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頭選妃,這麼惡臭的劇,趕緊埋了吧!

繼中年辣眼偶像劇後,國產劇又開闢了一條新賽道:老年偶像劇。
我以為這種只會在短劇平臺擴散的髒東西,居然堂而皇之地在央視播出,還收視不錯…
降低預期開啟,還是受到了一萬點暴擊。
在這部劇裡,你可以收穫:
毫無必要半裸上身的佟大為…
本來還想誇一句佟大為駐顏有術,一脫衣服原形畢露,您,還是把衣服穿上吧。
飾演七旬老漢的張國立,在病床上摸護士的手…
果然,男人只有掛在牆上才老實。
出院變表白,大張旗鼓找了朋友和孫子來吹薩克斯、錄影片…
欺負誰沒住過院呢?在病區這樣大吵大鬧,不知道被護士呵斥多少輪了。
而以上這些,僅僅是這部劇的冰山一角:
《我的後半生》
某師大文學系已退休教授沈卓然,老伴去世一年了。
整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啥事都是兒媳婦伺候,就這,還總不樂意,好像大家都欠他錢似的…
朋友說,這是他過度思念亡妻,抑鬱了,是時候給他找老伴了。
於是,兒媳婦開始替公公張羅相親。
退休老幹部,文化人,家裡有房,簡歷往相親市場一擱,老太太們蜂擁而至,挑都挑不過來。
但老沈一萬個不樂意,他心裡只有亡妻一人。
這天,單位搞中秋聯誼,他上臺朗誦詩歌,唸完了蘇軾的《水調歌頭》,突然掏出一首詩,是寫給亡妻的。
才唸了兩句,就被人轟下了臺,他一時氣不過,暈了過去…
再次醒來,人已經躺在了醫院。
在這兒,他遇到了護士長連亦憐,美麗、溫柔、細心,還願意聽他深夜讀詩,感動得眼含熱淚…
老沈深深地愛上了她…
這是《我的後半生》開頭的故事,光是梗概,就讓人聞到味兒了。
是的,這部劇充滿了男性的意淫,什麼老年偶像劇,就是男頻爽文,是油膩老男人的春夢。我沒想到2025年了,還有如此陳舊的敘事。
主角沈卓然,某種程度上就是男性自我投射的理想狀態:
體制內知識分子,沒有刻板印象裡官員的油膩,商人的市儈,他儒雅、溫柔、有情調,有錢但不世俗。
他們覺得,這樣的男人,哪怕已經七十歲了,半截入土的人了,女人還是要排著隊送上門。
整部劇,就是圍繞沈卓然和四名中老年女性的戀愛故事展開,平均9集換一個女主,鐵打的老頭,流水的老太…
而戀情展開的形式,每一步都讓人生理不適。
比如,前一秒還在凹深情人設,思念亡妻痛不欲生,別人勸他找老伴,他還堅決反對。
但下一秒,看了人家護士長一眼,就春心蕩漾。
不僅動了那心思,還有行動,給人寫情詩,突然摸人家的手,敲鑼打鼓在醫院表白…
我就想問,到底是誰給編劇的自信,編出這麼惡俗的橋段?
是不是男的以為只要舞文弄墨,就特別有性魅力?
是不是以為突然摸別人的手不是性騷擾?
是不是覺得公開表白特別浪漫,而不是道德綁架?
張國立你醒一醒,你以為還在演皇帝嗎?要“朕帶你回宮”嗎?大清已經亡了!
而連亦憐作為護士長,工作日常竟是陪老教授談詩論道、深夜聽情詩落淚。醫院彷彿為她開設VIP戀愛專場,查房、值班統統為風花雪月讓路。
這種脫離現實的職場刻畫,不僅侮辱醫護職業,更暴露編劇對真實生活的無知。
而這兩人在表白事件後光速同居,護士長從醫院服務到家裡,成了沈卓然的貼身護理,照顧起居飲食,打掃衛生,還要張羅請客,做一大家子的飯菜…
讓人不禁想問:護士長到底是什麼神仙工作,沒有加班不用三班倒,可以全身心伺候一個老頭,還毫無疲態…
而沈卓然依然在家啥也不用幹,只需手寫“表揚信”,就可以展現寵溺…
更離譜的是,為了強調沈卓然是教授,護士長很崇拜他,竟然設計了這樣的情節:
她提筆忘字,他就握著她的手寫字…
這不就是“讓我考考你”的變形嗎?真真是把肉麻當有趣。
還有一次,沈卓然寫了一副對聯,是葉聖陶的,護士長說,不知道葉聖陶。
葉聖陶進小學課本,已經很多年了,除非護士長沒上過學,否則怎麼可能連這個都不知道?這設定,是看不起誰呢?
