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內部公示,這周對外公告,3月11日,濃眉大眼的地產央企中國金茂,迎來新一任董事長陶天海。
這也是金茂這兩年來的第三位董事長,在他前面的有李從瑞和張增根。
李從瑞卸任董事長的2023年,金茂首次出現虧損,一把就虧了68.97億元。到了張增根退休卸任,金茂預告盈利10億元。
從區域總、集團總裁到董事長,別人爬了十年梯子,陶天海坐著火箭兩年就登頂了。
眼下的陶天海既要當董事長又要當總裁,活脫脫地產界"斜槓中年"。
不過,總裁之位是由陶天海暫代,金茂還在物色總裁人選。
新任董事長和未來總裁肩上的擔子可不輕。有訊息稱,中化希望金茂能在2025年貢獻約40億元的利潤。
這就代表著,金茂基本要做到2021年前的業績表現。2021年,那是地產行業最後的輝煌,那一年,金茂取得了自己歷史上銷售額的高峰:2356億元。
這裡頭,華東區域貢獻了一半。華東區域所轄的城市公司中,上海、杭州、蘇州、寧波和溫州銷售額均超百億。
當年扛起半壁江山的華東區統帥,正是陶天海本尊。他畢業後就加入金茂,是公司的老兵。
陶天海大概在2011年轉戰上海。金茂華東區域從當時只有崇明金茂逸墅一個專案,後來成為銷售額第一的區域,也是公司的糧倉。
時移世易,如今華東區各家房企戰況堪比"神仙打架"。而金茂的戰績單,多少有點尷尬。別說利潤了,去化都是問題。
以上海為例,金茂這幾年重倉中外環區域,在普陀桃浦、寶山南大和浦東新區周康板塊上,金茂引以為傲的“府”系產品也賣不動。
資料不會說大謊話。
寶山的上海中環金茂府,號稱在2024年四開四罄,但從官方網籤資料看,第三次和第四次開盤未售房源還有20%。反觀競品華潤的中環置地中心·望雲,2015年1月才開盤,比它要晚,未售房源僅16%。
至於2023年開盤的普陀金茂府(原名景泰府),自稱是板塊裡的標杆,589套裡未售佔37%。就算桃浦板塊被稱為開發商的滑鐵盧之地,反觀馬路對面的寶華·紫薇花園,開盤比它晚,數量比它多,均價比它貴,976套裡未售僅佔22%。
在沒有直接競品的周康板塊,張江金茂府賣得更一言難盡,從2024年開盤至今,567套裡待字閨中的佔47%。
這些個金茂府的銷售情況,不是簡單用網籤資料可能存在滯後能解釋得過去。
說到底,金茂或許在上海打摜了價格倒掛時代的順風牌,而被同行在產品力上直接碾壓。
本來,在一眾地產央企裡,金茂是為數不多能打出產品IP的一家,具備較強的品牌識別度,也挺市場化。從北京廣渠金茂府開始,金茂用一座又一座“府”系科技住宅,一招鮮吃遍,奠定了自己在中端住宅市場的地位。
李從瑞擔任總裁時的金茂,一度進入了鼎盛期,搶地王、建豪宅、轉型城市運營商。一個銷售額僅百億的小房企,搖身一變進入行業top12。
這家公司在基因裡就不是開發剛需產品的。
但現在在上海,當同行陸續開始打磨產品並有作品來跟市場講故事時,跟華潤和中海比,金茂不光欠缺拿的出手的中高階產品,更多還是在炒十多年前大寧金茂府的冷飯。
如果再不反思,只是自我吹捧,金茂去年剛更新的“金玉滿堂”產品系,代表金茂府的“金”系在上海要被市場進一步毒打。
又或許因為這兩年金茂進入陣痛期,畢竟過往那些低質土儲的包袱,讓金茂差點喘不上氣。
對行業前景最悲觀的那段時期,有銀行朋友就對路數說,如果要對部分央企地產選擇性收緊,第一個就是金茂。
過去兩年,在張增根和陶天海的組合之下,金茂內部進行著大刀闊斧的調整。出售北京威斯汀酒店、三亞希爾頓酒店等資產,果斷對仍能貢獻百億業績的城市公司動刀,主打深耕聚焦、提質增效。翻譯過來就是縮表。
路數了解到,這一通改革下來,據說得到中化方面的肯定,金茂成了中化體系內改革的標杆。
現在的金茂雖然還沒出院,但可算走出了ICU。
從2024年四季度開始,它以火力全開之勢進入到一二線城市拿地。
2月20日,金茂和慶隆的組合以89億元拿下虹口地王。金茂終於如願殺入上海內環核心區,有機會自我證明在上海中高階市場可能還有一席之地。
這塊地的樓板價到了12萬/平,差不多要賣到17萬/平保本,周邊目前的二手房在9-16萬/平。
巧合的是,這一次,在板塊內,金茂的地王又遇上了產品力很能打的華潤。兩個專案戶型主力面積段預估一樣,而華潤地塊樓板價要比金茂低2萬/平。
市場也很好奇金茂到時候能不能賣得動,路數有個朋友就說:
別擔心,就算產品比不過,但金茂,擅長站崗。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中,如有興趣入群
請向公眾號傳送名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有時候加群的讀者會很多,請耐心等待
已經在群裡的讀者也可以新增好友進群,請備註資訊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