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正風 微瀾 米禾 十一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富豪紛紛選邊站,馬斯克力挺特朗普
美國大選即將敲定結果。
美國大選歷來是“得經濟者得天下”,今年的大選預計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燒錢”的一次選舉。
據彭博社11月1日報道,11000個政治團體為美國2024年大選活動花費了14700000000美元,沒錯,147億,單位是美元,而這次大選總支出預計將達到至少1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32億元)。
隨著大選進入“決賽圈”,美國億萬富豪們紛紛高調“站隊”,動用“鈔能力”,助力心儀候選人入主白宮。
在《福布斯》編制的約800名美國億萬富翁名單中,目前至少有144人正在利用自己的財富資助著大選,在籌資總額中,億萬富翁們至少捐贈了6.95億美元,佔本次選舉週期募集資金總額的18%左右。
在大選最終投票前的最後幾天,哈里斯和特朗普獲得的捐款數額仍不相上下。截至10月中旬,候選人競選團隊和相關團體已籌集了逾38億美元,這將是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次大選前籌款。
據統計,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已有83名億萬富翁支援哈里斯,52名支援特朗普。
支援哈里斯的知名富豪除了比爾·蓋茨,還包括臉書聯合創始人達斯廷·莫斯科維茨、領英網聯合創始人裡德·霍夫曼。支援特朗普的知名富豪包括企業家埃隆·馬斯克、銀行業富豪蒂姆·梅隆。
其中,埃隆·馬斯克向共和黨捐贈了約7500萬美元,比爾·蓋茨向民主黨捐贈了約5000萬美元。
那麼,這些對民主黨和共和黨進行捐款的富翁們,他們的企業和所屬行業是否有所不同?
首先,支援民主黨的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汽車和娛樂行業。
1. 科技行業:主要有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Facebook)、英偉達等科技公司;網飛(Netflix)、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等新興科技企業。
2. 金融行業: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等前五大投行都更傾向於民主黨;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創始人喬治·索羅斯已向哈里斯捐贈上千萬美元。
3. 汽車行業:豐田汽車、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的對民主黨的捐款額均大於共和黨。
支援共和黨的則主要集中在馬斯克相關企業、運輸、金融和博彩行業。
4. 博彩業:博彩業大亨遺孀米麗婭姆·阿德爾森、賭場大亨菲爾·魯芬、前賭場大亨史蒂夫·永利都支援特朗普。
各個企業和行業對民主黨和共和黨支援的不同也顯示了兩人不同的政策傾向,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如若特朗普當選或者哈里斯當選,二人在相關經濟政策上會有哪些不同。

10大不同,美國大選如何影響世界?
1. 稅收政策
在稅收政策上,特朗普和哈里斯的主張最大分歧在於對企業稅率的加減。
特朗普:主張繼續推進大規模減稅計劃,在上一任期內,特朗普就將公司稅從35%砍到21%,如今又宣佈若再次獲勝,會讓《特朗普減稅和就業法案》條款永久生效,企業稅率還將由當前的21%進一步降低至15%;
另外,特朗普還主張免除某些型別的收入稅,比如加班費和小費等。
哈里斯:同拜登一樣尋求加徵企業所得稅率,且主張加徵資本利得稅。
具體提議為:將美國企業所得稅率從當前的21%提高到28%,與其過去一度提出要恢復所得稅率35%相比,提議更溫和,也與拜登此前的主張一致;
同時,哈里斯還主張推行拜登政府此前提出的對富人加徵資本利得稅,包括對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徵稅。(2024年3月公佈的拜登政府2025財年政府預算裡提出,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人長期資本利得及合格股息稅率將由20%抬升至最高邊際稅率28%,並對淨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人徵收25%的最低稅)
