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沈騰整活

2019年,沈騰第6次出現在春晚舞臺。
後臺採訪時,主持人問他,過年最想吃的是什麼菜。沈騰不假思索地答:“餃子吧。”
“包著錢的餃子。”一旁的馬麗幫他補充。
沈騰條件反射般拋了個梗:“我們家裡,基本上都不包別的餡,為了吉利,都包錢。”
從2012年的《今天的幸福》開始,沈騰成為春晚常客。當人們守著琳琅滿目的年夜飯,等待零點鐘聲敲響時,沈騰心裡最想的,是回家吃上那口熱騰騰的餃子。
如果說春節是中國人血脈裡躍動的重音,“回家過年”就是神經末端的細微共振,這或許是一個有些俗套的話題,但其中流淌的情感,不會過時。
沈騰說,他的幽默感其實遺傳自父母。
他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個場景:上中學時,某天姐姐回家,說有個男孩長得比弟弟還帥,沈騰母親特意騎車去學校看,“不允許這世界上還有比她兒子長得更英俊的人!”
這個片段發生在齊齊哈爾,那是遙遠的80年代。
那時,沈騰父母開了家飯館,將所有的愛和希望都給了兒女。
兒時小沈胸無大志,記性也不太好。母親陪他背課文,一篇課文來來回回地背,母親都背熟了,再一問小沈,啥也沒記住。
只是,別看小沈學習上不冒尖,但他臉長得好看,嘴又貧,走到哪兒都是活寶。“小的時候,大家就特願意跟我一起玩,覺得我能說,我損誰都不帶生氣的。”
調皮搗蛋的日子過了十幾年,直到快高考了,父母犯了愁。最後家裡人一合計,乾脆讓沈騰和姐姐一樣,去考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還能有個“鐵飯碗”。
沈騰也爭氣,突擊複習了幾個月,還真讓他考上了。
沈騰童年照
回想起來,家人始終是沈騰心裡最有安全感的存在。
“感謝爸媽,一直以來用他們的熱情、幽默、勤勞和善良影響著我,當然,影響最深的還是顏值。”
大學畢業後的幾年,他在剛成立的話劇團裡忙活。話劇演員掙得少,成名也難,別的演員幾乎都焦慮懊惱過,沈騰沒有。那些年,父母把家搬到了北京,愛和現金源源不斷地供給著,沈騰可以毫無壓力地進行舞臺創作。
後來,沈騰說:“我一直以為我爸掙的錢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2011年底,沈騰接到演出邀請。他請父母幫忙準備演出服裝,要貼合角色的,接地氣一點。聽到兒子的需求,父親大半夜出門,把全北京的親戚朋友都跑遍了,借一套合適的衣服。
母親則去了商場,把所有看上去能用到的衣服的攤位號記了下來——沒有沈騰的肯定,母親也不好提前買這些衣服。
而這臺演出,就是春晚。
開心麻花初期的沈騰(左三)
圖源開心麻花公眾號‍‍‍‍‍‍‍‍‍
2012年年初,沈騰登上春節聯歡晚會。在小品《今天的幸福》裡,他是研究“人體表皮汙垢學”的郝建。
他穿著紅毛衣黑馬甲,庫呲一聲從電視機裡鑽出來,一夜之間,所有人都學會了那句拐了十八個彎的“媽媽~”。
小品播出後,沈騰母親正在家包著餃子,親戚朋友的電話一個接一個的來,接起來就是一句怪聲怪調的“媽媽”。她餃子也包不下去了:“你們甭學了,我兒子生下來就會喊媽。”
再說了,“都學會了的話,都上春晚可麻煩了。”
2012年,小品《今天的幸福》
回頭看,沈騰母親確實是多慮了。
從這天開始,“郝建”成為沈騰的化身,也成為過年期間,觀眾最期待見面的老朋友。
2013年,在《今天的幸福2》裡,他被提拔成“大堂經理”,拎著小果籃到老闆家求證自己因何“走上仕途”,陰差陽錯地遇到女老闆前夫,靠著“天真無鞋”打敗了前夫哥。
2013年,小品《今天的幸福2》
2014年的小品《扶不扶》裡,郝建遇到意外摔倒的老太太,倆人輪流在地上表演“按表走”。一齣“東郭先生與狗,呂洞賓與狗,農夫與蛇,郝建與老太太”的反轉劇情,既讓人捧腹,也發人深省。
這個小品獲得了觀眾最喜歡的語言類節目第一名,趙本山曾說,這是《不差錢》之後,春晚最好的小品。
2014年,小品《扶不扶》片段
再之後,他接連出演了《投其所好》《佔位子》《走過場》《坑》《寒舍不寒》等小品,10次登臺春晚,討論的話題從反腐倡廉到形式主義,從老人被詐騙到教育的內卷,嬉笑怒罵之間,自成一派。
他是賤兮兮的“好人”郝建,是“郝貴的爸爸”郝建,是愛打乒乓球的小郝,也是溜鬚拍馬、躺平的郝科長、郝主任。如今,開心麻花的小品,已經成為整臺晚會最期待的段落之一。
2019年,開心麻花團隊《佔位子》
實際上,能參與春晚創作,既是榮光,也很艱難。
沈騰曾在採訪裡說:“(早期話劇創作時),當故事和包袱打架的時候,我當時都是砍故事留包袱,就感覺我讓大家笑了,就是最終目的”。登上春晚後,他也在很多個場合裡提到趙本山的“生產快樂”理念:“本山大叔有句話挺對的: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夠了。”
