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結婚率創新低,靠外國媳婦“續命”的背後真相是什麼?

2024年底,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了一組嚇人的資料:2023年,日本全國僅有47萬4741對新人領證,結婚率只有慘淡的0.39%,又創新低。換句話說,每1000個日本人一年裡只有不到4個人成功牽手領證。
很多人一看到這資料,就跳出來替年輕人喊冤:“他們是不想結婚嗎?錯!他們是結不起啊!”
仔細琢磨一下,還真有道理。
翻開日本的歷史,這婚姻的高低起伏竟然跟打仗密切相關。比如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日本人好像都預感自己“時日不多”,趕緊抓緊時間結婚生子。但戰爭一打響,大家又突然結不起婚了。到了1947年,太平洋戰爭剛一結束,日本全國爆發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結婚高潮,後來還間接促成了七十年代的第二次結婚潮。
但悲催的是,從那以後,日本就再也沒有迎來第三次高潮。
為啥?歸根到底還是老齡化、少子化,再加上經濟停滯、壓力爆棚,讓日本年輕人看著結婚這件事就腦袋疼。

身邊一位日本大哥,四十來歲還是光棍,每次見面我都勸他趕緊成家。他總是無奈地跟我念叨:“祥子你是不知道啊,這年頭談個戀愛都累死了。相親要錢、約會要錢,結婚買房更要錢!乾脆一個人過算了。”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日本如今的年輕人,早已不是“你願不願嫁給我”的浪漫時代,而變成了現實版的“咱倆湊合過唄”。房價太高,工資不漲,愛情成本蹭蹭上漲。每一段愛情背後,都是年輕人錢包的痛苦呻吟。
於是國際婚姻成了拯救日本婚姻市場的“神助攻”。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21年的資料顯示,日本男性選擇國際婚姻的數量竟然是女性的三倍多。其中“日本丈夫+中國媳婦”最為常見,幾乎佔據了國際婚姻市場的半壁江山。

更讓人吃驚的是日本自衛隊。按理說,自衛隊是保護國家安全的最重要群體,結婚物件怎麼也得“慎之又慎”吧?結果2013年一份調查顯示,竟有800多名自衛隊員選擇外國籍配偶,其中600多人娶的是中國姑娘。就連那些身處高度機密崗位的海上自衛隊員,身後的賢內助也多半來自咱們中國。
為啥會這樣?原來是自衛隊駐地大多在偏僻鄉村,別說戀愛了,見個活生生的女性都難上加難。平時訓練忙得腳不沾地,好不容易有休息,去酒吧碰到外國女孩也算一拍即合了。再加上自衛隊成員經常遠赴海外,聚少離多,這一點對吃慣苦的外國妻子來說,根本不算事兒,但日本本地姑娘哪能忍?
至於國際婚姻最火爆的地區,更是有趣。過去最多的是豐田總部所在的愛知縣,還有生產工廠密佈的岐阜縣,都是因為當地工廠裡僱傭了大量中國、越南、菲律賓女工。這些女工日復一日在流水線上,遇到個靠譜的日本小夥,自然順理成章嫁了。

然而近年來,沖繩縣竟然後來居上,佔據國際婚姻市場榜首。資料顯示,這裡的國際婚姻佔比達到7%,遠超日本平均水平(不足4%)。畢竟沖繩靠美軍基地,外國人多,本地經濟差,國際婚姻就成了最好的一劑社會止痛藥。
日本年輕人的婚姻觀也在悄然變化,從過去“你願意嫁給我嗎”變成了“我們可以相互扶持嗎”。浪漫變得務實,理想型伴侶不再是高富帥和白富美,而是能共同扛住生活壓力的人。
記得有次聚餐,一個日本客戶喝著酒幽默地說:“我和我老婆其實就是個國際聯姻合作社,她想要個簽證穩定生活,我想要個家庭不再孤單。愛情什麼的,有就賺了,沒有也不會虧。”
雖然是開玩笑,但背後的心酸和現實感卻撲面而來。

婚姻本質上早已不是甜甜蜜蜜的愛情,而是對社會穩定、經濟壓力的無奈折射。日本婚姻的逐年下滑,是整個社會問題的冰山一角。年輕人不是不想結婚,而是根本結不起。
國際婚姻,看似給日本的婚姻市場注入了活力,實際上只是對問題的臨時補救。畢竟靠外國媳婦“救場”,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更重要的是,如何創造一個年輕人想結、敢結、結得起婚的社會環境。
不然,等到哪天外國媳婦也不來了,日本人的婚姻大概真的就玩完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房町君
編輯:派大星
稽核:大   蛇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