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件事挺讓人振奮的,因為從珠海航展到廣州車展,再到拉美的兩場峰會,以及今天三亞開幕的一場民族體育盛會,都從不同維度展現出了勢不可擋的中國力量。
珠海航展上,中國高科技裝備產品種類豐富、功能齊全,既有最鋒利的矛也有最堅固的盾,且覆蓋了陸海空天電各個維度,足以改變未來現代戰爭的形態,為世界和平注入了中國力量。
廣州車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大放異彩。中國汽車從設計到效能、從科技含量到成本控制,都實現了全面超越。廣州車展,展現了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磅礴力量。
秘魯的APEC峰會和巴西的G20峰會,中國聲音擲地有聲,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了中國主張、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如果說珠海航展,展示了中國的國防力量,廣州車展,展示了中國的經濟力量,拉美的兩場峰會展示了中國的外交力量,那麼三亞這場盛會,展現的是中華文化的力量和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今天傍晚,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美麗的三亞開幕了。說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但其實56個民族的運動員都能參加全部專案。
這些運動員有的來自崑崙之巔,有的來自黃河兩岸,有的來自蜀水巴山,有的來自雪域高原,有的來自洞庭湖畔。他們相擁於祖國的海角天涯,一起奏響新時代的最炫民族風。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澳門首次正式組團參賽,臺灣有關方面繼續組團參賽,在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中首次實現各地區代表團的大團圓。總之,這是一次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盛會。
說是運動會,但其實也是一場民族文化的饕餮盛宴。首先,比賽期間,舉辦有以文藝表演、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大聯歡,搭建溝通橋樑,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更有趣的是體育專案的設定,都極具民族文化特色,都源於生產和生活實踐,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及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
比如毽球,觀賞性極強,毽子在六位球員腳上上下翻飛,讓人目不暇接。他們的表現足以讓你懷疑人生,你會情不自禁地思考,中國人腳法能如此靈活自如,為何中國足球怎麼還這麼爛?
踢毽子這項運動,起源於漢朝,盛行於南北朝,深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印象裡跟跳皮筋、打陀螺一樣,是70後80後的必刷技能。
說起打陀螺,這場體育盛會上還真有這個專案,說得蛋總都心癢癢了。陀螺這種遊戲,既可以單玩,也可以對戰。非常能鍛鍊人,打一會兒就呼吸緊促,熱汗直冒。
我們小時候對戰大陀螺, 跟打羽毛球有點像,就是以鞭為拍,以陀螺為球,出界和熄火就失一分,萬一卡在中間了就算是平局。
而民族運動會上的規則,則是攻擊方用自己的陀螺將對方陀螺擊出區域,或者比防守方旋轉時間更久,就可得分。陀螺這項運動,竟然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
還比如獨竹漂,起源於秦漢時期貴州赤水河流域,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在的貴州通四通八達,但在古代,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山水環繞,交通十分不便。
先民們為了方便出行和趕集,便就地取材,將竹子發展為交通工具,一根楠竹可承重60~80公斤。掌握這項技能雖不容易,但卻是當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當地,每年端午節除了賽龍舟,還有獨竹漂比賽。說是比賽,其實更是一種表演,一種互動和娛樂。正是因為有一定難度,所以這項運動極具觀賞性。
現在交通發達了,已經用不著“以水為路,以竹代步”了,而獨竹漂作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保留下來了。
攀椰競賽,一看就是誕生於勞動實踐中。這項運動的規則很簡單,就是看誰摘椰子快,體現了力爭上游、奮鬥不息的民族精神。

珍珠球專案,來源於東北等地的採珍珠生產活動,當地群眾會將採上來的蛤蚌直接入筐,或在船上將蛤蚌扔到岸上的筐裡,拋得準、接得準能夠極大地提高採珠速度。

板鞋競速,考驗團隊精神。相傳明代嘉靖年間瓦氏夫人為了培養士兵的集體觀念,以求步調一致,命人根據木屐樣子做成長木鞋,令3人或6人一組共穿一雙長木鞋統一步伐齊步跑。

經過長期訓練,士兵素質大大提高,所向披靡,挫敗倭寇,立下大功。這項運動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中小學甚至大學的趣味運動會上,經常見到這個專案。
射弩,流行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等地。
弩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歷朝歷代都在不斷改進和完善。《戰國策》載,“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皆射六百步外”。
在古代,弩除了軍事用途,還是人們用作謀生、狩獵的工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專案。
高腳競速又稱“高腳馬”,也叫“騎竹馬”,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原本是當地群眾在地面積水的雨季代步、涉水過淺河的工具,也可作為在海邊涉水撈蝦撈魚的工具。
民族馬術是各族群眾廣泛喜愛的一項重要體育活動。在我國,養馬、馴馬、騎馬已有數千年曆史,最初用於交通、打獵、作戰,後來逐漸融入日常生活,演變為大家喜聞樂見的運動專案。

押加這個專案,又稱大象拔河,是一種趴著拔河的體育專案,在西藏等地廣為流傳,來源於牛拉犁時奮力向前的勞作過程。

透過介紹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比賽專案,有的來自於農業生產,有的來自於遊牧生活,有的來自於漁業生產,這正說明了中華文化的海納百川和博大精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在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
民族傳統體育凝結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過程中豐富的人文樣態和生命情感,傳承著各區域各民族文化交融匯聚而成的中華傳統體育精神,為中華兒女建設共同家園、強化共同身份、享有共同名字、實現共同夢想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當今世界很亂,但風景這邊獨好。有了中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沒有人可以把戰爭強加給我們。載歌載舞,是中國人獨特的凡爾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