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電影節|致敬·紀念:石揮銀幕首作亮相,林奇金棕櫚狂野降臨

北京國際電影節今年將繼續透過“致敬·修復”和“致敬·紀念”兩大單元將修復、紀念、檔案、影史書寫融為一體,邀請觀眾們領略前沿電影修復技術,經典煥彩,共享迷影之樂。
今年,“致敬·紀念”將為大家帶來14部影史經典之作,邀請觀眾們重溫大銀幕上的難忘時刻,向重磅影人的離去致以深深懷念,攜手一起走進影史最璀璨的篇章。
科斯塔·柏林的故事
Gösta Berling's Saga
1924
看點:葛麗泰·嘉寶成名作重磅亮相,紀念 “瑞典女王”誕辰120週年
本片改編自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的同名小說,故事以年輕牧師科斯塔·柏林為中心展開。科斯塔·柏林因酗酒被逐出教區,隨即開始四處流浪,尋找人生的意義。
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葛麗泰·嘉寶出演給牧師帶來救贖的女人。這部影片讓她迅速名聲大噪。影片的素材曾遭遺失,但瑞典電影學院於2022年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本片修復,使得百年後的觀眾仍然能在大銀幕上一睹嘉寶的青澀風采。
此次“北京展映”也是該片修復版的亞洲首映。
返魂香
Die for Loving
1941
看點:“時裝哀豔奇情巨片”,珍稀影像首次大銀幕公開放映
一支沉香鐲,交織玉蟾與麗珠兩位女性的人生命運。朱石麟以嫻熟的視聽語言將此故事娓娓道來。英茵與丁芝兩位女士在影片中貢獻了生動精彩的表演。
影片也是中國最傑出的影人之一石揮先生的大銀幕表演首作,在其誕辰110週年誕辰,謹以此片一窺珍稀的石揮先生早期影像。
誤發彈 4K
The Aimless Bullet
1961
看點:韓國戰後社會的一面鏡子,樸實赤裸的眾生相
今年迎來百年誕辰的韓國導演俞賢穆有著“韓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的名號。
他的代表作《誤發彈》聚焦於生活在首爾貧民窟的會計員哲浩及其家人,家庭裡的成員們為了改善生活,各自採用了不同的努力方式,最終卻只能吞下絕望的苦果。該片由於對戰後重建的嚴厲批評而在公映之初被雪藏,但現在被廣泛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韓國電影之一。此次放映的是本片的4K修復版。
春風不化雨 4K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1969
看點:瑪吉·史密斯奧斯卡封后演出,影史最知名的老師形象之一
英國國寶級演員瑪吉·史密斯最為人熟知的銀幕角色或許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麥格教授,但真正讓她在影壇佔據一席之地的還是《春風不化雨》中的教師簡。瑪吉·史密斯既展現了這個角色身上的激情與理想主義,又細膩地詮釋出她的偏執與控制慾,最終一舉奪得奧斯卡影后的桂冠。
作為英國最知名、成就最高,也是最受觀眾愛戴的女演員之一,瑪吉·史密斯的辭世令人惋惜。謹以此次放映表示我們的緬懷之情。
日落黃沙
The Wild Bunch
1969
看點:西部片暴力美學標杆,教科書級別的剪輯及聲效
薩姆·佩金帕的西部片代表作。影片講述了一群搶劫團伙在德州邊境城鎮搶劫銀行失敗後,一路逃往南方時所經歷的血腥歷程。
影片在美國電影學會2007年評選的百年百大經典電影榜單中排名第79位,持續影響了馬丁·斯科塞斯、昆汀·塔倫蒂諾、吳宇森等人的電影。特以此次放映,紀念薩姆·佩金帕的百年誕辰。
窗外 4K
Outside the Window
1973
看點:林青霞銀幕傳奇的起點,改編自瓊瑤同名小說
本片不僅是瓊瑤在文壇嶄露頭角的成名作,也是大明星林青霞初登影壇、開啟半世紀演藝生涯的出道之作。
影片講述了高中生江雁容與國文老師康南暗生情愫後,不得不面對各種阻礙的情感歷程。謹以此次放映紀念去年辭世的瓊瑤阿姨。
本片由博洛尼亞修復實驗室進行4K修復,由澤東電影公司授權放映。
早餐俱樂部 4K
The Breakfast Club
1985
看點:影響一代美國年輕人,引得無數青春電影致敬
本片是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校園電影之一。五位性格迥異的學生組成的“五人團”彙集了許多典型的“校園標籤角色”:“運動員”安德魯、“書呆子”布萊恩、“怪胎”艾莉森、“叛逆者”約翰、“公主”克萊爾。這些標籤在後來的青春片中被不斷模仿與借鑑。
