樹尋求安穩。
背靠“短劇界的正午陽光”馬廄製片廠,王格格就是與廠牌深度繫結、不愁戲拍的御用演員,她簽約星鏈無限公司成為當家花旦,目前還在探索製片人的新身份。
這位同樣高產的短劇勞模,走的是高知熟女風格。她個人特質突出、風格百變,不只侷限於清冷破碎路線,代表作有《情糜》《深情誘引》《玫瑰冠冕》等。

作為最早一批的微短劇開拓者,王格格是理科生轉行、非科班出身的素人演員,卻在微短劇行業發展得如魚得水。事實上,從素人到短劇再到長劇,成了不少人進入娛樂圈的可行路徑。
在娛樂圈打工,不光是好不好看,要看好不好用。演員要用作品說話,呈現給觀眾角色,回饋給平臺收益。而這些短劇演員們都能做到,他們不光打開了更下沉的廣闊市場,還給斷尾求生的影視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2025年,短劇的受眾之廣,已經上到80歲老奶,下到幾歲幼童了。其爆款的吸金能力已經無需再驗證,造星能力還在升級,捧出了一堆流水線上風格各異的短劇女王。在這裡人人都是“短劇一姐”,誰都有幾個爆款短劇。
她們享受著短劇的新鮮紅利,也在和行業的困境同頻共振。
“短劇上不得檯面”的論調,是一種偏見,也是行業野蠻生長的現實。主攻戀愛代餐的女頻短劇,像是一塊更生猛直白的試驗田,在爆款邏輯下輪番複製成功過的經驗。
作為短平快的消費品,許多短劇本身就難以處處精細打磨。劇本同質化、人設複製貼上是行業的通病,抄襲或所謂的借鑑也屢見不鮮,很多短劇都“長著同樣一張臉”,既像長劇的爽文翻版,又類似於韓劇的本土再現。
困在其中的女演員們,並不想只做情緒代償的工具,貼滿霸總戀愛的標籤。
她們更想紅、想被看到,不只是被選擇,也能擁有主動權。就像李沐宸袒露無遺的野心:
“從我的角度來說,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需要獲得大家的喜歡。我也很希望能夠透過努力,讓更多人看到我、安利我。而且有了流量之後,在劇本選擇上能說得上話,能挑選好的劇本、好的團隊、好的角色。”
她們知道“站在時代的風口上,豬都能飛”,但能飛多久還要各憑本事。
部分參考資料:
1、小央影片|《“霸總短劇”到底誰在看?“短劇女主”徐藝真暢聊流量密碼》
2、瀟湘晨報|《對話“短劇女王”徐藝真》系列合集
3、狐廠娛樂觀察|《2024短劇演員片酬調查》
4、娛理|《李沐宸:不是資源降級,是我選擇了短劇》
5、藝恩資料|《【藝恩報告】2025短劇女演員格局》
6、骨朵星番|《誰是短劇市場裡的“紫薇星”丨短劇演員盤點》
7、新腕兒|《對話「抓馬女神」徐藝真:拒絕臉譜化表演,用輕喜劇詮釋Drama人生》
圖片來源:
公開資料,網路,影片截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