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營救行動

自2022年開始,與緬甸電信詐騙園區相關的事件報道層出不窮。
早些時候大家對於緬北那幾個華人小城鎮的印象主要是賭場和涉黃場所,或許是由於前幾年封關,這些行業的老闆們被迫向電信詐騙、人口販賣等領域“轉型”。
進一步深入調查後,人們發現,原來實施詐騙的不僅僅是緬北佤邦、果敢等華人小政權,它們還算是比較容易溝通、比較方便處理的物件。
自2024年一波攻勢以來,緬北“四大家族”犯罪集團案件已陸續進入訴訟環節,但除緬北地區之外,緬甸還有更加混亂的地方。
KK園區衛星圖,圖中河流為緬甸和泰國界河。克倫邦毗鄰泰國,各種園區的電力也是由泰國供應(不繳納電費的會被立即停電),各種利益關係錯綜複雜。
以大名鼎鼎的KK園區為例,它其實位於緬甸東南部的克倫邦。
克倫邦面積約三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0萬,自1948年以來這裡從未完全被緬甸中央政府管轄過,當地的克倫族武裝一直在跟軍政府進行遊擊戰。
地方割據武裝需要高額軍費,為了維持生計,便開始種植罌粟、經營鴉片、販毒牟取暴利。
再後來,收益不亞於販毒、風險比毒品更低的電信詐騙,逐漸進入了當地武裝的“眼簾”。
據逃離電詐園區工作的人士估算,高峰時期一個一般規模的電詐園區每年詐騙所得高達幾個億,大園區收入則可能達到幾十個億。
無人機航拍KK園區。KK園區這幾年進行了多輪擴建,越來越大,在當地人眼中就是一個“產業園”。
KK園區的圍牆和崗哨。
二十世紀後半葉,緬甸始終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中央政府能控制的主要是曼德勒、內比都和仰光這三座城市串起來的中部平原地區,四周山區裡存在很多地方割據武裝,有緬共、有毒梟、有國民黨殘兵、還有各種各樣的地方民族勢力。
1989年,宣佈獨立的緬共原東北軍區司令彭家聲與緬甸政府達成停戰協定,中央政府同意果敢地區保留果敢同盟軍,同時掛牌成立撣邦第一特區政府。
一時間,“彭家聲模式”受到熱烈追捧,緬甸境內其他十幾支武裝紛紛效仿,各種特區和自治邦如雨後春筍般掛牌成立。
用中國近代歷史做下類比,這一程序有點像民國時期各路軍閥的“易幟”。
大家都掛青天白日旗,都遙奉南京國民政府為中央政府,但軍事、財政、人事等方面幾乎完全自給,遍地皆是土皇帝。
紅色為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軍政府)控制區, 橙色為軍政府和已停火的民族地方武裝聯合控制的地區,黃色為爭議地區。
妙瓦底泰緬邊境口岸大門。
正如蔣介石想盡一切辦法削龍雲、劉湘等人的權一樣,緬甸軍政府不是沒有動作。
2005年前後,新上臺的梭溫政府曾宣佈廢除與各地方軍閥簽署的和解協議,局勢驟然緊張。
2009年初,緬北三巨頭彭家聲、鮑有祥和林明賢秘密商議成立“緬甸和平發展陣線”,以對抗撤藩壓力。
同年8月8日,軍政府先下手為強,引爆“果敢八八事件”。
緬軍以果敢槍械修理廠製毒為由,派出數十名警察強搜該廠,與果敢同盟軍爆發激戰。
軍政府的手腕非常高明,他們預先策反了彭家聲的副手白所成,雙方里應外合,很快控制了果敢局勢。
記憶力好的朋友會有印象,2010年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雲南邊境經常發生難民事件、緬甸炮彈落入中國境內事件等。
2024年1月30日,在緬甸內比都國際機場,緬甸警方依法向我公安機關移交緬北重大犯罪嫌疑人白所成。
軍政府削藩削了好幾年,發現效果並不理想。
期間緬甸經歷了昂山素季和民盟的崛起——在備受關注的2015年緬甸大選中,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在1150個議席中拿下886席,大獲全勝。
面對民盟帶來的壓力,軍政府緩和了與各地軍閥們之間的關係,這些割據勢力頗有從“匪患”變為“衣食父母”的味道。
2015至2020年間,軍政府與民盟達成了微妙平衡。
在昂山素季努力之下,奧巴馬政府宣佈解除對緬甸的部分經濟制裁,一些跨國企業也開始試探性考察這個五千多萬人的市場。
然而好景不長,軍政府與民盟脆弱的權力平衡在2021年2月被打破。
自2021年2月政變推翻民盟政府後,緬甸便一直處於“緊急狀態”,軍方既無法全面恢復域內的穩定,也不想舉行大選,只能一拖再拖,一亂再亂。
昂山素季與軍政府負責人敏昂萊。東盟國家中,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支援同緬甸軍政府開始交往,甚至有推動承認軍政府的打算,但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持反對態度。
妙瓦底一帶的軍事組織是蘇奇督(又譯“索奇督”)掌控的克倫民族軍,克倫民族軍共有約7000人,為綁架園區提供門衛看守工作,並從中牟取暴利。
在局勢動盪不安的大背景下,緬甸各路地方軍閥的行情水漲船高,他們有的支援反對派(民盟),有的支援軍政府,還有的保持中立。
總而言之,軍政府和反對派爭相示好地方割據武裝,一時竟讓其變成香餑餑。
於是我們就不難理解,軍政府根本不會去管地方軍閥們頭上那一堆黃賭毒的爛事,更不會挑現在的時機去給他們施加壓力。
猶記得2022年2月彭家聲逝世後,敏昂萊竟然還發去一封唁電——“果敢王”彭家聲是被軍政府精心策劃搞掉的,可現在形勢比人強,敏昂萊正儘可能安撫各路地方武裝。
介紹完緬甸境內軍閥的歷史沿革與現狀後,不難體會,外界想要發起營救行動十分困難。
緬甸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按慣例必須透過緬甸中央政府去取締KK園區,可軍政府不願意因此與克倫邦的地方武裝勢力翻臉,除非中國泰國等國家能夠給他足夠的利益。
在處理緬北電詐團伙時,可以策動緬北華人武裝向其發動攻勢,但克倫邦地處緬甸南部,距離最南邊的華人武裝勢力範圍南佤邦路程7、800公里,想複製“緬北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理論上也可以把事情鬧到聯合國,讓安理會透過派遣維和部隊的決議,可緬甸軍政府肯定高度排斥該決議(先前緬甸民盟政府曾呼籲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搞不好還會讓矛盾升級。
一種治標的措施是發起一次更大規模“湄公河行動”,但想要治本的話遠遠不夠。
根據世界銀行釋出的報告,緬甸自2021年以來的人均GDP比2019年普遍下降了15%左右,如果以美元計價則處於崩盤狀態。
可以想象,緬甸境內的各種矛盾已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打完緬北電詐還有緬東電詐,打完緬東電詐還有緬南電詐……
作為友好鄰居,中國可以考慮跟東盟合作,以區域組織的形式向其施加有影響力的干預,透過強力手段和經濟手段雙管齊下,儘可能將緬甸重新拉回發展正軌。
如果能夠成功,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問題,還會讓中國與東盟關係由經貿升級到地緣政治層面,邁上一個新臺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