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知曉圈內事
當今建築行業,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答案是:轉行。

圖源網路
在這個行業還蒸蒸日上之時,江湖上就流傳著關於跨界大師的傳說。從娛樂圈香餑餑吳彥祖,到華語歌神陳奕迅,從時尚新貴 Tom Ford,到蘇聯解體後首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建築專業出身的大神遍佈各行各業。

圖源網路
近年來,建築、土木與景觀園林,三大曾跟隨房地產高速向上的行業突然下落,連向來穩固的設計院也開始裁員降薪,從業者爭先恐後地向外逃,甚至有建築系學生大一就開始籌劃轉行大計。據統計,2019年至2022年,中國建築業增速從8.5%下降到4.5%。2022年中國建築業從業人數5184.0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98.92萬人,連續四年減少。(資料來源:財新)

《光輝之城2》預告片截圖
建築行業的現狀是沉痾所致:學科與行業的脫節、供需不平衡的市場、虛浮晦澀的形式主義、行業紅利的消退、人文與科學的分野、理想與現實的對峙….是行業積弊,也是大勢所趨。
對於普通建築生而言,沒有阿祖的好皮囊也沒有Eason的好嗓子,我們應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轉行之前還需哪些深思熟慮?
作者|可達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和立場

高學歷 低薪水
建築人的尷尬境地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建築都是高門檻、高投入的專業。除了不低的分數線,學生還要有一定美術基礎。五年本科課程滿、壓力大,文理兼修,買不完的畫板、畫材、模型材料追著燒錢,熬夜趕圖更是共同記憶。

《光輝之城2》預告片截圖

《光輝之城2》預告片截圖

清華大學五層 © Martijn de Geus
二十年前,辛苦的付出還是能換來豐厚回報的。行業景氣時全國各地專案都多,可謂是遍地撿錢,在設計院的普通建築師,年薪輕輕鬆鬆二三十萬。如果考取一級註冊建築師(簡稱“一注”)之後選擇掛靠,每年還能再有十幾甚至幾十萬的灰色收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設計師曾經是人們眼中“體面的好工作”。

圖源《小巷人家》
但從這兩年開始,隨著地產行業飛速下滑,不斷有設計院停工停產、宣佈解散的訊息傳出來。

圖源網路
有些985畢業的本碩,即使進了北京央企設計院,月薪都只有3000元左右,一些單位招的實習生,每天補貼竟然只有10-20元,當初搶破頭才擠進來的建築生,還沒畢業就已前途渺茫。

圖源網路
社交媒體上,從業者們紛紛曬出自己的工資——每月到手兩三千元,績效和年終獎都不見蹤影,甚至已經有單位通知:只交社保,不發工資。但共情的大多數是同行,不明情況的路人會在評論區留下輕飄飄的話語:“年終獎才是大頭”“剛入行吧,再過幾年就賺翻了”“我認識的央企員工,到手的錢可不僅僅是這點工資啊”。
這些留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建築設計師們的尷尬處境。即使是提及建築行業的衰落,人們也往往會先想到房地產、土木工程等相關行業的從業者們。而建築設計師這一曾經的“體面工作”,其從業人員如今成了有苦說不出的“高學歷低薪者”。

圖源《小巷人家》
雖然說不能一棒子打死,畢竟還是有些能過得去的設計院。但仔細回想,“建築寒冬”這詞從十年前就開始提,只是當時大家都還不置可否。就像一艘巨輪,在海上行駛多年,在水真正淹進船艙之前,沒有人覺得它真的會沉沒。

轉行的前輩 究竟過得如何?
2023年,Genius Factory統計了150位轉行建築師的職業滿意度。大部分人轉行以後都表示加班少了,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建築、土木及景觀三大專業,平均收入在轉行後得到了明顯提升。

圖源:Genius Factory
網際網路是轉行流向中最大一個分支,轉入此賽道的人基本都表示壓力減輕了很多,工作氛圍也比設計院好,尤其是產品、後端開發、遊戲等崗位,薪資還有保證。
但網際網路公司裡並不是每一個職位都高薪,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基本來自前端或者運營崗位,理由是薪資不高也不穩定,甚至上班還很忙。

圖源網路
其次是製造業,尤其是近幾年火熱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等。建築師轉入這個行業一般從事產品設計、產品經理、營銷等崗位,基本都對新工作感到滿意,理由是錢多,福利好,上班氛圍好,即使薪資稍微低一點也無所謂。

圖源網路
都說宇宙的盡頭是編制,這也是建築轉行人的熱門選擇。但是從調研結果看,考公後大家的職業滿意度也就是50%左右。原因很簡單,體制內人情關係很複雜、像一個圍城,薪資太低,甚至有的地方財政吃緊而被欠薪。

圖源:Genius Factory
很多建築師選擇在鄰近行業繼續深耕,如平面設計、珠寶設計、舞臺佈景、電影幕後等。可利用原有專業技能是這些賽道的最大優勢,但加班這條設計通病依然難以避免。

舞臺設計 Fiery Angel. © George Tsypin Opera Factory
相比之下,轉入策展策劃行業的靈活度更高。策展人通常需要具備藝術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博物館學、藝術史論和傳播與策劃等專業的知識背景,建築師在學生時代已對這些領域有所涉獵。策展還需要具備包括展位佈置、展架設計能力在內的專業技能,這對建築師而言更是駕輕就熟。