另外,哈里斯還表示將為將為中低收入群體減稅,比如其承諾不會對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下人加稅,併為有新生兒的中低收入家庭提高最高6000美元稅收抵免以及取消小費稅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稅收政策方面,眾議院是關鍵。
不論是哈里斯對企業和富人群體的加稅計劃,還是特朗普進一步消減企業稅,都需要得到在財政和稅收等有更大話語權的眾議院的支援。
從目前的民調統計來看,共和黨繼續掌控眾議院是大機率事件,因此,如果是特朗普當選,那麼其財稅主張能夠落地的可能性更大,反過來說,哈里斯將在落實政策的過程中受到制約。
2. 貿易政策
在貿易政策方面,特朗普和哈里斯有分歧也有共識。
特朗普: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內,強硬的貿易政策和高關稅是其主線之一,在此次競選中,特朗普表示將堅持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主張推進《互惠貿易法案》,更是提出對世界其他國家徵收15%至20%的關稅。
哈里斯:反對全面加徵關稅,此前的演講中,哈里斯就抨擊過特朗普的全面加關稅政策,表示全面關稅是施加在日常必需用品上的消費稅且會“摧毀美國人”。
不過哈里斯目前尚未明確表態其貿易政策,僅表示將採取有針對性和戰略性的關稅措施來支援美國工人,但其態度顯然更加溫和,尤其是對歐洲、日韓等盟友國家,希望美國與全球市場更好地合作。
不過,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哈里斯,在貿易政策上達成的一點共識是對華採取相對強硬的手段,以及加徵關稅,不過程度不同。
特朗普:在這點上提出了更加具體的政策,比如將可能對中國徵收60%或更高的額外關稅;禁止美國人在中國投資,並逐步全面禁止進口電子產品、鋼鐵和藥品等中國製造的主要類別的商品;
哈里斯:或將延續拜登政府對華的現有關稅措施。在2024民主黨黨綱中提及民主黨將延續對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醫療產品等多種商品加徵關稅的政策。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於稅收政策,總統在貿易領域的自主裁量權很大,並且國會很難做出有力的干預和制約。因此,特朗普或哈里斯的當選將對貿易政策的具體落實影響較大。
3. 醫療政策
在醫療政策方面,特朗普和哈里斯都承諾要讓美國的醫療服務更加實惠,但兩位候選人均尚未公佈關於醫療政策的詳細提案。
特朗普:主張實施醫保改革和控制藥物價格,透過將關鍵藥物生產“迴歸美國”來緩解藥物短缺,在兩位美國副總統的一次辯論中,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萬斯重提特朗普此前提出的有“計劃的概念”來替代《平價醫療法案》,但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哈里斯:支援降低醫療成本,計劃延長《平價醫療法案》和《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中的相關政策,限制胰島素費用等藥物價格,並將處方藥個人自付費用限制在每年2000美元,此外還提出將增加醫療保健人員、打擊意外醫療賬單和垃圾健康保險、繼續阻止醫院、保險及大型製藥公司合併等。
4. 能源政策
能源政策上,特朗普與哈里斯的爭論主要圍繞4個方面展開:
1)《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
兩年前,拜登簽署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旨在減少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降低處方藥價格、並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其中有關新能源和氣候變化的財政支出高達7830億美元,用於補貼美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核能、儲能、電網改造等。因此,IRA又被稱為“氣候法案”。
在這一法案上,特朗普與哈里斯呈現出爭鋒相對的態勢。
特朗普:對IRA可謂“恨之入骨”,多次聲稱如果當選,將廢掉這個“激進左派”的政策。此前的演講中,特朗普就明確指出,拜登的政策導致能源成本上升,並未能有效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他強調,增加化石燃料的生產是確保美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穩定的關鍵。
