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fengzirantony
紫色的大玩具
19年30歲生日那天,我拋下了所有過往的工作經歷,毅然決定踏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這六年裡,我經歷了疫情的衝擊、不斷的學習充電、重新入職、孩子的出生、父母的逐漸老去……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如今,生活總算步入了正軌,收入也逐漸穩定下來。到了24年年底,考慮到未來要接送孩子上學,加上我常駐深圳工作,和老婆商量後,我們決定入手一輛新車。
最初的想法是給老婆換一輛,畢竟她一直開著老5GT,也該升級了。沒想到老婆大人大手一揮,說:“你喜歡嘗試新事物,新車還是你來開吧,我開老車習慣了。”老婆我愛你!
這十年間,汽車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能源車已經成為主流。我們的預算有限,所以從一開始就把目光鎖定在了國產或合資的新能源車型上,考慮我自己的習慣,車型會偏向於跨界車和SUV,重點在於個性化、空間、智慧化。
以下是試駕看車體驗:
Model Y:這輛車是購入新能源車邁不過去的一個標杆,而這輛車也是我唯一一輛沒去試駕的,身邊有太多同事購入這車所以對這車算是深有體驗。優勢在於特斯拉的品牌光環、極簡的設計、FSD的潛力、5年免息等等,但是缺點也是十分明顯,“極簡”的設計、FSD的“潛力”、偏硬的地盤等等。所以一開始就把Model Y當做底線,如果別的實在都看不上,就買這個了。
小鵬P7+:P7+和P7完全是兩個維度的產物,這車造型喜歡的是真喜歡,不喜歡的也是真不喜歡,糾結點就在於那個車尾,去試駕感覺整車感覺挺不錯,智駕在國內也算頂級一檔,純視覺天花板了,就是頭部空間還是略小。
問界M5 RS:這車是我好兄弟買了一輛後推薦我去看的,順帶給他搞個試駕推薦積分。增程純電我都能接受,相比之下增程肯定里程焦慮會降低許多,而且這車審美還算打在我的好球區,但是這車空間利用率確實一般,也就列為了備選。
問界M9:唉,真想買啊,太高調。
在試駕問界 M5 RS的時候,正好看到店裡擺著的R7,剛剛上市,那一抹紫色瞬間吸引了我,然後就是漫長的被洗腦過程。回家跟老婆商量,提高預算,拉鋸了一個月,終於在雙十二當天下了訂單。一月十四日去提了車,但是後面又忙著四處飛,趕在今天放鞭炮煙花車還沒髒之前趕緊在家門口把車拍了。
以下是半個月來500km左右的體驗:
最初的想法是給老婆換一輛,畢竟她一直開著老5GT,也該升級了。沒想到老婆大人大手一揮,說:“你喜歡嘗試新事物,新車還是你來開吧,我開老車習慣了。”老婆我愛你!
這十年間,汽車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能源車已經成為主流。我們的預算有限,所以從一開始就把目光鎖定在了國產或合資的新能源車型上,考慮我自己的習慣,車型會偏向於跨界車和SUV,重點在於個性化、空間、智慧化。
以下是試駕看車體驗:
Model Y:這輛車是購入新能源車邁不過去的一個標杆,而這輛車也是我唯一一輛沒去試駕的,身邊有太多同事購入這車所以對這車算是深有體驗。優勢在於特斯拉的品牌光環、極簡的設計、FSD的潛力、5年免息等等,但是缺點也是十分明顯,“極簡”的設計、FSD的“潛力”、偏硬的地盤等等。所以一開始就把Model Y當做底線,如果別的實在都看不上,就買這個了。
小鵬P7+:P7+和P7完全是兩個維度的產物,這車造型喜歡的是真喜歡,不喜歡的也是真不喜歡,糾結點就在於那個車尾,去試駕感覺整車感覺挺不錯,智駕在國內也算頂級一檔,純視覺天花板了,就是頭部空間還是略小。
問界M5 RS:這車是我好兄弟買了一輛後推薦我去看的,順帶給他搞個試駕推薦積分。增程純電我都能接受,相比之下增程肯定里程焦慮會降低許多,而且這車審美還算打在我的好球區,但是這車空間利用率確實一般,也就列為了備選。
問界M9:唉,真想買啊,太高調。
在試駕問界 M5 RS的時候,正好看到店裡擺著的R7,剛剛上市,那一抹紫色瞬間吸引了我,然後就是漫長的被洗腦過程。回家跟老婆商量,提高預算,拉鋸了一個月,終於在雙十二當天下了訂單。一月十四日去提了車,但是後面又忙著四處飛,趕在今天放鞭炮煙花車還沒髒之前趕緊在家門口把車拍了。
以下是半個月來500km左右的體驗:
外觀:本來想選個黑武士的,但是後來一想還5年就40了,此時不騷更待何時,紫色選上!
駕駛體感:車是奇瑞造的,底盤還可以,雙叉臂+多連桿,空氣懸掛+CDC,Brembo的通風盤剎車,雙電機,加速果斷剎車不肉,舒適模式已經能很好的控制姿態,但是回花都的大廣上肇花那個急彎明顯感覺80km以上過彎控制不如5GT,畢竟車高在那擺著。
空間:One Box設計,空間還是夠用的,前後軸距快3米而且後面沒凸起,比我的5GT後排要舒服一些。後儲物空間放平沒有5GT能裝。
智慧化:智駕天花板,高速路上確實不錯,人機互動也可以,複雜指令能接受。
續航:CLTC 736km,綜合續航充滿是603左右,實際應該能跑500多,在廣東這兒夠用了,廣州和深圳附近充電樁也多,到時小區地庫也打算裝個充電樁。
以下是實拍圖:
以下是實拍圖:

