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好養|養娃不如養貓,青春期女兒最隱秘的叛逆

1
養孩子不如養貓
我和女兒照常進行睡覺前的談話。
開始的主題是個人對家庭的價值,我從各個角度肯定了她對家庭的價值,而她卻逐一進行了反駁,聲稱養孩子還是太麻煩,不如養小貓。
後進入第二個話題,那就是青春期叛逆。
我很好奇問她:按理說,你現在是青春期了,怎麼感覺你沒叛逆呢?
她說:那要看對叛逆的定義是什麼?
我說:傳統來說,就是做一個和以前不一樣的自己,比如以前話癆,青春期封閉了;以前聽話懂事,現在動不動頂嘴反叛,摔板凳砸桌子之類的。總而言之就是質疑規則,挑戰父母或者老師的權威,釋放壓力加上各種情緒不穩定。
那我沒有這些問題,不過我平常有時候也會頂嘴。她說。
你那些頂嘴都是偶爾的,再說大部分時間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你只是表達一下你的情緒而已。所以你的叛逆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她一時也說不上來,但又表示也覺得自己和以前不一樣了
2
你也在叛逆
於是,我繼續遞話題以防冷場:青春期一般是一個人重建自我的過程,我特別想問你,你的行為方式是不是也有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
她想了想,也沒有答上來,但是她接著說:媽媽,我現在學習生物有點費勁,是因為我初一的時候,學習方法不太好,不太理解。我假期刷B站小紅書,發現有很多的學習經驗分享,就感覺初一的時候沒有學好,所以初二學生物就很費勁。
我說:這個可能就是叛逆的表現之一,就是你在成長,你意識到之前有問題,而現在進行了改革。在不斷地否定以前的自己,否定不對,應該是更新或者完善自己。
她覺得有道理,拍了拍我的手示意我繼續。
叛逆還有一個表現是自己解決問題,前幾天你因為一件事情,不開心,大中午給我的微信發了很多抱怨的話,我剛想給你回覆,發現你又說:算了,這件事情你先別管了,我先自己解決吧!
媽媽當時覺得特別欣慰,因為你可以獨立去解決問題了。這也是你青春期叛逆的另外一個表現,你開始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再每件事情都依靠父母。
也對,她開始有點小興奮,大概是聽到了表揚,一條胳膊也搭到了我身上。
還有一個你可能沒意識到,剛才咱們在討論孩子對家庭的價值的時候,你說孩子對家庭實在沒有什麼價值,情緒價值,養個貓就可以替代,陪伴價值,閨蜜朋友也可以替代,促進父母成長,你說其實父母完全可以不需要孩子督促成長,自己掙錢自己成長,所以你決定不要孩子而是養只貓,其實也是叛逆的表現,在這一時期,你會故意挑戰或者質疑傳統的價值觀。
嗯,也算是。
所以你也是有叛逆的,只是和其他傳統的沉默或者反抗不一樣,算是一種創造性的叛逆,我總結了一下,有三點表現,一是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二是探索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對傳統價值觀的質疑。
她又伸出另外一條胳膊,摟了摟我。
我接著問,再回到你的生物,覺得有點費勁的這件事情上,你覺得媽媽可以為你做什麼?
不需要做什麼,你就多督促一下我學習生物就好了。生物老師也學壞了,作業忽然多了起來。
然後,她轉身結束了談話。
我把她轉過來,又問:你知道你為啥是隱蔽而不是爆炸性的叛逆嗎?
她說:我知道,你肯定想說,因為你。
哈哈,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也很感謝你,因為我也在陪你成長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你情緒穩定,尊重別人的命運,思考縝密,沒那麼多話和情緒輸出,這都比我強。
她嗯了一聲,又補充了一個案例說明自己情緒穩定,更多的原因是懶得發洩情緒,因為情緒一旦啟動,會讓自己覺得能量耗竭。
3
三點小建議
估計很多父母會和我一樣,面對著一個青春期的小怪獸,給三點建議吧:
第一:認命不較勁,處變不驚。接受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和以前不一樣了。有一次女兒說,媽媽,我想假期染個紅頭髮。我接著說:染,咱倆一起吧?開學去開家長會,讓他們都震驚一下。最後,她自己說:算了吧,開學老師又得找我談話。中考結束後再染吧。
第二:談話不當媽,及時溝通。尊重孩子訴求,把TA當成獨立自主的個體,當成家庭中的一份子,有事情可以一起討論溝通。不要以為TA是小孩兒,其實TA知道的不比你少。現在我們家只要出門旅行,路線和規劃都是她做,適當放權。
第三:播種雙財富,滋養終身。給孩子兩點財富:一是愛,二是價值感。時刻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比如前一陣子孩子想吃蔥油餅,我逛遍了菜市場才買到一把小香蔥,詢問了姥姥,最後還是把奶奶請過來,一下午就做了幾個餅。她卻吃得開心;父母適當示弱,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家庭需要的,比如咱家的機械狗壞了,我不會修啊!哎呀,我要給學生上課,你能給我提供一些現在流行的詞嗎?你妹妹在學校好像被小朋友欺負了,哭得厲害,我勸了也不聽,請你趕緊想想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