後來,創作逐漸成熟,每一年,觀眾對他們的期待也越來越高。“要對觀眾負責啊。”這句話在沈騰的腦子裡,不敢忘。
上大學時,沈騰就有個外號:長在笑點上的男人。
黑土地滋養了他的幽默氣質,大三那年下部隊,沈騰給戰士們導了出小品,還是整臺晚會的壓軸,臺下笑翻了天,老師還因此把他選為表演課代表。
2003年,沈騰大學畢業,朋友給他遞了個劇本,問他要不要一起去劇團試戲。沈騰接過劇本看了兩頁,笑得前仰後合,對這個新成立的小劇團也有了興趣。
這個小劇團就是後來的開心麻花,而沈騰與開心麻花的開始,也像一齣忍俊不禁的小品。
面試時,沈騰四仰八叉地癱在沙發上,導演田有良進門一看驚呆了:敢這麼肆無忌憚地面對領導,必是有過人之處吧。簽約,立馬籤。
後來聊起事情原委,沈騰笑嘻嘻道:“當時我剛做完痔瘡手術,實在是難挪一下。”
沈騰講述自己加入開心麻花的原委
圖源《魯豫有約》
也是在沈騰加入的這一年,開心麻花推出了“賀歲舞臺劇”的概念——賀歲要認真,過年要開心。
他們排了出《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區別於嚴肅話劇,《麻花》裡充斥著搞笑熱梗和社會熱點,當時還是小演員的沈騰,站在舞臺上扯著臉笑,想讓最後一排的觀眾也能感染到快樂。
第二年,開心麻花推出《麻花2》,由沈騰擔任副導演,再到後來的《麻花3》《甜鹹配》《烏龍山伯爵》,沈騰漸漸挑起大梁,過年看開心麻花,也成了北京白領的時尚。
2010年,馬東就曾對沈騰發出春晚邀請,但沈騰忙著排開心麻花的年底大戲,再加上擔心開心麻花犀利的風格與春晚閤家歡的氣氛不符,猶豫再三還是退出了春晚。
第二年,春晚導演哈文再次邀請開心麻花,欣賞之情溢於言表。開心麻花再沒有拒絕的理由,編劇閆非依據沈騰的性格,為他設計了個一語雙關的名字“郝建”,再之後,就是一夜爆紅。
2012年,小品《今天的幸福》
但在春晚舞臺上獲得觀眾喜愛,對於開心麻花來說,還只是開始。
“郝健給了我光環,我也曾經為郝健驕傲一時,郝健也是對我角色的一種肯定和喜愛。”沈騰也說,“作為演員,我又不甘心讓郝健一直陪我到老。”
2014年,根據開心麻花原名話劇改編的《夏洛特煩惱》被選中,準備開發成電影。這是沈騰第一次演電影,是閆非、彭大魔第一次導演電影,也是開心麻花第一次做電影,一切都是未知的模糊,只有年輕人的銳氣無比堅定。
沈騰回想自己被打動的瞬間,兩位導演把劇本摔給他,開著玩笑:“看看吧騰哥,這是50億的劇本。”
彼時誰也沒想到,《夏洛特煩惱》會成為年度黑馬,拿下超過14億票房。
畢竟,這部電影上映前並不被看好。相比於大牌雲集的電影,《夏洛特煩惱》沒有流量明星,也沒有聲勢浩大的場面,顯得有些單薄。某場電影推介會上,一向低調的沈騰甚至在現場發起電影宣傳頁,即興和主持人以及臺下觀眾互動,只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心血。
好在,憑藉故事本身的快樂與感動,開心麻花在大銀幕打響了名號。“馬冬什麼?什麼冬梅?馬什麼梅?”這句臺詞至今仍有迴響。
電影《夏洛特煩惱》片段
開心麻花趁熱打鐵,接連推出《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等電影,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不錯成績。有電影從業人員回憶,那些年,遞上來的電影劇本里,擬定主演名單中最多的名字,就是沈騰。
和沈騰合作過《飛馳人生》的韓寒曾說:“沈騰是有自己喜劇風格的人,他有非常強烈的喜劇風格和很奇怪的喜劇方式。有些話別人說可能不好笑,他說就好笑。”
2021年,沈騰客串出演的《你好,李煥英》在大年初一上映,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氣氛裡,沈騰憑藉此片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位“200億男演員”(即主演票房超過200億)。
電影界甚至出現了“含騰量”一詞——一部電影中,沈騰出現的時間越長,票房就越有保障。
電影《你好,李煥英》片段
2024年底,一部“含騰量100%”的賀歲大電影驚喜上線。
沈騰搖身一變,成了陪孩子躲貓貓的老沈。正貓草叢裡打遊戲呢,好友大倫撥來視訊通話,勸他回家過年:“沒有年味你就不回家啦,那所有人過年都不想回,哪還有年味兒啊。”
過年期間,孩子們同樣是在家看電視、刷影片,和日常生活幾近雷同,自然覺得沒有意思。“不就是因為父母沒做到位嘛。”電話那端,大倫語重心長。
老沈聽進去了。保護年味,從他做起,嚴格執行!
