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過“火”的電影,他辦過“火”的展覽,他終於與“火”而去……

大衛·林奇走了。作為導演,他與費里尼同一天出生(1月20日);作為畫家,他又與勃克林同一天遠去(1月16日)
巧合的是,象徵主義導演大衛·林奇神似象徵主義畫家勃克林
拍攝出《雙峰:與火同行》(1992年)的導演大衛·林奇,舉辦過"火上的虛無"主題展覽(2007年)的畫家大衛·林奇,這次真的因為加州山火導致病情惡化,被火無情地"帶走"了……
當然,火的意象出現最多的還是大衛·林奇1990年的《我心狂野》
籠罩在大衛··林奇身上的諸多關鍵詞:夢境、荒誕、黑色、怪咖、超現實、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愚以為,對他來說,這些都是現實。紀念大衛·林奇,也是覆盤大師往昔的真切回憶。
電影是一塊夢境橡皮泥
捏出大衛·林奇的少年時代
YIQIYINGCHUANG
"我生活的街區……蔚藍的天空,白色尖籬笆、茵茵綠草地……是美國中產階級的樣子"。大衛·林奇對童年的美好回憶,不經意在電影中流露出來了。1986年,大衛·林奇導演的《藍絲絨》,幾乎1:1復刻了自己的"童年即景"。
《藍絲絨》的開場,是大衛·林奇的童年閃回
供職於美國農業部的研究員父親,有一片自己的實驗森林,也成為大衛·林奇童年的"伊甸園之東"。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大衛·林奇拍攝於1999年的《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史崔特的"找哥之旅"一路上都是茂密而壯闊的森林。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鏡頭滿溢大衛·林奇對森林的愛
大衛·林奇兒時的街區有櫻桃樹,小林奇在觀察樹皮黑黃黑黃的分泌物時,看到"成千上萬的紅螞蟻覆於其上,迤邐爬行"。於是,我們就能看到《藍絲絨》男主傑弗瑞(林奇御用演員凱爾·麥克拉克倫飾)發現桃樂茜(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大師羅西里尼的女兒飾)丈夫耳朵上覆蓋的也是紅螞蟻。
當然,林奇的螞蟻意象也致敬了超現實主義電影大師布努埃爾的《一條安達魯狗》(右)
高中畢業後的大衛·林奇,奔赴奧地利維也納,拜師表現主義畫家奧斯卡·科柯施卡。你沒看錯,後來打上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標籤"的大衛·林奇,是表現主義起家的。所以你能從他1977年的長片處女作《橡皮頭》中,看到有表現主義的影子。
林奇《橡皮頭》的樓梯致敬了表現主義電影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右)
19歲的大衛·林奇短暫歐洲遊學後,回到美國被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錄取。繼續探索表現主義繪畫的同時,開始拍攝動畫實驗短片,並在參賽中獲得美國電影協會獎學金,得以進軍電影行業。在電影學會研讀期間,大衛·林奇閱讀了大量世界名著,其中,果戈裡的短篇小說《鼻子》,被前蘇聯音樂大師肖斯塔科維奇改編成歌劇,給林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冷知識:魯迅翻譯過果戈裡的《鼻子》;庫布里克用過肖斯塔科維奇(右)的曲子
果戈裡的《鼻子》透出濃濃的荒誕主義氣息:沙皇的文官科瓦廖夫一覺醒來,發現鼻子丟了(像不像卡夫卡《變形記》裡的格里高爾一覺醒來變成甲蟲?),於是全城人上演了一齣"搜捕鼻子"的浮世繪鬧劇。大衛·林奇後來在《象人》(1980年)和《我心狂野》中,都別具匠心地運用了"鼻子"的象徵意象。
《象人》先天殘疾的鼻子;《我心狂野》中尼古拉斯·凱奇被打腫的鼻子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學生時期,大衛·林奇還創作過版畫。他相當喜歡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家愛德華·蒙克。用極具張力的變形誇張表現人物特定的心理狀態,以蒙克的《吶喊》最為知名,後來林奇的電影《我心狂野》中,一些鏡頭也運用了類似的表現主義手法。
《我心狂野》中變形的尼古拉斯·凱奇,是大衛·林奇的"吶喊"
大衛·林奇的人文關懷
從打工人異化到戰爭創傷
YIQIYINGCHUANG
大衛·林奇的早期作品雖然已現超現實主義的怪誕端倪,但是也無不透露著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以庫布里克最喜歡的《橡皮頭》為例,印刷廠工人亨利(傑克·南斯飾)被機器生產異化的悲慘際遇,甚至有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子。
