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做一個癌症患者家屬,太難了!

菠蘿說
當親人患癌,家屬要面對的,遠比我們想象的難。在這條艱辛的路上,時時伴隨著疑問和糾結。今天晚上,我會直播連線好朋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王興醫生,聊聊患者家屬需要做哪些支援,歡迎提前預約!
文 | 菠蘿
在中國,做一個癌症患者家屬,太難了!
我剛結束了在清華大學的《癌症與社會》通識選修課。在八週的時間裡,我和全校20多個專業的大學生們討論圍繞癌症生物學、風險因素、預防篩查、治療前沿、倫理公益、生命教育等,可謂無所不談。課程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癌症從來不只是一種病,也不只是患者一個人的事兒,而是涉及到全家每個人,乃至全社會每個人的事兒,誰也無法逃避。
課堂上就有同學給我分享了作為患者家屬的困擾和迷茫。作為頂尖大學的學生,家人期待他們關鍵時候能幫忙“拿主意”,但當一個合格的家屬,談何容易。
在親人診斷癌症的那一刻,家屬面前就全是問題,全是坑!
第一:說到什麼程度?
當從醫生那裡得知親人得了癌症,大家面臨第一個問題就是:該怎麼說?隱瞞還是告知真相?
原則上,患者知道真相更好,不僅因為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而且開放、誠實的溝通對於建立信任和理解至關重要。
但開放告知病情的前提是患者對癌症具備一定認知,不能堅持認定“癌症就是絕症”。中國很多老人對癌症誤解尤其深。一位好友的爸爸平時活蹦亂跳,游泳爬山無所不能,結果去年體檢發現中晚期肺癌,本來沒那麼嚴重,而且適合“免疫+化療”新方案,但沒想到他心態先崩了,不到3周體重直線下降了10來斤,最後3個月就去世了。
他或許死於癌症,但並非死於癌細胞。
所以,對於家屬而言,疾病告知和科普最好得同步進行,但家屬往往自己對癌症也不熟悉,想在短期內迅速學習,補齊短板,談何容易。
第二:管到什麼程度?
家人生病,我們當然希望幫助,但哪些事兒該管?哪些決定應該家屬做,哪些應該患者自己做?
管得太少,患者覺得孤單,管得太多,患者覺得無力。
有的家屬為了“保護患者”,所有的決策都包了,這當然不可取。我見過一個女兒,不僅幫爸爸做了所有醫療決策,甚至連爸爸手術後,每天啥時候應該去上廁所都要管。她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我肯定比他懂得多”。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過度干預和單方面決策,可能會導致患者感到無力和失去自主權。
事實上,人在生病後,最缺的就是“對生活的掌控感”。家屬需要不斷尋找關心和尊重之間的平衡,實在不容易。
第三:相信什麼資訊?
對家屬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資訊過載。
一旦周圍的人知道你成為癌症患者家屬,相關的資訊就會鋪天蓋地飛過來。從治療方案到康復故事,從醫生選擇到民間偏方,不管你需不需要,應有盡有。其中,99%都是無效資訊,甚至是垃圾資訊。
作為非專業的家屬,即使最理性的人,這時候也怕錯過“救命稻草”,所以大量時間也就消耗在了看各種內容上面,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一頭霧水”,無法判斷。
大家記住,無論是短影片博主,還是隔壁老王說的話,一定要警惕。他們往往很極端,要不告訴你醫院是騙子,肯定人財兩空,要不用極端個例告訴你啥癌症都能治好,還不花太多錢。
家屬要避免的一個最大誤區,對治療結果錯誤的過高或過低期望。大家要記住,面對癌症這樣複雜的疾病,任何極端和絕對的說法都是扯淡。
10年前,有位王阿姨得了腸癌,住院的時候病友給她說醫院水平不行,化療後自己特別難受,聽說有個廟裡的秘方消腫塊特別靈,價格不貴但效果挺好。病友後來強行出院走了,王阿姨則被家屬阻止,做完了手術和藥物治療。現在,王阿姨康復後到處旅遊,病友已經沒了8年了。
第四:如何照顧自己?
家屬很容易忽視自己的健康和需求。在親人生病後,家屬會將所有時間、精力和關注點都投入到照顧患者上,但忽略了自己。
家屬面臨的壓力往往並不比患者小,因為要考慮的事情特別多。除了照顧病人,一般還承擔和外界各方溝通,以及做出重大決策的任務。“壓力山大”可能都不足以形容。
我不止一次看到家屬放聲痛哭,家屬腦子裡的弦繃得太緊太久了,到了無法承受的邊緣。家屬也是普通人,在長期高壓下,很可能出現過度疲勞等健康問題,或者心理問題。
“向日葵兒童”是我共同發起的公益專案,關注兒童腫瘤家庭。在兒童病房裡,我見過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包括家長和孩子對罵和對打!一個傾盡所有給孩子治病的家長,為什麼還會打罵正在化療的孩子?很顯然,心理都已經出了問題。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病人。說起來容易,但家屬怎麼更好地照顧自己?好像並沒人教,醫院也往往不管。對於家屬的情緒或心理疏導,應該有專業幫助,比如心理諮詢或者社工服務。中國這一塊支援體系還很薄弱,剛剛起步,亟待提高。
第五:如何面對離別?
作為家屬,我們竭盡全力,就是不希望親人離開。但醫療有侷限,很多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中國一直缺乏死亡教育,這塊往往成為家屬最大的知識短板。雖然知道每個人都有離開的一天,但我們並不知道如何面對親人的離世,更不知道怎麼幫助他們走向生命的重點。很多子女往往打著“孝順”的名號,隱瞞真相,導致老人沒能滿足心願,留下無盡遺憾。更有甚者,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還把老人送入ICU,導致嚴重的過度醫療。
有人告訴我:“我至少花了很多錢,家裡親戚就沒話說了吧?”可正在床上插滿管子,毫無尊嚴的患者,會怎麼想呢?這是生命終點最好的樣子嗎?
中國政府和專家正在大力的推動的“舒緩安寧療護”,就是要解決這個困擾。
在“回家等死”和“過度搶救”之間,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安寧療護。它是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積極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做好症狀尤其是疼痛控制,讓患者舒適而平靜地走向生命終點。這不是安樂死,更不是放棄治療,而是順應生命的過程,利用現代醫學做出的積極治療。
安寧療護團隊的幫助下,家屬將和患者討論病情,討論未來,做好準備,讓生命謝幕如秋葉般靜美。
總之,在照顧癌症患者的過程中,家屬的支援是無價的,但也面臨著無數挑戰。積極尋求資源和支援,開放溝通,關注自己的需求,家屬才可以更好地支援親人,同時保持自己的健康。
沒有一個人應該孤單抗癌,包括家屬!
↓掃碼預約直播↓
抗癌路,我們一起相伴
_________
上期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