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3月1日(小新)法國《60 millions de consommateurs》雜誌對6000種食品進行調查,發現超市自有品牌(MDD)產品雖然價格較低,但營養質量存在明顯差異,部分產品含有潛在有害新增劑。
【超市自有品牌食品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法國大賣場的自有品牌(MDD,Marques de Distributeurs)產品因價格低廉而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在2022年至2023年高通脹時期,這類產品的銷售量顯著增長。
根據《60 millions de consommateurs》雜誌2025年2月27日釋出的調查結果,自有品牌食品的價格平均比大品牌產品便宜20%至30%,即使在過去幾年價格有所上漲,仍然維持了相對優勢。
從價格比較來看:
-
E.Leclerc的自有品牌產品比市場平均價格便宜5.5%,價效比最高;
-
Carrefour便宜2.7%,Intermarché便宜2%,緊隨其後;
-
Monoprix的產品則比市場平均價格貴16.7%,在大超市中價格最高。
【營養質量堪憂,食品新增劑成主要隱患】
然而,低價的同時,自有品牌產品的營養質量卻不盡如人意。
法國食品營養評分體系Nutri-Score(從A到E,A為最佳,E為最差)顯示,大多數自有品牌食品的評分為D或E,屬於營養質量最低的級別。
導致評分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新增劑,其中包括:
-
乳化劑(Emulsifiants):可能影響腸道菌群平衡;
-
硝酸鹽(Nitrates):部分研究表明可能與健康風險相關;
-
抗氧化劑(Antioxydants):用於延長保質期,但長期攝入影響尚不明朗。
【各大超市品牌表現如何?】
在調查的六家超市品牌(Auchan、Carrefour、Intermarché、E.Leclerc、Lidl和Coopérative U)中,Auchan和Carrefour的自有品牌食品質量相對較好,但仍然存在不少D或E評分的產品。
表現最差的超市品牌:Lidl和Intermarché的自有品牌食品營養質量最差,高新增劑食品較多。
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在30種最常見的超市自有品牌食品中,
-
僅有4種被評為“良好”(Nutri-Score A或B);
-
有8種被評為“極差”(Nutri-Score E);
-
其餘產品大多處於C或D級。
【便宜並非意味著更健康】
這項調查表明,儘管超市自有品牌食品價格優惠,但消費者在選擇時仍需關注營養質量,尤其是成分表中的新增劑種類。在價格與健康之間,如何平衡仍是消費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