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第7!哪吒2破143億!此刻,帶娃看過的家長,都在害怕同一件事…

文:C媽
來源:CC爸媽(公眾號ID:cc-bama)
截至到我傳送這篇文章,哪吒的票房已經超143億,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第一名,全球影史第7名。
說實話,這個電影真的很好看,有這個成績也實至名歸。
一部優秀的電影就像是一面多稜鏡,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心境的人,看到的是全然不同的世界。
  • 有的人還年輕,為哪吒、敖丙對命運的抗爭而熱血;
  • 有的人已成熟,為頂級小鎮做題家+天選打工人的申公豹抱不平不公平。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鬧鐘一響,你我皆是牛馬。
不過對孩子們來說,沒那麼多感嘆,燃就完了!
尤其是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在中小幼群體中掀起了一陣潮流。

昨天朋友還在跟我吐槽,孩子有事沒事成天把這句話掛在嘴上,你讓他刷牙,他說不,你讓他趕緊寫作業,他說不,他要自己說了算。
你再稍微唸叨兩句,他就大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擺出一副要跟你抗爭到底的架勢。

朋友:我成反派了?


最後還後悔,早知道這句話這麼有毒,就不帶娃去看了。
額,其實CC和DD在家,也時常把這句話掛嘴上。
在孩子看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含義可太大了!
他們覺得“命”就是為人子必須聽大人的、聽父母的,而父母就是那所謂的“天”。
所以,他們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反抗父母,唱響自由、叛逆之歌啊。
而“我自己說了算”,就更能激發鬥志了。
此刻“文字有力量”具像化了。
但,孩子喊的有多爽,恐怕父母就有多頭大。
從此娃的人生名言:憑什麼?為什麼?那咋了?
再加一句,我自己說了算!
咱不是殷夫人,卻真有個反骨仔呀。
01
適當的叛逆其實是好事
為啥我們招架不住孩子的“叛逆”?其實是因為90%的父母,都看不到叛逆的巨大價值。
如果你知道叛逆就是一件好事,對所謂的“叛逆”就能絲毫不放心上。
他叛,就讓他叛好了。
叛逆的價值主要呈現在3個方面。
一、叛逆讓你更熟悉孩子
我們的孩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不叛一叛,你怎麼知道?
你沒發現嗎?
那些成年後做出極端行為的人,早年前都在強烈壓抑的活著。
但那些看上去一身反骨的人,如果被寬容對待,反而不會禍亂人間。
說說我自己吧。
我小時候其實是一個非常倔強的孩子,特別會氣人,脾氣也特別大。
6歲的時候因為爺爺偷偷賣掉了喜歡的小羊,我就不依不饒,最後我爸沒辦法,半路去截,又贖了回來;
8歲的時候跟我奶奶生氣,就踢翻她整筐蘋果,摔門而去;
10歲的時候,抗議父母收養一個小孩,就舉著菜刀,有他沒我。
反正每個七大姑八大姨嘴裡,都能聽到我小時候的黑歷史。
但神奇的是,到了青春期,我居然完全沒有叛逆期。
高中的時候,身邊同學有報復父母管得嚴偷偷早戀的,有抗議父母翻牆逃課就是不好好學的。
我卻沒有一點點叛逆的訊號。
我一度以為,我是長大了,懂事了,轉性了。
現在回想,是因為我把所有的叛逆都留在了小時候。
留在了那個“做不出什麼實質性的過激行為”,但透過這些跡象,父母足以看透我的性格。
早早看出我的執拗、偏執,但也明白我不無理取鬧,有自己的底線分寸,磨合到我吃軟不吃硬,不強制管我、壓抑我,但會側面敲打我,用他人的例子提醒我。
所以到了初高中,我們磨合的已經非常順暢。
沒有壓迫,何來反抗?
所以,不叛逆不如叛一叛,晚叛逆,不如早叛逆。
與其都留在青春期,要死要活、驚天動地大爆發。
還不如2、3歲叛一輪,7、8歲叛一輪,11、12歲叛一輪,到了青春期,你大約就能摸出來娃的性子,不至於開局就是天崩地獄副本。
二、叛逆暴露眼下養育的問題。
去年我跟大家聊過,所有的叛逆都只是一種提醒。
提醒你,過去的養育模式,已經匹配不上孩子更新後的版本了。
孩子越養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越有自己嚮往的相處方式。
2、3歲上臺階你扶一把,人家退回去重走;你按了電梯,他得退出去重按,是提醒你,「我想按自己的劇本走劇情」
7、8歲你說一句,他懟你十句,做啥事總有理由,質問他總有藉口,是提醒你,「我已經長大了,我想要和父母平等的對話」
10、11歲,你一開口人家就嫌煩,囑咐天冷加衣、下雨拿傘都嫌你囉嗦,是提醒你,「我已足夠成熟,頻繁且低階的提醒,簡直是對我智商的侮辱」
如果這麼明顯的暗號來了,咱還按之前的方式管教,那孩子的表現,就是叛逆。
