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茂新任董事長,燒出第一把火

金茂上週迎來了新一任董事長陶天海。但與此同時,在內部幾乎同一時期討論的一件事,被淹沒在了換帥新聞中。
路數了解到,新任董事長燒出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那就是對金茂組織架構進一步動刀子,力度非常大。
歸納總結起來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由過去的“集團總部-區域公司/平臺-城市公司”三級管控架構,變為“集團總部—城市公司”的兩級架構。
換句話說,華東、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5大區域公司被取消,由總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
二是城市公司的合併重整,涉及到金茂在國內56個城市的不到20個城市公司。一批城市總得到一定的發揮空間。
這次調整,說好聽一點是縮窄管理半徑,提高決策鏈條。但進一步拆解來看,某種程度上,是金茂對自身的糾偏
在張增根為金茂董事長、陶天海為金茂總裁的2023年和2024年,金茂有過比較矚目的組織架構調整。
當時的調整,更大程度上是對城市公司的整合,從而實現將原有的7大區域合併為5大區域。
張陶配時代的調整,有著區別於其他房企的顯著不同:
同樣是收縮,其他房企是更大力度削弱區域平臺,總部收權。比如,同為央企,中交地產是取消區域公司,華潤也是削弱區域許可權形成啞鈴型組織結構。
而金茂是反著來,直接對一些百億銷售規模的城市公司動了刀子,看上去更像是強化區域的管控力。
比如,北京、上海、廣州、佛山、長沙、成都等城市公司被撤銷,相關的專案由區域進行直管。                    
為此,之前的調整也被員工形容為是:
士兵硬著陸,將領軟著陸。
據小夥伴透露,陶天海在內部開會時也有過反思。把他的話翻譯過來就是,認為降本增效的效果不夠明顯,犧牲了幹活的牛馬換來高薪養閒人。
在今年這次調整之前,和金茂體量相當的房企,從2022年開始就已經削弱區域層級,有的更是上來就直接砍掉區域平臺。
換句話說,金茂對區域公司架構的調整,時間上明顯晚於其他房企1-2年。
高週轉大發展時代,區域公司適應房企規模膨脹的需要而誕生。區域公司可以代表總部執行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職能,既當裁判又當教練。
而當行業進入下行期規模急劇收縮後,區域的存在反而更容易成為總部和地方之間的掣肘。
這一次,終於輪到金茂對區域公司動刀了。
當然,2025年的這次調整依舊是金茂“降本增效”的延續。
過去這一年半來,金茂在管理成本和經營成本上進行著極致壓縮,同時也在努力退出一些滯重專案,變賣家產。
一番操作下來,讓公司終於扭虧為盈。只是扭虧為盈的成色到底如何,很快會在年報上得到進一步檢驗。
2025年的這次架構調整,能否讓金茂煥發新機,這些剩下的城市公司能否做強找到新的角色定位,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
畢竟,當年成就陶天海的重要城市——上海,也是曾經排位第一的區域公司總部所在地,金茂正在“後院失火”中
濃眉大眼的金茂,還缺個總裁》裡寫過,如果不是故意放緩銷售,這家央企引以為傲的“府”系產品,市場表現非常孱弱,去化堪憂。
金茂很可能是今年第一家進行美元債券新發的央企地產。新任董事長上任後,還能有多少改善業績的空間,毫無疑問將會決定屆時債券的利率定價。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中,如有興趣入群
請向公眾號傳送名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有時候加群的讀者會很多,請耐心等待
已經在群裡的讀者也可以新增好友進群,請備註資訊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