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之旅即將啟程:ParaSite藝術空間邀你進入“光映現場”的多重奇幻未來


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光映現場”(Film)首次由Para Site藝術空間攜同錄映太奇及Nowness Asia共同策劃,將舉辦七場放映會,呈獻30位藝術家的作品。“光映現場”為香港展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公眾專案——免費參與座位有限,請於文末“閱讀全文”進入相關頁面預約出席。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光映現場”精彩放映內容
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最具活力的藝術機構之一,Para Site堪稱香港當代藝術的先鋒陣地,其策展團隊致力於以批判性視角解讀本土與國際藝術及社會現象——這一理念也將在今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光映現場”(Film)專案中得到充分體現。以Isadora Neves Marques的長片《Vampires in Space》(2022)為出發點,此次為期四天的展映專案名為“天外,漫漫長夜”(In space, it’s always night)。Para Site執行總監曾明俊(Billy Tang)與策展人何思穎(Celia Ho)(與助理策展人郭芷凝【Jessie Kwok】和李沅鈺【Yuanyu Li】共同策劃該專案)深入討論了這部科幻作品及其與整體專案的關聯。
曾明俊(Billy Tang)
曾明俊:自疫情以來,關於香港的敘事大多圍繞人們離開,卻鮮少關注人們踏入這座城市的故事。但我認為,我認為這個故事對於更細緻地思考城市中發生的複雜變化是必要的。藝術家Isadora Neves Marques在疫情期間選擇將香港作為創作基地之一,並迅速融入本地藝術圈。她所代表的故事正是我們需要講述的,而我們希望透過今年的“光映現場”專案突出這一點。
她的創作也深刻影響了該專案的主題策劃。我們試圖深入探討分離與分類的概念,而Isadora的《Vampires in Space》(2022)恰好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元的詮釋空間。
何思穎:這部科幻電影設定在一個虛擬的、或許可預見的未來。故事中,一個非二元性別的吸血鬼家庭乘坐太空船,踏上長達數世紀的旅程,前往遙遠星球,奔向未知的未來。在電影敘事中,每個角色都有深邃而自省的個人故事線。他們不僅追溯記憶與歷史,也反思當下的存在狀態。其中一個場景展示了全體成員共同進行的日常活動——那是一種集體舞蹈,或者說一組古怪的動作,用以維持身心健康。近乎日記體的敘述讓個人旅程得以突顯,但在這些集體時刻,你會意識到他們同處一艘太空船上——每個人都在同一段旅程中面對著相同的未知。
曾明俊:這個旅程的概念為“光映現場”專案提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因此我們將其命名為“天外,漫漫長夜”。
這也令人聯想到影像媒介中陰影、光線與投射的關係——這種想象讓你開始質疑與現實世界的聯絡。我也喜歡如此神秘的太空竟也可以充斥著日常生活的平凡。這部影片平易近人,讓我們得以透過不同的視角接近它。
何思穎《Vampires in Space》將作為特別展映為“光映現場”專案拉開序幕,隨後是四個受到這一故事啟發的主題單元。
Isadora Neves Marques,《Vampires in Space》(影片靜幀),2022,圖片由Umberto Di Marino提供
曾明俊:第一單元名為“天地映像” (Nature’s Mirror),探討人性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係。
何思穎:這一單元解釋了吸血鬼為何置身太空:他們為何需要尋找新的棲息星球?想必是地球上發生了生存危機甚至滅頂之災,迫使他們尋找新的家園。
曾明俊:第二單元名為“幻境奇航”(Phantom Voyages and Other Detours),內容呼應了這場從現實世界到神秘宇宙的旅程。
何思穎:每個吸血鬼都在追溯自己的歷史,探索這些歷史如何與他們當前的心理狀態產生聯絡。這關乎集體記憶的複雜性,以及我們的心理狀態如何能夠跨越時空,形成某種聯結。
曾明俊:第三單元名為“逆流回聲”(Echoes of Resilience),追溯個人和集體的抗爭,思考記憶、邊緣群體及其在冷漠環境中的生存困境。吸血鬼往往被妖魔化和他者化,他們在銀幕上往往只出現幾秒,引發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後便消失無蹤,我們很少看到像Isadora的電影這般深入展現這一群體的脆弱。
何思穎:這一單元也與吸血鬼群體非傳統的家庭結構有關。
曾明俊:最後一個單元名為“人械合一”(Cyborg Within),聚焦人類與機器的融合及其相互關係。
何思穎這一單元不僅討論了人類和機器未來如何融合,而是重新構想我們如何以更流動的方式看待這些區別。這與吸血鬼存在於虛擬的未來世界,以及我們如何構想多重未來的主題相呼應。
曾明俊:關於把吸血鬼與傳染聯絡在一起,有一個很吸引人的想法——吸血鬼可以感染他人,這與不同型別的作品相互滲透和影響的方式相似,以及來自不同時代的故事如何繼續在當今縈繞。也許這種感染並不像看起來那麼令人厭惡,反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能夠接受並喜愛它。
本文作者Emily McDermott是一位駐柏林的作者和編輯。
更多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