這場看似荒誕的相遇展現著青春最本真的模樣——他們在爭吵與共鳴中撕下標籤,展現真實的自我。
特以此次放映紀念本片上映40週年。
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1990
看點:大衛·林奇的金棕櫚大作,尼古拉斯·凱奇和勞拉·鄧恩飆戲
“北京展映”曾經多次放映大衛·林奇的電影作品,並在2017年策劃過大衛·林奇作品回顧展。不過曾一舉問鼎戛納金棕櫚獎的《我心狂野》卻是首次亮相北影節。
影片聚焦於尼古拉斯·凱奇和勞拉·鄧恩飾演的一對亡命鴛鴦,在一次狂熱而夢幻的公路之旅中,兩人遭遇了各種障礙和試圖干擾他們命運的人物。用林奇本人的話來說,這段旅程就是“在地獄中尋找愛情”。
今年年初,大衛·林奇在洛杉磯家中辭世,謹以此次放映緬懷這位偉大的電影導演。
大衛·林奇短片集 + 原初影像:大衛·林奇
The Short Films of David Lynch + The First Image
2002/2018
看點:最接近大衛·林奇的藝術本質,也最天馬行空的作品
《大衛·林奇短片集》收錄了大衛·林奇職業生涯早期創作的幾部短片。其中包括他在美術學院就讀時的學生作品,還有他為美國電影協會、法國電視臺創作的短片,以及一個後被收納進多位導演為紀念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的集錦片《盧米埃爾與四十大導》之中的短片。這些超現實主義的短片中展示的奇思妙想往往在劇情長片中難得一見。
短片《原初影像:大衛·林奇》則介紹了大衛·林奇執導《橡皮頭》的幕後故事,記錄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現場細節,值得影迷認真研究。
紅玫瑰 白玫瑰
Red Rose White Rose
1994
看點:關錦鵬導演,華語影史文藝佳作
本片由關錦鵬執導,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以細膩筆觸勾勒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情感浮世繪。陳沖在片中將“紅玫瑰”王嬌蕊從風情萬種到清醒堅毅的蛻變刻畫得極具感染力,結尾電車重逢時那句“愛到底是好的”更成為穿透時代的靈魂註腳。特以此次放映紀念張愛玲辭世30週年。
愛在黎明破曉前
Before Sunrise 1995
愛在日落黃昏時
Before Sunset 2004
看點:跨越近二十年的愛情聖經,歷久彌新
今年是理查德·林克萊特的“愛在”三部曲開篇之作《愛在黎明破曉前》公映三十週年紀念。
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林克萊特記錄了由朱莉·德爾佩和伊桑·霍克飾演的愛侶之間的親密關係,從兩人二十多歲時理想主義的初次相遇,到臨近中年的再次相遇。
林克萊特曾說,該系列作品的獨特之處在於,兩位主演同時也是本系列作品的編劇、導演和作曲家。這使得這些影片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現實生活在兩位主演以及角色身上流淌過的痕跡。
女導先驅路漫漫
The Long Road to the Director's Chair
2025
看點:女性紀實影像先聲
1973年,維貝克·勒克貝格帶著自己的電影《中止》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第一屆國際婦女電影研討會,並用攝影機記錄了這一女性電影運動的關鍵事件。但這些素材一度被束之高閣。近50年後,這些被遺忘的片段終於被髮掘出來。勒克貝格將那些歷史性的聲音和影像製作成一部彷彿穿越時空的電影,講述了女性在電影行業中的抱負與夢想。
卓別林:流浪之心 4K
Charlie Chaplin: The Spirit of the Tramp
2024
看點:解密卓別林的“流浪漢”形象之謎,庫斯圖裡卡、德普驚喜現身
本片由卓別林的孫女卡門·卓別林執導,側重於追溯家族的吉普賽/羅姆人血統及認同,以及這一脈絡對卓別林的電影生涯及創作的影響。
創作者採訪了包括卡門的父親邁克爾·卓別林在內的多位家族親友,並將家族收藏的檔案資料、家庭影像有機地結合起來。影片不僅探究了卓別林眾所周知的“流浪漢”形象的靈感及起源,更一層層剝開了卓別林的星光盛名之下的家庭肖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