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2024年,初創企業收購其他初創企業的交易總量達到近400宗,激增 31%,其中年底的交易尤為強勁。(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如今,退出和流動性不僅是風險投資者的心頭大事,他們所投資的許多公司似乎也在積極參與交易。
來自Crunchbase的資料顯示,2024年,初創企業收購其他初創企業的交易總量達到近400宗,激增 31%,其中年底的交易尤為強勁。而在2023年,這樣的交易還不到300宗。
雖然去年的數字遠低於2021年和2022年的最高值(當時出現了近1000宗初創企業收購其他初創企業的交易),但仍然超過了2020年的300宗交易規模。
大手筆投資?
雖然風投支援的初創公司收購同類公司很容易被認為是“小魚吃小魚”,但去年還是出現了一些大宗交易。例如:
-
10月,金融科技巨頭Stripe宣佈將以11億美元收購穩定幣平臺Bridge
-
6月,市場情報平臺AlphaSense同意以9.3億美元收購Tegus
-
8月,數字藥房提供商Truepill以5.25億美元的價格被LetsGetChecked收購
-
雲安全初創公司Wiz去年進行了兩筆規模不小的交易,先是在3月以3.5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紐約的雲檢測和響應初創公司Gem Security,然後又在11月以4.5億美元收購了安全修復和風險管理初創公司Dazz
不足為奇的是,上述收購方在收購前都進行了大額融資。其中,Wiz以12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了10億美元的大額融資,AlphaSense則以40億美元的估值鎖定了6.5億美元融資。
併購上升?
近年來,風險資本機構在向有限合夥人返還資金方面一直面臨不小的挑戰。這個問題主要歸因於“投入資本分紅率”(distributed-to-paid-in capital)帶來的重重壓力。
雖然2024年不是併購市場的高峰年,但與2023年相比,涉及風險投資支援公司的交易數量仍然有所增加。不僅有更多的初創企業收購了其他初創企業,而且風投支援的初創企業的整體交易活動也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這並不是說賣家們都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價格。許多初創企業仍在接受2021年和2022年市場過熱後的估值下調。許多涉及初創企業的交易很可能是在企業接受了遠低於兩年前預期的價格後才敲定的。
Foley & Lardner律師事務所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併購與交易業務部合夥人Louis Lehot說,雖然併購總體上已開始恢復到歷史常態,但由於政府最近的監管態勢,科技行業的情況並非如此。
他說,風投支援的初創企業的整體交易變化很可能是由於投資者在整合他們的投資組合。這是因為更成功的初創企業正在收購其他企業,而這些企業由於難以獲得風險投資、以及受困於科技併購市場的整體狀況而幾乎沒有選擇餘地。
Lehot補充說,即使如今新任美國總統上臺,聯邦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司法部也發生了變化,但要全面瞭解併購市場的未來仍然很難。
他說:“我認為,到今年下半年,我們就應該知道自己的處境了。”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