首先,年味是一種喜慶的氛圍。
老沈給了攤主五塊錢,把春聯都買回了家。左三層右三層,大門兩邊貼著厚厚的春聯,福氣滿得快要溢位來。小孩一看,瞠目結舌:“爸,我眼睛是不是有點重影。”
其次,年味是一種吉祥的寓意。
老沈家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傳統習俗裡,人們會在一鍋餃子裡包入幾個帶著硬幣的餃子,吃到的人會在來年得到財神的眷顧,邂逅一年的好運。
既然如此,老沈就在每一枚餃子裡都包進硬幣,煮了一鍋“硬幣餡”餃子,主打一個有福同享,誰也別落下。
還有,年味是走親訪友的溫情習慣。
只是,老沈這大舅的耳朵有點背,一句“新年好”倒騰好幾遍,讓老沈想起322樓下遇到的一位故人。
直到老沈掏出紅包,大舅福至心靈,欣然笑納。
但老沈多精啊,派兒子出場,一連串吉祥語對著舅爺一頓猛誇,老人家高高興興地,給出了兩個紅包。嘿,回本了。
年味,其實也是傳統風俗。
放炮仗、砸年糕、打麻將……雖說炮仗驚得雞飛狗跳,砸年糕砸到老沈的腳,打麻將也因為沒有偷看到牌而慘敗,但這麼一鬧騰,年味也就回來了。
最後,年味更重要的,是陪伴。
陪著父親小酌一杯,陪著母親包頓餃子,陪著兒子嗑瓜子,陪著妻子看漫天的煙花。回頭去看,這部電影講的是最常說的“回家”,也是最質樸的愛,“人回來了,就有年味了”。
‍‍‍
今年春節,沈騰成為了“海瀾之家新年賀歲官”。這次合作背後,正是對歡笑的同樣重視。
對沈騰來說,給觀眾帶來快樂是頭等大事。海瀾之家作為陪伴國民20餘年的品牌,也致力於為大眾提供好看更好穿的服飾,帶來妥帖的舒適。
蛇年春節到來之際,海瀾之家聯合沈騰,藉由這樣一支“含騰量”超高的賀歲大電影,希望為觀眾帶來純粹的歡笑,將輕鬆與快樂化為新一年的養分。
海瀾之家×沈騰
賀歲大電影
如今的海瀾之家,不斷深入國民需求,連結大眾情感,從“男人的衣櫃”,逐漸演變為“全家人的衣櫃”。
在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春節來臨之際,作為國民品牌的海瀾之家,自然也不會缺席。
2021年,海瀾之家成為第一個牽手春晚的服裝品牌,這背後濃縮著的,是海瀾之家的品牌精神與國民認知。自此,海瀾之家多次攜手央視春晚,在除夕之夜,陪伴全球華人共迎新春,邂逅嶄新的一年。‍‍‍‍
“過年回家,逛海瀾之家”,它不僅是一個節日提醒,更是所有中國人走親訪友、孝敬長輩、喜慶過年的溫暖習慣。
從多年前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到近些年來,大家一邊吐槽著“年味淡了”,一邊又迫不及待地訂好返程車票。在中國人的血脈中,“家”是難以割捨的情感紐帶,春節,則是這條紐帶牽扯得最緊密的時刻。
正如影片最後,沈騰的那句獨白:“過年了,或許每個人對年味兒有著不同的感受,但在時光的長河裡,它都是最珍貴的那一份。”
陳天橋 | 雷軍 | 鍾睒睒
不婚女性 | 蘇敏離婚 女性共居 
耶魯碩士沒工作 | 摳門上癮的年輕人
負債160萬的年輕人 | 985大學畢業收廢品
三無青年 | 起訴迪士尼的王潔瑩 | 極簡生活
紋面男孩 | 北漂中年長通勤 | 安寧病房
脫口秀 | 東方甄選 | 奇葩說
麥家 | 阿勒泰李娟 | 亦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