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即將公演的舞劇《我是上海人》

陶蓓蓓
2025年3月4日
沈蓓藝術工作室在即將推出原創舞劇《我是上海人》之際找到我,讓我寫文宣傳。說實話我開始很猶豫,甚至曾婉言推辭過。我寫,從來是有感才發、無感緘口。我做不到那類報道需要的推崇讚美、面面俱到……直到沈老師解釋,他們對我沒有任何要求,沒有條條框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我才受命。
到了彩排現場,我很慶幸沒有錯過這部在我並不很清楚劇情,都能感動到落淚的好劇;慶幸沒有錯過能為它的上演付出一份綿薄之力的機會。
《我是上海人》是獻給二戰結束80週年的作品。它以二戰時期猶太人流落上海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一位猶太青年在上海“隔都”(日本人隔離猶太人之地)中的遭遇。他被日本人欺凌、暴打後丟棄街頭,在悲憤、屈辱、無助與絕望中瀕臨崩潰,甚至萌生輕生之念。幸得舊識,上海姑娘Rose(玫瑰) ,伸出援手救助。兩人由此相知相戀。
中國國家一級舞蹈編導沈蓓老師以近90歲的高齡再次創作二戰題材劇本,源於她深厚的家國情懷。她父親是抗日將領沈昌,當年中國遠征軍的中將司令。他曾戰鬥在最前線,倒下時年僅38歲。沈蓓老師自己亦可謂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她出生在南京,戰火逼近時,母親懷抱她乘坐最後一班飛機逃離。兩個月後,南京淪陷,留守家中的傭人全部慘遭日軍的屠殺。而她逃難至昆明後,又親歷過日本飛機的近距離掃射追殺,是從屍堆中爬出來的。那年她才4歲,卻至今仍能清晰地回憶起日本飛行員戴著眼鏡得意、瘋狂的模樣。
從此劇管中窺豹,沈蓓老師的文學功底也可窺一斑。我以前拜讀過沈老師的文章,真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這和她的家庭背景及受教育經歷有關。她父親畢業於MIT(麻省理工學院),母親畢業於金陵女子大學。而她從小就在上海教會學校讀書,受到了良好的中西方文化薰陶。沈老師是我父母的同齡人,因此我一直想當然以為她也只會幾句簡單的英語,導演主要依賴肢體語言去表達和交流。沒想到那天去現場,進門就聽見沈老師在用英文和演員說戲,讓我驚歎不已。
沈蓓老師的舞蹈造詣更是堪稱翹楚,在舞蹈界享有盛譽。她曾是上海歌劇舞劇院的主力舞蹈演員,20歲時隨中國藝術團赴歐洲巡迴演出。後調至浙江歌舞團,最終成為卓越的舞蹈編導。才知道我小時候在學校表演過的、當時風靡全國的《採茶舞》,正是出自沈老師之手。
沈蓓老師集編劇、編舞、導演於一身,歷時三年,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嘔心瀝血,終於將這部作品呈現於舞臺。劇名《我是上海人》,源於當年在上海的猶太人自稱“上海人”;而劇中女主角的名字Rose(玫瑰),則取自一部同樣背景的小說《The Last Rose in Shanghai(上海最後的玫瑰)》。
舞蹈老師Chloe Liu的加盟,更是為這部舞劇增添了亮點。她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隨後進入上海歌劇舞劇院擔任主要演員,是沈蓓老師的同門晚輩。Chloe之所以願意出手助沈老師一臂之力,是因為她的家族與這段上海往事有淵源。她是上海人,爺爺曾師從猶太音樂家,最終成為一名音樂演奏家。叔叔傳承父業,也是搞音樂的,曾任上海交響樂團的副團長;溯源而上,亦是受益於當年猶太音樂家的音樂傳播。舞劇最後的群舞——《玫瑰》,就是Chloe Liu老師編導的。
一部好劇的誕生除了需要好的編導,也需要好的演員,強強聯合是關鍵。
劇中男主角猶太青年由專業舞者Malcolm扮演,一位自幼跟隨沈蓓老師學習中國舞、後進入明尼蘇達大學舞蹈系深造的美國白人帥小夥。女主Rose(玫瑰)的A、B角分別由Lan和Ana擔任,她倆都是美國人領養的中國棄嬰,從小是沈蓓老師的學生。現已長大成人的兩位女孩看上去陽光、自信、美麗。兩位都跳得非常好,就我的眼光,絕對是專業水平;用沈老師的評價,經過近一年來排練舞劇的打磨,她倆確實已經達到了專業演員的水準。
我想劇透一下那場讓我感動得淚目的舞劇片段。男主開始的獨舞,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屈辱和絕望,無助、迷茫的眼神更是讓人看了心疼。而Rose的出現,如同春天裡的玫瑰,帶來了生機。她的每一個舞姿都在溫柔地呼喚著他,撫慰著他。男女舞者精湛的肢體演繹與深刻的情感表達,在每一個轉身、每一次偎依、每一回纏綿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舞蹈的確是無聲的語言。
二戰結束已過去80年,但人類似乎未能真正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今天的世界依然充斥著戰爭。沈蓓老師創作此劇的初衷,正是希望提醒世人不忘歷史、珍惜和平。她特意選用了美國青年舞蹈演員和美國家庭撫養的中國棄嬰,這不僅是中美民間友好的見證,更寄託了她希望兩國人民永遠友好相處的美好願望。
如此優質團隊打造的好劇,強烈推薦!
陶蓓蓓,浙江大學數學系學士,University of St. Thomas計算機碩士。酷愛寫作,已由正規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有:杭大人出版社出版的個人詩詞散文集《一襟煙雨訴悲歡》,此書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永久收藏;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是我的書》系列叢書中的12本,此係列全套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永久收藏;香港歷史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我們這一代》一書中收錄的多篇報告文學和散文;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華百善圖》一書中收錄的格律詩;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超越優異的人生故事》一書中收錄的報告文學;《永遠的老省長》一書中收錄的悼文。在官方報刊雜誌發表的作品有:在《浙江大學報》發表文章,並獲得稿費;在《浙大校友》期刊發表文章 ,並獲得稿費;在《世界日報》上發表散文和詩詞。在民間媒體與網路平臺上發表的作品就更多了,包括由加拿大高校文學社出版的《新家園新生活》一書中收錄的散文;以筆名“宜相宜”在海外文學城連載長篇小說;在當地報紙《華興雙週報》《明州時報》上刊登的各類文學作品;並受邀擔任《北歐詩刊》舉辦的“北極詩風”詩歌大賽評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