圖源網路
良好的市場調研和資訊獲取能力對於策劃是基於市場情報的至關重要。建築師在專案規劃和設計過程中所積累的市場分析和調研能力、與客戶溝通和方案彙報的溝通技巧,對策展策劃工作錦上添花。
專業能力之外,建築師過去與藝術家、設計師、材料供應商等建立的合作關係,均可轉化為潛在資源,成為其獨特競爭優勢。
從調查結果看,轉行後的前輩們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提升。但網路樣本存在倖存者偏差,且每個人的成功都不可複製,大家在實操時也要及時調整心態,

普通建築人的轉行之思
在充滿變數的當今世界,對於沒有突出天賦或資源的普通建築人來說,規劃職業生涯和籌備轉行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不要裸辭
儘管常將“轉行”掛在嘴邊,幾乎已成為行內一種潮流。但真的破釜沉舟裸辭轉行,代價和風險也是很高的。如果在設計院、國企等較穩定的單位,還是建議各位同行:不要裸辭。
轉行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深思熟慮和周密的計劃。在決定邁出這一步之前,應該評估自己的職業目標、經濟狀況、市場趨勢以及個人能力。裸辭一時爽,但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後,精神壓力可能比經濟壓力還大。
不要隨波逐流
建築師最大的困境是時間貧困。
論平均薪資水平,比建築師低的大有人在,但高強度工作與無休止的加班,讓建築師成為了價效比最低的那個。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降溫,設計院業務量大幅減少,為了在有限的市場中爭奪專案,不得不降低報價。為了維持企業的運營和盈利,設計院只能透過壓榨員工來降低成本,增加產出。

《光輝之城2》預告片截圖
正因如此,我們珍貴的空閒時間更需謹慎利用。要找準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切勿隨波逐流。往前推5年,是網際網路行業最鼎盛的時代,大量建築師轉入該賽道。畢竟對於建築師而言,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飯,沒有在怕的。
但如今,網際網路也開始走下坡路,騰訊、華為、網易等大廠紛紛縮編,就連曾經最香的外企科技公司也扛不住壓力,BIM甚至在今年用3分鐘的線上會議裁掉了整個中國大區辦公室。

圖源網路
發揮強項
高考後,小編本人也是心懷嚮往地踏上了建築的賊船,到現在都沒上岸。當年一起熬夜趕圖的小夥伴,早已四散而逃。作為一名普通建築人,與其說是堅守,不如說是“困守”,相信這也是很多同行的狀態。
小編沒有裸辭的勇氣,一來工作還算穩定,二來基本不加班。因為一直喜歡文字,幾年前我開始利用閒暇時間寫東西。第一步是最困難的,我嘗試過給各個類別的媒體投稿,但回應寥寥。
後來轉念一想,在建築領域裡我文章寫得好,在寫手人群中我又最懂建築,何不發揮特長?於是就開啟了在建道撰稿的副業生涯。在這個過程中,小編髮現自己的眼界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也認識了眾多充滿激情的小夥伴。

小編的同事中有不少這樣的“斜槓青年”,有一技之長的做了瑜伽老師、鋼琴老師,有興趣愛好的做了徒步領隊,還有00後在追尋歌唱夢想。雖然有些暫時未能轉換成收入,但在興趣驅使下,一切辛苦都甘之如飴。
如果你找不到興趣點,建議你找下自己的強項,聯合自己的專業,發揮長處。如果你實在要說自己沒有強項,那不妨回過頭想想自己高中擅長什麼科目。雖然學習與工作有很大區別,但踏踏實實走過的路,每一步都是財富。
學好英語
對於仍在迷茫中掙扎的同行們,我們還有一個普遍適用的建議,那就是學好英語。
英語帶來的改變不僅是溝通與交流,它能讓你能接觸並理解全球範圍內的第一手資訊與資源,拓寬視野與認知邊界。在資訊爆炸時代,能夠直接獲取未經過濾的原始資料,對於形成獨立思考和深入分析至關重要。
舉個或許不那麼恰當的例子,中國房地產復甦遙遙無期,如今全世界都在中東掘金。若能跨越語言障礙,即使一時半會兒無法轉行,你也能繼續在這個行業裡分得一杯羹。

The Line @ NEOM
備選計劃
當你在做重大決策時,永遠要有Plan B。
轉行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預料之外的挑戰,比如市場需求的變化、個人能力與新職位不匹配等。一個備選計劃不僅可以為你提供額外的選擇,更能帶來安全感,減少轉行過程中的焦慮和壓力。

結語
我們耳聞了許多建築師在轉行後生活質量的提升,也見證了不少同行在裸辭後的迷茫。為此,我們建立了「重建心動」專欄,邀請了數位在建築圈內/圈邊/圈外的TA們,談談自己真實的成長路徑與理想與現實,為大家展示職業生涯與生活方式的多樣性。
堅持很酷,轉行也非逃兵。
無論如何選擇,希望大家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發文編輯|馬丁
稽核編輯|Yibo
主編 | Sherr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