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037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裡面說:
人類語言真正獨特的功能是表達不存在的事情(虛構故事),如此人類可以構建共同想象的現實,即共同的信念,從而進行大規模團結合作,這是認知革命賦予人類力量的核心。
有小夥伴在後面留言說:
低情商:畫餅
高情商:看見的力量
也有小夥伴說:
成事:天地人和、缺一不可

當然,想要“成事”當然不止需要看見,這幾天在做年底“問題”調研時(期待你的“好”問題!),和一位研究院的夥伴交流,他提出了一個成事的五個階段,圓方覺得還挺有意思,分享給大家。
他說,想把一個事情做成需要經歷:想的到,看得見,摸得到,用得上,賣的掉,這五個階段。
因為他是在研究院工作,很多研究的成果想要落地轉化基本上都是要經過這五個階段的。
想得到,是能想到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或許是基於新的材料突破,或許是基於新的製備方法。首先能想到解決方案,就要求對於這個行業的認知到了一定程度。
看得見,其實就不是光自己想到,而是讓別人也能夠理解。換句話說,就是把自己的一個想法,轉變為讓大家都認可的,可以付諸實施的方案,把想法轉化為紙上ppt上的內容。
摸得到,就是方案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是透過一系列的實驗,可以完成最基礎的產品原型。這個東西從紙上,ppt上變到現實當中。
用得上,都不光要求把東西做出來,還要求要把東西能夠批次工業化的做出來,還要求在批次工業化的前提上具有一定價效比。

賣得掉,就更容易明白,就是不光你再把東西做出來做的又便宜又好,你還得讓大家知道,讓大家信任,讓大家願意掏真金白銀去買你的東西。
所以,你看,即便每個緩解就淘汰掉80%的人和事,那麼1000個想法,*0.2*0.2*0.2*0.2 也就剩1.6個了。所以想要“成事”,最多也就是千分之一的機率。
但其實更難的不僅僅是機率問題。
因為這5個階段對於一個人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
想得到,要求你對這個行業有深刻的洞察跟理解,這是專業能力。
看得見,要求你有畫餅的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這是表達能力。
摸得到,要求你把計劃轉化為行動不斷克服問題,這是執行能力。
用的上,要求你能夠最佳化成本組織大家提升效率,這是管理能力。
賣得掉,要求你懂宣傳,懂品牌,然後洞察客戶,這是營銷能力。
而但凡一個人哪一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他大概就不太能夠“成事”。
正面的例子可能小夥伴們覺得挺多,比如喬布斯跟雷軍。
但是其實在這為數不多成功的背後,那一個個沒有做成事的,只是大家沒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