哈里斯:與特朗普的態度相反,在其看來,儘管美國石油產量接近歷史高位,但清潔能源轉型也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她表示,如果她贏得大選,她的政府將繼續對清潔能源進行投資。
2)《巴黎協定》
特朗普:在2017年至2021年的任期內,以“對美國不公平”“損害美國經濟”等為由,單方面宣佈退出了《巴黎協定》,而且使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今年6月,特朗普競選團隊的發言人向外界透露,如果特朗普11月再次贏得總統大選,他將第二次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哈里斯:將氣候危機描述為“生存威脅”。她公開支援拜登的多項氣候政策,包括拜登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的決定,並投下了關鍵一票,使美國通過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清潔能源和氣候投資法案。這說明哈里斯會堅定延續拜登的政策。
3)發電廠
特朗普:其競選團隊表示,拜登-哈里斯政府支援採用電動汽車、並最終遏制化石燃料的努力,在電力需求飆升之際,將會對美國國家電網構成風險。特朗普承諾將,將會做出改變,放寬新發電廠的審批許可。
此外,特朗普還承諾,要終結海上風電行業。該行業已經因高成本和地方的反對而變得舉步維艱。特朗普的這一態度與他以前擔任總統時的政策已經發生了變化。
哈里斯:其競選團隊同樣承諾將加快審批發電專案,但主要針還是對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發電專案。此外,哈里斯支援海上風電和電動汽車。
4)液化天然氣出口
拜登-哈里斯政府於今年一月份凍結了新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許可證,以研究其對環境的影響。這一選舉年的舉措,讓環保組織和選民感到高興。
特朗普:計劃撤銷拜登政府關於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的限制政策,旨在擴大美國LNG出口規模。
哈里斯:可能會解除暫停,並重新進行審查,再決定是否繼續凍結。其競選團隊曾表示,哈里斯在液化天然氣問題上的做法將以審查結果為指導。
5. 移民政策
移民政策上,整體來看,特朗普明顯更為強硬,哈里斯則較為溫和。
特朗普:在上一任期內,特朗普就對非法移民採取了“零容忍”的態度,大規模修築邊境牆,嚴控非法移民入境美國。特朗普曾反覆強調,非法移民不是社會的一部分,必須被遣返,其強硬措施雖然在短期內控制了移民數量,卻也加劇了社會歧視與移民的融入困難。
從其一貫堅持的“美國優先”立場來看,若他勝選,預計將進一步收緊移民政策。
哈里斯:在移民問題上的態度則相對溫和,她表示要確保邊境安全和創造一個安全有序且人道的移民系統。而並非必須二者選其一,她認為美國可以也必須同時做到兩者相容。
她說,將採取更多措施控制庇護申請和無證移民過境。她表明將對非法入境者採取更多懲罰措施,追究累犯者的刑事責任。來確保邊境安全和創造一個安全有序且人道的移民系統。
6. 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上,特朗普與哈里斯均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兩人的具體策略大相徑庭。
特朗普:主張迴歸傳統的製造業強國路線,他強調減稅、減少監管以及鼓勵國內能源生產,以吸引企業迴流和投資,實現製造業復興,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特朗普堅信,透過“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能夠迅速提振國內經濟,恢復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哈里斯:更加註重包容性增長和創新驅動。她計劃要打造“機會經濟”,讓每個美國人都有機會成功競爭,她承諾,要透過為美國窮人和中產階級提供全面的新補貼和稅收優惠來減輕通貨膨脹負擔。
她主張加大對教育、科研和基礎設施的投資,特別是投資於那些能夠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領域,如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和清潔能源。哈里斯強調,透過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創新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增強美國經濟的競爭力。
