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
撰文 | Ziv
審校|河邊的卡西莫多
在上個月的父親節那天,紐約一家餐廳裡的一隻大龍蝦被放歸大海。這隻龍蝦體重有9.5千克,人們估計它已經有110歲了。
美國紐約的餐廳Peter's Clam Bar給這隻龍蝦起了個名字叫Lorenzo。餐廳老闆說Lorenzo已經在餐廳的水箱裡住了好幾年(因為一直沒人想吃它?)。Lorenzo逐漸成了店裡的寵物,還有人來看它、跟它合影,它變成吉祥物一樣的存在。

餐廳老闆拿著Lorenzo,準備把它放生。(圖片來源:Peter's Clam Bar)
餐廳老闆說:“我們會想念它的,但也許這樣做(放歸大海)更好。我不想看它死在餐館裡,也不忍心把它賣掉。”
暫且不論把一隻在人類水族箱裡生活了好幾年的十一旬老蝦放歸大海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但是一隻龍蝦能活到110歲,這也挺讓人震驚的了。
謎一樣的龍蝦年齡
這種龍蝦屬於海鰲蝦科(學名:Nephropidae),也叫螯龍蝦,它們並不是真正的龍蝦科(學名:Palinuridae),兩者的區別在於龍蝦科的觸角很長、比較粗,上面有小刺,而且龍蝦科沒有螯;海鰲蝦前三對足上形成螯,尤其第一對特別大。

海鰲蝦科(左)和龍蝦科(右)的區別。(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NOAA)
海鰲蝦科的動物壽命普遍非常長,佛羅里達州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的龍蝦生物學家Thomas Matthews表示,美洲螯龍蝦(學名:Homarus americanus)至少可以活到100歲(如果不被吃掉的話)。它們的另一個名字——波士頓龍蝦,可能更廣為人知而且讓人垂涎欲滴。

煮熟的龍蝦。(圖片來源:Hartmut Inerle – Wikimedia commons)
不過,要想確定龍蝦的年齡其實非常困難。海洋生物學家可以透過一些魚鱗片上的年輪或者耳石上的生長環計算魚類的年齡;可以透過鯊魚椎骨上的紋路計算鯊魚年齡;也可以透過扇貝貝殼上的環狀紋路計算扇貝的年齡。
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都沒有在龍蝦身上發現這樣的部位。因為隨著龍蝦的生長,它們會一次次蛻殼,每次蛻殼時幾乎不會留下任何能作為年齡證據的物質。後來終於有人發現,龍蝦有兩個身體部位在蛻殼時會保留下來——眼柄和胃磨。
眼柄就是連線著龍蝦的眼球和頭部的細長部分,胃磨則是在龍蝦胃裡,用來將食物磨碎的牙齒狀結構。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結構,從而準確計算出龍蝦的年齡。

這些牙齒在龍蝦的胃裡,蛻殼後也能保留下來。(圖片來源:Gaya Gnanalingam)
除了這些,也可以根據龍蝦的大小大致推測它們的年齡。人類成年以後身高基本就不會再有太大變化了,體重倒是會因為生活習慣等原因改變,不過你很難透過一個人的身高或體重推測TA的年齡。但是龍蝦不同,每次蛻殼後龍蝦都會長大一些,它們活得越久,身體就越大,所以大致可以根據體形推測它們的年齡。龍蝦的年齡每增加7~10歲,體重就會增加大約450g。
根據統計,龍蝦在成年前(5~8歲以前)會蛻殼多達25次,之後雄性龍蝦每年蛻殼一次,雌性龍蝦兩年蛻殼一次。蛻殼後龍蝦會吃掉自己的舊殼,吸收其中的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一隻正在蛻殼的龍蝦。(圖片來源:leonthelobster)
不會衰老=永生?
西方民間有一種傳說,如果沒有捕食者、沒有人類捕捉,龍蝦甚至可以永生。
龍蝦確實有某種接近永生的特點:它們沒有典型的衰老表現,生殖能力不會隨著年齡降低,新陳代謝不會減慢,體力也不會變差。龍蝦並不會因為年老而死亡,但是它們終有一死。
科學家推測,龍蝦的長壽可能跟細胞中的“生物鐘”有關。DNA是動物體內的遺傳密碼,長長的DNA纏繞在一起,構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的兩端都有一個像帽子一樣的部分,也就是端粒。這裡是一些重複的DNA序列,本身不帶任何資訊,目的是保護DNA鏈,防止遺傳資訊受損,作用就像鞋帶末端的塑膠頭。

DNA、染色體和端粒的關係。(圖片來源:Ian Joson – UNSW Sydney)
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壽命都是有限的,需要透過分裂成兩個細胞完成自我更新。細胞分裂前需要複製DNA,每複製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當端粒的長度達到某個臨界值,細胞就無法再分裂了。隨著衰老,很多細胞都會到達這個階段,我們的生命就這樣進入倒計時,身體最終停止運作。
然而龍蝦的很多細胞中都有端粒酶,它可以恢復端粒的長度,增加細胞分裂的次數,於是龍蝦能不斷生長,並修復自己的身體。
這麼看來,龍蝦似乎真的能永生?
限制龍蝦生命的,恰恰是它們越長越大的身體。龍蝦蛻殼時需要能量,它們的身體越大,所需的能量就越多,10%~15%的龍蝦在蛻殼期間力竭而亡。年齡較大的龍蝦會停止蛻殼,它們的殼會感染細菌,慢慢變得脆弱。在情況嚴重時,龍蝦的整個殼都會腐爛,最終死亡。

一隻感染了殼病(shell disease)的龍蝦,可以看到它身上有多處腐爛的斑點。(圖片來源:NOAA)
也許你會問,如果人為干預,給它們充足的食物,創造良好的環境,那麼龍蝦是否就能永生了呢?
有人認為即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龍蝦也沒法在該蛻殼的時候有效且迅速地將食物轉化為足夠的能量;也有人認為如果龍蝦不停生長,那麼它們的迴圈或呼吸系統將無法支撐龐大的身體,就像現在地球上已經不再有巨型昆蟲。
參考資料:
[1]https://www.upi.com/Odd_News/2025/06/16/110-year-old-lobster-Peters-Clam-Bar-Long-Island/7451750093786/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bster#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lobster
[4]https://theweek.com/articles/469901/how-calculate-lobsters-age
[5]https://www.livescience.com/55392-do-lobsters-live-forever.html
[6]https://umaine.edu/lobsterinstitute/educational-resources/life-cycle-reproduction/#:~:text=This%20molting%2C%20or%20shedding%2C%20occurs,every%20two%20years%20(females).
[7]https://www.unsw.edu.au/newsroom/news/2022/09/what-lobsters-can-teach-us-about-immortality0
[8]https://www.fisheries.noaa.gov/national/outreach-and-education/fun-facts-about-luscious-lobsters
[9]https://www.reddit.com/r/biology/comments/1de27ay/with_human_intervention_can_a_lobster_live/
[10]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dont-listen-to-the-buzz-lobsters-arent-actually-immortal-88450872/
[11]https://www.nhm.ac.uk/discover/are-lobsters-immortal.html
本文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微信公眾號(ID:steamforkids)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5年7月新刊銷售中
戳圖片或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