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York | Irvine | Beijing | Singapore | Toronto




讀者問卷調查
這是紐約賈律師的第2079篇原創
距離11月5日的美國總統大選還有5周左右的時間。根據多個即時更新的民調結果顯示,當前的選情依舊“膠著”,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支援率差距不是很明顯。
從多項民調結果的資料中可以看出,哈里斯的支援率平均領先特朗普三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勝局完全還未鎖定。有媒體報道表示,當前選情表明,兩名候選人都有可能在最終的大選中獲勝,任何微小的變化都能導致不同的結果。

(截圖來自《紐約時報》即時民調結果)
有輿論認為,選民們對哈里斯和特朗普提出的政策主張的接受度相近,是兩黨候選人始終保持勢均力敵的原因之一。美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表示,有80%的普通選民認為,經濟政策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也是他們決定支援哪位總統候選人的重要因素。目前,認為哈里斯或特朗普能更好處理經濟事務的選民比例,均佔到40%左右。
兩黨總統候選人的經濟政策,誰的更有利?
對於大部分美國選民而言,兩位總統候選人各自主張的經濟政策,能否改善經濟前景,增加民眾實際的經濟收入,是贏得支援率的關鍵。哈里斯與特朗普的核心分歧之一即在稅收上,儘管兩黨都把減稅作為競選策略,但在方向上有所不同。
特朗普將繼續主張延續其任期內的對企業和個人的大規模減稅,包括將企業稅率由現行的21%降至15%,以促進本土製造業的發展。在特朗普的四年任期內,減稅政策短期內減輕了稅收負擔,給美國民眾的收入帶來了正面影響。而長期來看,這項政策更傾向於讓高收入者和企業受益,可能會加重財政赤字,並加劇美國國內的財富不平等問題。《紐約時報》也曾質疑過企業減稅政策的可行性,強調在供應鏈全球化的背景下,有資格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數量並不顯著。

(圖片來自網路)
在稅收方面,哈里斯計劃為中低收入群體減稅,併為有新生兒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最高6,000美元稅收抵免。但其延續了現總統拜登的加稅主張,對富人及大企業加稅,包括將企業稅率由當前21%提高至28%,且主張提高資本利得稅。不過在資本利得稅方面,哈里斯的政策顯得更為溫和。與拜登在2025年財年預算中向高收入群體徵收39.6%的資本利得稅政策不同,哈里斯將這一比例大幅下調,試圖爭取商界人士和高收入人群的支援。

(圖片來自網路)
另外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兩黨都希望緩和通脹帶來的影響,但雙方在計劃上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哈里斯希望推行平價醫療、禁止企業哄抬食品價格、控制租金水平等方式來削減民眾生活成本,減少通脹對中低收入人群的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曾有一些失敗案例表明,透過政府幹預來降低物價的舉措,最終或將導致物價進一步反彈,這一點為哈里斯的計劃增加了諸多未知因素。而特朗普在控制通脹方面,更多的是透過增加石油和天然氣供給、壓低能源價格來進行,但其關於提高關稅的主張,可能會對通脹帶來額外助推。

(圖片來自網路)
綜上,哈里斯在美國國內的經濟政策上較為激進,特朗普則在海外經濟政策上發力,但二人的政策主張均會帶來通脹和赤字上行的風險。從對民眾的影響上來看,結合多位經濟學家的分析,兩黨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對不同收入人群的影響程度不同。從長期來看,高收入人群能夠在特朗普的領導下受益,而哈里斯的政策能夠提升中等或低收入的人群的收入和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