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幾何時,
澳洲被譽為“最適合生活的國家”之一,
穩定的經濟、宜居的環境、豐厚的社會福利,
讓無數人嚮往。
然而,近年來,
這個“澳洲夢”正在逐漸破滅。
食品、房租、燃油、水電賬單輪番上漲,
工資卻幾乎停滯不前,
普通人努力工作,
依舊難以維持體面的生活。
現如今還有頂級富豪豪擲千金救濟…
過去幾年,澳洲物價猶如坐上火箭,一路飆升。從超市貨架上的基本蔬菜,到租房、燃油,再到水電賬單,一切都變得昂貴得令人咋舌。

如今,一場毀滅性病毒席捲澳洲農場,讓西紅柿、辣椒等基本蔬菜的價格可能進一步攀升。
這種毀滅性病毒已經被傳播到維州,
可導致高達70%的農作物損失!
這也難怪不少小紅書的華人網友都在調侃,“現在發吃西紅柿,可比發ATO的納稅記錄來的體面!”


除此之外,禍不單行。就在不久前,昆士蘭的洪水再次重創香蕉種植園,香蕉價格隨時可能回到2011年的“奢侈品”水平。
那時候香蕉價格飆升到每公斤14澳元,
一根香蕉堪比重奢包包。

氣象局預計,本週末新一輪季風降雨即將到來,洪水可能進一步影響其他替代運輸路線。如果情況惡化,香蕉不僅會漲價,甚至可能會一時“絕跡”於市場。
再者,全澳現在不少地方還在鬧雞蛋荒,一些州的大型超市繼續實施雞蛋限購措施。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人們的生活變得愈發艱難。普通家庭的購物車越來越空,有些人甚至連飯都吃不起。
與此同時,一些富豪開始大筆捐款,希望透過慈善救助那些受困的家庭。
但問題是,捐款真能解決澳洲人吃不起飯的困境嗎?還是說,這背後其實隱藏著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近日,億萬富翁Clive Palmer向Foodbank捐贈500萬澳元,幫助澳洲困難家庭填飽肚子,並呼籲其他富豪效仿。


他表示:“生活成本上漲,許多家庭連最基本的食物都負擔不起,政府應該做得更多。”
這句話聽起來沒錯,
但問題的關鍵是,
捐款真的能解決澳洲當前的經濟困境嗎?
中國有句老話,‘救急不救窮’。
捐款可以緩解短期的危機,但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澳洲的高物價問題。畢竟,澳洲人吃不上飯,不是因為社會沒有足夠的食物,而是整個經濟體系出現了系統性問題。

物價飛漲、工資增長緩慢、生活成本激增、住房負擔加重——這些才是澳洲夢破碎的真正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
靠富人捐款解決貧困,
等同於拿止痛藥治療內傷,
短暫的緩解並不會讓問題消失。
更何況,一些富豪自己在避稅、轉移資產的能力上,比普通人更為“精明”。
如果他們能老老實實繳稅,而不是透過各種手段少交稅,政府或許就能有更多財政收入來改善社會保障,而不是依賴捐款去彌補公共服務的不足。

澳洲的經濟問題,已經不是單靠“富人多捐點錢”就能解決的。以此次番茄病毒和香蕉供應鏈危機為例,高通脹、產業鏈脆弱、政府應對遲緩、勞動力市場緊張等多重因素共同導致了物價上漲,而不僅僅是天氣或疫情的短期影響。
首先,農業體系的脆弱性澳洲的農產品價格波動極大,稍有風吹草動,超市價格就翻倍甚至翻幾倍。這與本地農業的產業鏈不穩定、勞動力短缺、依賴進口種子等問題密不可分。一場番茄病毒,就能讓蔬菜價格變成“老錢專屬”,這不是市場調節的正常現象,而是農業政策長期缺乏彈性的結果。

其次,工資停滯,消費力下降過去十年,澳洲人的實際工資增長几乎為零,但生活成本卻大幅上升。以房租為例,許多城市的租金在短短幾年內翻了一倍,而工資卻沒怎麼漲。房貸利率上升後,普通家庭的收入被住房成本吞噬,剩下的錢根本無法支撐正常的生活開銷。
最重要的是政府缺乏有效的經濟調控澳洲政府的經濟政策,長期偏向大型企業和資本市場,而對普通勞動者的保障卻相對薄弱。例如,高通脹時期,政府並沒有採取有效措施平抑物價,而是放任市場自由調節。這種放任市場的策略,讓超市巨頭Coles和Woolworths的利潤創新高,但消費者卻要為基本食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無法指望富人施捨,也不能依賴政府一時的政策調整。真正的出路,仍然在於提高收入、提升技能、尋找更有價效比的生活方式。
經濟系統性改革,才是解決之道。捐款可以解燃眉之急,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對普通人來說,真正的解決方案,是政府推出更合理的稅收和福利政策,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而不是讓慈善成為社會公平的“替代品”。
換句話說,富人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捐款,而是交稅。政府能做的最正確的事情,不是等待富人捐款,而是出臺合理的經濟政策,讓普通澳洲人能夠靠自己的努力過上體面的生活。
畢竟,澳洲夢,不應該只是有錢人的遊戲。
綜合編譯/轉載:貓叔徐超
如為編譯和轉載文章,僅代表原出處或作者觀點,僅供參考閱讀,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貓本線上傳媒成立於2011年,是最貼近墨爾本華人的傳媒平臺,每天帶來綜合的當地生活資訊,包括即時新聞、生活資訊、吃喝玩樂、活動介紹。點此關注澳大利亞貓本線上傳媒全平臺廣告合作加微信:cn2mel1 加入墨爾本華人群加微信cn2me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