林奇的《橡皮頭》和帕索里尼的《浪蕩子》(右),都有破敗的工廠與破產工人描寫
甚至亨利女友誕下的畸形怪嬰,也是打工人異化的象徵。七年後特羅馬公司拍攝的B級電影、反映越戰創傷的《美國夢魘》,延續了大衛·林奇的這一形象設定。《橡皮頭》的亨利及其女友為奶粉錢掙扎在生存線上,《美國夢魘》裡的越戰老兵復員即失業,連嬰兒都養不起了。
《橡皮頭》與《美國夢魘》(右)裡的畸形怪嬰,都是打工人異化的產物
而到了《我心狂野》裡,威廉·達福飾演的波比誘導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賽勒搶銀行。可是波比在電影裡也是越戰歸來的老兵,特別提到了"四年前"。大衛·林奇是在callback奧利弗·斯通1986年的《野戰排》呀!同樣是威廉·達福飾演,"野戰排"的聖人被社會異化成了"我心狂野"的搶劫犯。
《我心狂野》與《野戰排》(上)的聯動,用威廉·達福極具辨識度的臉來完成
大衛·林奇唯一一部不帶超現實主義色彩的"正常"的電影《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溫情脈脈、靜水流深的背後,同樣揭開了戰爭的創傷。史崔特參加過二戰,是個英雄狙擊手。可是到了90年代風燭殘年,卻連跨洲際看弟弟的路費都負擔不起,先是改裝剷草車,後是爆改四輪拖拉機,正常開車幾天的路程,咣哧咣哧幾個月才走完。對於上世紀90年代傲視寰宇的美國,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二戰老兵史崔特報廢了剷草車(上),拖拉機也是幾經修理(下)
大衛·林奇與希區柯克御用演員"巧合"
流水的金髮女郎,鐵打的國字臉帥哥
YIQIYINGCHUANG
凱爾·麥克拉克倫,這個你叫不上名字,但是一看臉就知道"原來是他"的演員,堅毅翹挺的下巴,端莊大氣的國字臉,可就是不溫不火。他是大衛·林奇三十餘年"鐵打"的御用男主。
從1984年《沙丘》裡的保羅、1986年的《藍絲絨》裡的傑弗瑞,到1992年《雙峰:與火同行》以及拍到2017年的三季劇版《雙峰》裡的警探迪爾,凱爾·麥克拉克倫被大衛·林奇從二十出頭的小鮮肉,熬成了年過六旬的帥爺爺。
大衛·林奇記錄了凱爾從嬰兒肥到顏值巔峰,再到風韻猶存
如果放到希區柯克大師那兒你會對標誰?那就是007原型、連"自己都嫉妒自己美貌"的希翁御用男主,同樣是“國字臉”的加里·格蘭特。從三十多歲的《深閨疑雲》,到四十多歲的《美人計》,五十多歲的《捉賊記》與《西北偏北》,希胖也光影留存了格蘭特的長盛"花期"。
"希紀"三個年齡段格蘭特,從黑白到彩色,美人終歸遲暮了
希區柯克是圈內知名的愛用金髮女郎。可是除了合作過《電話謀殺案》《後窗》《捉賊記》的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利,《驚魂記》裡的珍妮特·李,《迷魂記》裡的金·諾瓦克,《西北偏北》裡的愛娃·瑪麗·森特,《群鳥》裡的蒂比·海德莉……基本是希氏"季拋型"。
部分"希女郎"。左起:格蕾絲·凱利、金·諾瓦克、愛娃·瑪麗·森特、蒂比·海德莉
與希翁相比,大衛·林奇也是類似情況,除了合作過《藍絲絨》《我心狂野》《內陸帝國》《雙峰》第三季的勞拉·鄧恩,《雙峰》系列的雪莉·李、《穆赫蘭道》的娜奧米·沃茨、《妖夜慌蹤》的帕特麗夏·阿奎特……啟用也是金髮女郎"一超多強"。
部分"林奇女郎"。左起:勞拉·鄧恩、娜奧米·沃茨、雪莉·李、帕特麗夏·阿奎特
然而大衛·林奇與希區柯克不同的是,"希女郎"大多是"金髮受害者"的弱勢花瓶角色,而林奇女郎往往精神世界豐富,個性獨立堅韌。希翁自言對待男女演員都"像對待牲口",而林奇則以平等的姿態來對待這些超現實主義紅顏。
離大衛·林奇79歲生日還差四天,老爺子就不幸離去了。電影世界又少了一位大師,天堂又多了一位"怪咖"名導。文章的最後,為搖滾範的林奇爺爺寫一首小詩,以茲深深的紀念——
《與火同行,我心狂野》
不羈的妖夜
星星是密集的重金屬鼓點
群山戴著綠手套
將圓圓的月亮舌環輕撫
哪位金髮女郎
迷失在高速公路
和著肖斯塔科維奇的
《第二華爾茲》翩翩起舞
蛇皮夾克的賽勒
開著一輛狂野的跑車
淺吟低唱《溫柔地愛我》
去了奧茲國度
是誰用橡皮頭的子彈
擊穿了一沓厚厚的白晝
又將黑夜的恐懼
摺疊成一隻——火蝠
R.I.P.(1946.1.20—2025.1.16)

作者 | 逍遙花童
逍遙騎士在路上,遇見達摩流浪者


排版丨pelyliu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 起 推 薦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