7. 物價政策
特朗普:宣稱若在大選中獲勝,就職首日就會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內閣成員,用盡一切政策工具來擊敗通膨,讓物價迅速下降。另一方面,由於美國有一定比率的能源仰賴進口,因此特朗普主張,應持續鑽探石油、天然氣,提高能源自主,此舉也有助抑制物價。
哈里斯:表示如果她成功當選,將頒佈史上首例針對哄抬食品價格的聯邦禁令,加大對企業哄抬物價的懲罰力度。其言語中透露著十分強烈的決心,“我計劃懲罰那些利用危機、打破規則的投機者。”
8. 住房政策
當前,美國房價高企,近一半的租房家庭都在面臨住房成本負擔的問題,居民購房和租房成本都在快速上漲,不僅影響著低收入家庭,中產階級家庭也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針對住房危機,哈里斯強調政府積極介入,特朗普則傾向於市場導向,主張減少監管。
特朗普:住房政策重點是總體上降低利率和通貨膨脹,並向首次購房者提供稅收優惠。透過減稅和放鬆法規,以刺激市場供給,激勵開發商建造更多住房,從而增加供應,降低房價。
此外,特朗普還在一次演講中建議,阻止非法移民進入美國將減少住房需求並降低房價。
哈里斯:稱希望透過一項400億美元的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建造300萬套新住房,以解決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壓力和住房危機。
除了增加新房建設外,她還計劃透過向首次購房者提供2.5萬美元的首付援助,以及相應的稅收抵免;打擊房東和物業的操縱房租行為;擴大租金補貼專案,比如住房券計劃。
9. 安全政策
特朗普和哈里斯在安全問題上,尤其是俄烏衝突問題上有著顯著不同的態度,美國大選的結果將深刻影響當前的世界地緣政治局面。
特朗普:試圖恢復俄烏的和平,是特朗普的核心政策主張之一。就在上個月,特朗普指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挑起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衝突,還強調如果當時是他擔任美國總統,這場衝突將不可能爆發。
特朗普已經在競選中多次批評澤連斯基處理衝突的方式,並聲稱如果他贏得大選,將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問題。但儘管如此,特朗普的具體政策無法預測。若特朗普贏得這次大選,重返白宮,國際體系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將會增加,地緣政治也會趨向極度不穩定。
哈里斯:大機率會延續拜登的外交政策,俄烏衝突或仍將持續。此前,哈里斯曾間接抨擊了特朗普關於結束俄烏衝突的計劃,也曾表示將繼續支援烏克蘭,但她沒有詳細說明這種支援的程度。
10. 美聯儲政策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央行,美聯儲不僅對美國內部的經濟至關重要,也影響到全球金融市場和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一般認為,作為獨立的貨幣政策制定機構,美聯儲的政策決定不受美國政府管轄,保持獨立性有助於維護經濟穩定,避免因政治干預導致的經濟風險。
特朗普:試圖削弱美聯儲的獨立性,增加總統對央行利率和貨幣政策的發言權。
此前,特朗普曾表示,若當選美國總統,其將插手干預美聯儲事務,並聲稱決不會再讓鮑威爾繼續擔任美聯儲主席。
他還曾抨擊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其領導下的美聯儲“沒有膽量、沒有理智、沒有遠見”,批評鮑威爾在調整利率方面“有的時候太早,也有的時候太晚”。
若特朗普上臺,美聯儲的命運或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不確定和挑戰。
哈里斯:直接表態反對干涉美聯儲的獨立性,並稱特朗普此舉“將顛覆美聯儲長期以來保持政治獨立性的做法”。如果當任總統,她“永遠不會干預美聯儲的決定”。

4種可能,極限推演
儘管在國內,很多人認為特朗普將大機率獲勝,共和黨大勝,但從目前的民調結果來看,無論是美國總統的選情,還是國會的選情,或許某一方存在優勢,但卻不是壓倒性優勢,雙方依然是呈現“膠著”狀態。