仔細品,這部劇處處體現了對女性的惡意。
目前出現的,所有靠近沈卓然的女性的塑造,都充滿一個老男人的偏見和意淫。
她們都有著致命的弱點,都是她們的原因,導致感情無法維繫,而核心人物沈卓然最無辜,他最正直善良,從不算計,每次都是他真心錯付了…
比如,護士長,“她是美女、大廚、菲傭、老婆、保健員、護士、天使的完美結合”(原著原文),但最終她還是暴露了意圖:原來她有個生病的兒子,想要沈卓然的房產,給兒子留個退路。
第二個物件是個女科學家,但在劇中展現的全是對高學歷女性的刻板印象:較真,得理不饒人,內心孤獨,會因為一個男人的三言兩語就感動得要死。
最後是因為她癌症復發,這段感情無疾而終…
嗯,即使生了病也選擇不辭而別,不需要這個男的付出半點,不耽誤進度條…
第三個女人是普通的勞動婦女,主動去他家當鐘點工,老沈嫌棄她霸道粗俗、毫無邊界感…
還有一位喪偶大媽,為了吸引沈卓然,穿上性感吊帶,到他家裡來拖地…
何止是這幾個老太太的塑造讓人感覺不適,幾乎所有的女性形象,都是高高在上的男性視角下的扁平人物,不僅套路,還充滿了惡臭。
親家母咋咋呼呼,搬弄是非,是長舌婦的典型。
梅婷飾演的兒媳婦,任勞任怨,毫無主見,後面又莫名其妙加入了老公出軌,突然要當獨立女性的橋段。
行吧,突然想吃女權流量是吧?
最不能忍的是對女兒的刻畫,編劇對單身女性有多大的惡意,才寫得出這種情節:
爸爸把後媽帶回了家,沒人通知女兒,女兒難道不應該生氣嗎?怎麼就變成女兒無理取鬧了?
為了凸顯女兒脾氣差,還故意寫她看到親戚送魚來,當面懟“我不吃魚”,像個瘋狗一樣見人就咬。
對主要女性角色刻畫成這樣,對那些次要的就更潦草惡意。
就連住個院,隔壁床的女人都要嚼舌根:這女的沒老公陪。
現實裡住院,誰管你那麼多啊?
也許有人說,這部劇也反映了現實啊,現實就是一個條件好的老頭,就是有很多老太要搶。
但我想問,真的反映嗎?
首先擁有沈卓然這種身份地位的,就少之又少,還能有劇中這樣溫和善良,能溝通,心胸坦蕩的,就更少。
敢問有幾個體制內老幹部能這樣柔情似水?多的是有點地位就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在家頤指氣使的…
表現一個極個別現象,又有多大的意義?
編劇的傲慢之處,就在於用偶像劇的模板(還是過時的模版),強行套用銀髮族,將複雜的情感需求簡化為“老房子著火”式的狗血狂歡。
老年人婚戀中的大多數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真正的老齡化社會困境,貧困、孤獨、病痛、尊嚴喪失,早已被娛樂至死的泡沫淹沒。
《我的後半生》在豆瓣上得到了5.4的客觀分數,即便如此,它依然獲得了不錯的收視,它讓我們看到一個龐大群體的存在。
也許廣大中國女性面對的男人,大部分都如沈卓然,十指不沾陽春水,但其他方面,離他又差太遠了。
某種程度上說,它確實是老年群體的偶像劇,滿足了一部分中老年女性對優質男人的想象。
但同時,也讓眾多年輕網友失望,原來我們在網際網路上講爛了的“女性主義”,從來沒有吹進他們的耳朵裡。
我們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以至於他們可以如此理直氣壯地編出辣眼橋段…
但再仔細想想,這部劇的意圖可能更讓人不寒而慄。
老齡化社會已然到來,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養老問題。
眾所周知,這個世界,老太沒了老伴,大多可以開心自在地生活下去,老頭沒了老伴,死得更快。
在養老問題上,誰更焦慮呢?
這部劇到底是在說,老年人的愛情也值得歌頌,還是說,趕緊結婚吧,再不然,老頭就沒人伺候了…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誰想看老年偶像劇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