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國家對外賣平臺出手,京東終於等到了?

18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沒那麼簡單。
今天看到一個訊息:
之前聊外賣大戰的時候就說過,京東自己恐怕是沒有能力徹底顛覆外賣行業生態的,除非國家下場。
現在市監總局等五部門下場約談了:
要求平臺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內部管理,合法規範經營,公平有序競爭,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切實維護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和外賣騎手的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有序發展。
京東終於等到了?
好像是,你看要求維護騎手合法權益,嚴格落實平臺主體責任。
但好像又不是,因為並沒有突破以往的表態,跟之前基本一致。
而且,看今天股市三家都漲了,沒有受到約談的影響。
在我看來,這次約談:
可能是為了回應這兩天餓了麼連襟騎手猝死的輿情,阿里剛加入閃購大戰,負面報道就來了。
扯遠了。
雖然現在京東美團外賣大戰已經變成閃購三國殺,但是輿論關注的依然是外賣騎手的事情
這裡再說一下吧。
關於外賣騎手的問題,其實有三個解決場景。
第一個場景:
回到外賣之前,現在很多人認為不要外賣也可以,快餐店平均兩三千就能僱一個服務員,都是服務員兼職送餐的。
我瞭解了一下:
快餐店服務員一週六天班,一天要10小時,平均工資兩三千但包吃住,可以交社保。
但問題是,服務員送餐比較慢,一家也就一兩個送餐的,而且只能覆蓋周邊幾個小區,效率太低了。
如果平臺企業按照這個標準去招聘全職人員,發工資交社保是可行的,外賣員劃定區域,打卡上班,到點下班:
但騎手的收入會下降,整個行業的效率不高,消費者體驗也不好
走回頭路,好像不太行。
第二個場景
學習國外,或者香港,香港目前美團騎手月收入好像是3萬多,香港刷盤子也能月入2萬。
為什麼這麼高?
因為這些地方的人工成本高。
人工成本高,意味著勞動收入高,不只是外賣騎手高,消費者收入也高,付得起較高的配送費
甚至歐美還有小費,用來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把這塊成本轉移給消費者。
為什麼歐美的消費者願意承擔人工成本呢?
這其實就是經濟模式的問題:
他們的經濟模式已經過了靠低人工成本發展的階段,經濟模式以高科技、消費和服務為主,還涉及到初次分配問題,高稅收,高福利,高人力成本
其實,這跟國內一直說的,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提振內需,基本是一樣的,但是在經濟模式轉換沒有完成的當下,暫時是沒有條件讓消費者來承擔這部分成本的
所以,這個好像未來可行。
第三個場景
參考前兩個場景,消費者不願意承擔這部分成本,同時騎手還想多賺錢,怎麼辦?
平臺可以給所有騎手繳納社保嗎?
按照京東在北京給全職騎手繳納的社保來看,一個騎手一年的社保成本是4.4萬,京東目前只有1萬名全職騎手。
而整個外賣行業的騎手數量是1500萬,高頻穩定的以外賣為職業的騎手佔比11%,就按150萬人來算:
整個行業要增加超過700億的用工成本
美團和餓了麼一年的淨利潤加起來還不到600億(如果看財報得話,其實外賣不賺錢,只是流量入口,真正賺錢得大頭是到店、閃購、酒旅和商超),即便不按照京東的高標準,恐怕也基本沒法幹了。
怎麼辦?
所以平臺想了一個折中的行業模式:
騎手自僱+靈活就業社保
騎手自己當個體戶,能者多勞,多幹多得,提高了行業效率,同時也增加了收入,至少比固定死工資賺的多得多。
很多人覺得平臺違法,其實是不瞭解自僱,就是靈活就業,騎手就是靈活就業,是合規的新興用工模式,並不違法。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過勞,大家知道平臺是有防疲勞機制的,但是騎手自己也會換平臺跑,所以這個機制沒起到作用,但是從治標來講,我建議國家最好可以牽頭打通外賣平臺的防疲勞機制,就跟遊戲防沉迷一樣,不要給過勞騎手派單。
關於社保,國家是一直鼓勵騎手繳納靈活就業社保的,而且上海還開過聽證會,聽取騎手的意見,結果跟大家想的完全不一樣
所以:
外賣這個事情,成為輿情,沒有那麼簡單。
從大的方面來說:
它涉及到經濟發展模式,涉及到騎手就業收入和行業效率體驗等問題
從小的方面來說:
它其實成了很多人在當下處境中宣洩自己壓力的行為,而不是事實本身
其實,在社交媒體中,很多事情都因為這種宣洩,而走向了偏離事實的一面,這也成為個人認知和社會治理面臨的新課題。
少些情緒,多點思考。
最後,騎手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而且我相信未來會解決的,都是發展階段的問題,現階段把平臺錘了,對誰也沒好處,當然平臺也要想辦法改善行業生態,平衡各方利益。
就這樣。
一個猛料,共度時艱。
此前,我們提過幾次的一個事兒,今天終於看到有媒體報道了:
還是有點觸目驚心的
可以繼續閱讀:一個猛料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一個猛料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戲劇性一幕

500個點贊局勢
一個風向變化

閱讀10萬+   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