並且,因為總統能否得到國會支援,將直接影響相關政策能否順利推進,尤其是主導財稅政策的眾議院的歸屬。
也因此,結合總統選舉和國會中眾議院歸屬來看,將出現四種組合的可能性:
1. 特朗普當選,共和黨橫掃國會;2. 哈里斯當選,民主黨橫掃國會;3. 特朗普當選,眾議院歸屬民主黨;4. 哈里斯當選,眾議院歸屬共和黨。
結合相關資料,我們將4種組合可能性帶來的宏觀影響和具體的資產表現推演呈現如下:
1. 特朗普當選,共和黨橫掃國會
這一情況與特朗普2016年當選時類似,在這一情況下,特朗普的各種政策主張都更有利於推進,尤其是財稅政策方面。
而在這一組合下,無論是美國內部的大規模減稅刺激需求,還是對外的大幅加關稅、限制移民等,對美國的增長和通脹的提振影響都是最大的。當然,到底是由增長主導還是通脹主導,還要看具體政策的推出力度和順序先後。
而在有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這一宏觀基礎上,對美元來說是最利好的,美元將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全線上漲,當然需要注意美國政府利用行政干預推動美元進行競爭性貶值的可能。
同樣的,其對內減稅將可能導致略高的財政赤字,加上更高關稅的預期將導致美國經濟通脹都將推動美債收益率上升。
至於美股,特朗普的大規模減稅將使美股企業盈利受到支撐,中長期來看利好美股。此外,特朗普在貿易、產業等方面的政策也會使得美國股市上的小盤股和週期性行業表現更優,金融和化石燃料有望跑贏大盤,但科技龍頭股或將承受“反壟斷”政策和出口限制壓力;在大宗貨物上,尤其是石油和銅價可能將短期看漲,長期看跌。
另外,考慮到特朗普當選後,或將加劇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避險資產的配置需求將上升,對黃金、比特幣等資產是重大利好,有望看漲。
2. 特朗普當選,眾議院歸屬民主黨
這一情況與2018年中期選舉後,時任總統特朗普與主導眾議院的民主黨對立類似,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推進財稅政策或將受到限制,不排除其透過行政手段優先推薦關稅等貿易政策,而這也可能導致美國國內需求刺激受阻,通脹風險增加。
同理,對美國通脹和增長的可能性利好美元,但因為缺乏國會支援推動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美債收益率波動比起“共和黨橫掃國會”這一情況來說會更加穩定。
至於美股、黃金、比特幣和大宗貨物,更多受到貿易、產業政策等影響,還是和“特朗普當選,共和黨橫掃國會”情形類似,不過可能部分型別資產的利好程度不如前者。
3. 哈里斯當選,民主黨橫掃國會
根據已有資料來看,哈里斯的大部分政策可能還是對過去拜登政府任期內政策的延續,這也將使得哈里斯當選後,更多是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溫和地進行調整。
也因此無論是在經濟刺激、通脹,還是財政赤字方面,力度和壓力都不會太大,甚至在民主黨橫掃國會的情況下,哈里斯部分平抑物價和醫療等政策還將有助於通脹的回落。
這對美元來說,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利空,但哈里斯的財政擴張補貼政策會帶來一定的財政赤字,仍將推動美債收益率溫和上升。
至於哈里斯對企業的加稅政策或將在中長期拖累美股盈利,對上市的美國企業股票估值造成適度壓力,但非美國企業的股票可能會受到資金的歡迎;與此同時,哈里斯的產業貿易政策等,利好可再生能源,但將減少對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賴。
而其相對溫和的對外貿易政策和通脹下更小的經濟政策,也可能使得黃金、比特幣等避險和抗通脹需求變小,短期看跌,長期則中性或適度看漲。
4. 哈里斯當選,眾議院歸屬共和黨
正如前面講到的,在哈里斯當選,眾議院歸屬共和黨的情況下,哈里斯的加稅政策受眾議院“阻撓”推進較難,更多將維持現狀。
而這將可能帶來一定的經濟通脹,從而對美元表現的壓制減弱,美元可能出現小幅走強,但對美債來說,因為財政政策的變化有限,加上關稅風險降低,美債收益率或將有一定的下行空間。
至於美股,儘管哈里斯政府維持現狀,但在AI產業趨勢、全球資金配置趨勢等宏觀經濟形勢下,政策不確定性下降的同時,反而中長期來看利好美股。
黃金、比特幣、石油等資產的表現則和“哈里斯當選,民主黨橫掃國會”情形類似。
參考文獻:
[1].《哈里斯和特朗普經濟主張》,鳳凰網財經
[2].《中金:美國大選的四種情景推演》,中金點睛
[3].《中金:哈里斯與特朗普的異同與影響》,中金點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