就是在提醒你,我迭代了,你也該升升級了!
第三、叛逆讓孩子人格更完整了。
人類之所以進步,就是因為下一代不會盲從上一代。
你總覺得,我提醒了,娃才能少走彎路呀?
如果孩子什麼都聽你的,沒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他只能成為另一個你。
你們的家族,怎麼一代更比一代強呢?
長大真正有出息的,往往都是那些敢想敢做,敢於挑戰權威和規矩的孩子。
孩子叛一下,他才能成為他,而不是第二你。
叛逆就像是以退為進,看上去孩子是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彎路,好像是落後了,但這恰恰才是再給「自我成長留出空間。
當我們意識到,孩子叛逆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
那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喲,我的孩子長大了,今天還知道叛我一下了”。
你在面對孩子“沒事找事”時,自然而然就會放他一馬。
02
家有叛逆娃,父母該怎麼做?
以上,是為了讓大家安心,熬得一鍋好雞湯。
但幹完雞湯,對那個讓人炸毛的娃,還是忍不住失控咋辦?
C媽壓箱底的經驗,又來無私分享了。
我發現,面對叛逆的孩子,只要換一種溝通模式,就可以你好,他好,大家好。
“我看到……" 
不評價孩子,只陳述事實。
  • "我看到你玩完積木沒收起來,為了保持房間整潔,請分類放回玩具箱好嗎?"
  • "我看到你主動把外套掛在了衣架上,這樣明天上學找衣服就方便多了。"
  • "我看到你吃飯時把青菜都挑出來了,為了營養均衡,我們嘗試吃三口青菜好嗎"
而不是:
  • “你玩完能不能收起來,每次都亂扔,煩死了!”。
  • “出門了你能不能不要亂跑,因為你,我都要累死了,下次再也不帶你出門了”。
  • “又挑食又挑食,啥也不愛吃,我費勁巴力2小時白做了!”
“我看見…”這3個字,有種神奇的魔法。
如果是用在批評或指令上:雖然話裡面也有不滿,但給孩子的感受卻是溫柔的。
如果是用在鼓勵上:則向孩子傳遞的是“我在關注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很重視我。
那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和改變。
②"我感覺到…”
用這四個字,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而不是對對方的控訴。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看不到我在忙嗎?——這不是感受,而是充滿個人批判色彩。
感受應該是,媽媽在工作的時候,你總是在旁邊喊個不停,這讓「我」覺得很煩躁
「你」怎麼一點都不關心媽媽。——這也是個人控訴,不是感受。
感受應該是,媽媽生病了想讓你幫忙倒杯水,你的拒絕讓我覺得很傷心
叛逆期的娃,最煩一點小事就被上價值,喋喋不休地講道理和批評。
避坑的辦法就是,不指責,只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感受,“我很傷心”、“我有點煩了”、“我感覺很累”。
讓娃知道,他的行為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他自然會收斂。
③“我希望……”
叛逆期的小孩最討厭被命令!
所以一切要求,你都可以加上這三個字,我希望……
  • 你平板已經玩1個小時了,我很擔心你會近視,我希望你可以擁有一雙健康的眼睛。
  • 一頁口算你已經做了20分鐘了,我希望你可以趕緊寫完作業,這樣可以更痛快地玩。
都開始叛逆了,說明你的娃已經很精了!
只要把擔憂和需求直接說出來,孩子是可以從語言中感受到父母是真正的對他擔心,真正的為他的好。
他的叛逆也就慢慢地過去了。
就像哪吒天生反重力的頭髮,也會被殷夫人捋順了。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
*養育CC&DD兩姐弟,帶領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做“中國好父母”!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END
雙養家長學院商城為不同階段的家長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學習平臺
讓家長輕鬆學習家庭教育

▽▽▽


識別二維碼,關注雙養智慧家長


陪你一起成長

雙養智慧家長
養育,從來都不是父母對孩子單向的施予和饋贈,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與所有父母共勉!歡迎關注!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