側臉

正側面

大屁股

大燈,側面是輪胎進氣口

進氣口+雷達

攝像頭

雷射雷達

側面的雷達和攝像頭

快慢充

隱藏式門把手

輪轂,沒加錢買21的,有時要走爛路

帥腰線,後面的玻璃都是隱私的

尾燈細節

貫穿式尾燈,現在的潮流

前排空間

無門框設計,跟我的5GT一樣

雙層夾膠玻璃

從左到右是門鎖、四個天窗控制、機械開門把手、開門按鍵

橢圓方向盤,這個操縱感就見仁見智了,前面沒有HUD,放了個類似雅迪的螢幕,資訊還算比較全,左邊看導航資訊、胎壓、功耗等、右邊主要是多媒體。

主屏,人機設計還挺不錯,上手很快,也不卡

先看個功耗,現在廣州基本10到20度吧,空調我一般開個20到23,基本都是高速

APP頁面,還沒怎麼研究

控制頁面

燈光,氛圍燈還可以

充電,800V

駕駛,現在感覺能接受就是預設的舒適和運動,其他要麼太肉要麼太竄

輔助駕駛,國內天花板,真好用,年28體驗了一把從深圳南山直接開到廣州花都

車況,胎壓預設2.7,車停的有點歪所以有個輪胎2.8

智慧場景,暫時沒多大用

顯示,可以改屏保可以搞桌面寵物

連線


這音響值得吐槽,相比M9是真的爛

互動頁面

空調設定,可以語音直接設定,基本不進這個頁面了

座椅按摩、通風、加熱,同上,語音控制


其他的桌面設定

下拉選單

前排的無線充電,快充,下面還有出風口用於降溫,好評

小儲物格和杯架,足夠深

冰箱或者暖箱,按需求了,夏天我肯定開冰箱的

儲物格,上下都能開,下面的可以設定密碼,前面基本純平的,充電沒事時候前面可以擺電腦辦公

座椅調節,基本該有的都有

副駕的零重力模式

後排空間,還算可以


門上該能調的都有,好評

我駕駛位坐的比較靠後,大體空間就這樣吧

後排出風

後面儲物空間開門按這

平時放我的飛行箱和過夜袋

下面還有個差不多能放20寸旅行箱的空間,現在放的是送的充電放電槍

前面儲物空間開門敲擊兩下

放些雜物,空間很小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後續如果有其他體驗我會在這分享,如有疑問歡迎跟帖詢問,能回答的我都會回答。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