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因《城南舊事》“小英子”一夜成名,之後銷聲匿跡,如今年過50的她怎樣了?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沈潔在面對人生選擇時的勇氣與智慧,讓她在半百之年,依然能保持著心靈的純淨與生活的充實。
富書作者:烏裕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2020年,中央電視臺推出大型回憶節目《回聲嘹亮》,電影《城南舊事》被列入其中,節目還邀請到“林英子”的扮演者沈潔演唱影片中的歌曲《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時隔多年,影迷們再見到“小英子”沈潔,感慨萬千:“太懷念英子了,一晃40多年過去,英子也老了。”
198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的歷史大片《城南舊事》在全國上映,轟動一時。
影片中的主角“小英子”,因為童言無忌的話語和一雙清澈又憂鬱的眼睛,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心裡。
2020年,隨著短影片興起,老電影中一些有意思的臺詞片段,被網友們發掘剪輯後重新流行起來,其中就有《城南舊事》中英子和小偷的對話。
影片中,小英子偶遇小偷蹲在草叢裡,善良的英子沒有多想,只是天真地問他:“你是來拉屎的吧!” 這句話流傳至今,只要有人問:“你來幹嘛呢?” 就會有人接話:”你是來拉屎的吧?” 然後,鬨堂大笑。
當年沈潔因《城南舊事》一夜成名,成為80年代著名童星,本以為她會在演藝圈一路發展下去,後來卻銷聲匿跡了。
這麼多年沈潔去了哪裡?她經歷了什麼?今天讓我們走進“小英子”沈潔的故事。

1972年,沈潔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工人家庭。
童年時代的沈潔長得十分討喜,臉蛋圓圓的,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會說話。
雖然家境一般,但他們對女兒的寵愛卻一分不少。
小時候,父母經常帶著沈潔去看戲劇,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紀的沈潔就愛上了表演,常常在家裡學演員拎著裙襬小碎步出場,表演結束鞠躬謝幕,有模有樣。
父母見女兒如此有悟性,就把6歲的沈潔送到當地少年宮學習滬劇,因為出眾的外形和充滿靈氣的表演,沒過多久,沈潔就開始登臺演出了。
1979年,年僅7歲的她出演了著名滬劇《第二次握手》,成了上海小有名氣的戲劇小明星,常常被上海電視臺邀請參與節目錄制。
一次,到電視臺錄製節目時,正和小朋友玩耍打鬧的沈潔不小心闖入攝影棚,看到一屋子的人都盯著自己,沈潔緊張得小臉通紅。
沈潔的闖入打亂了正在拍攝的鏡頭,可導演富敏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被眼前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兒吸引,她俯身問沈潔:“小姑娘,你喜歡錶演嗎?”沈潔乖巧地點點頭。
於是,在富敏的推薦下,沈潔進入上海電視臺少兒演播組進行正規的表演培訓。
1980年,8歲的沈潔受邀出演了富敏執導的兒童劇《花》,正式開啟了小演員之路。而沈潔也因為這部劇喜歡上了演戲。
之後,沈潔的父母會特別留意報紙上的小演員招募廣告,只要有合適的劇,他們就會帶著沈潔去面試。
1982年,沈潔到上海電影廠試鏡電影《閃光的綵球》,內向的她表演完就躲到角落。
但沈潔全程的表現都被站在門外的導演吳貽弓看在眼裡,當時他正在籌備電影《城南舊事》的拍攝,所有演員都已選好,就差最重要的主角林英子沒有合適的人選。
此時,吳貽弓已經面試了上百個小演員,但都不滿意。沈潔的出現讓吳貽弓驚喜不已,她的外貌和氣質,簡直和《城南舊事》中的林英子一模一樣:“這就是我要找的小英子!”
沈潔回憶:“吳導覺得我的眼睛最像小英子,總是好奇地觀察著周圍的事物。”
可沈潔同時也被《閃光的綵球》的導演選中。吳貽弓沒有放棄,他馬上聯絡到沈潔的父母,真誠邀請他們的女兒主演自己的電影。
父親問沈潔:“有一個電影是講一個臺灣的老奶奶小時候在北京的故事,導演覺得你和電影中的小英子很像,你願不願意演?”
沈潔忽閃著大眼睛,想了想後開心地說:“我願意演!”
於是,10歲的沈潔成了“林英子”,但她一定想不到這部劇將影響她的一生。

人員選定了,可隨即又產生了新的問題。
雖然沈潔的外形和角色林英子十分契合,但沈潔是上海姑娘,不會說地道的北京話,又如何能演出北京女孩的神韻呢?
思來想去,吳貽弓決定先把沈潔送到北京體驗生活,後續電影拍攝完成,找一個北京女孩配音。
電影開拍前幾個月,沈潔到北京和電影中飾演“宋媽”的著名演員鄭振瑤住在一起。
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沒有父母陪伴住在別人家,這讓沈潔侷促不安,因為想家,晚上她偷偷躲在被窩裡哭。
鄭振瑤發現後對沈潔說:“你就管我叫宋媽唄!” 之後,鄭振瑤經常帶著沈潔逛北京胡同,給她買冰糖葫蘆,每天晚上一起聊天。沒過多久,沈潔就和“宋媽”很親了。
導演吳貽弓還安排沈潔到北京實驗小學借讀,這樣既不會落下學習,還能學習北京話。
那段時間,沈潔整天嘴裡唸唸有詞:“今兒個,明兒見,衚衕口……” 因為兒化音說得特別用勁,常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開拍前,沈潔反覆讀了好幾遍劇本,把自己的每一條臺詞都仔細地用筆畫出來,還數了數有355個鏡頭,她開心得不得了。
雖然沈潔為演好“小英子”做足了準備,但在拍攝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各種困難。
電影剛開拍沒多久,沈潔就感冒發燒了,休息了好幾天才恢復。
後來,要拍一場英子在大雨中尋找秀貞和妞兒的戲,沈潔要暈倒並在泥地裡躺很久,劇組人員都很緊張,擔心沈潔再次生病。
最後,大家商量想出一個妙招,用塑膠布做成小內衣讓沈潔穿上,這樣就不會著涼了,這場戲也因此拍得很順利。
沈潔說:“那個時候在劇組覺得特別溫暖,大家像有愛的一家人,我到現在都記得。”
當年,10歲的沈潔,因為年齡太小而無法體會很多人間疾苦。
有一場英子和秀貞在四合院裡一起落淚的哭戲,因為秀貞在孩子失蹤後,常常在門前痴立,被大家嘲笑是“瘋女人”,只有英子願意和她來往。秀貞問英子:“你說我是不是瘋子?人家瘋子又在地上撿東西吃,又打人。” 說完秀貞就哭了,英子因為同情秀貞,也要跟著哭。
可那場戲,沈潔怎麼都哭不出來,她說:“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哭?秀貞怎麼了?”
吳貽弓便給她細細講述了秀貞的情況和她失去孩子的心情,沈潔是一個悟性很高的姑娘,聽完就理解了秀貞的苦。再次拍攝時,沈潔動情落淚的神情,感動了無數觀眾。
等電影殺青時,沈潔已經能講一口地道的北京話,自然而然地,最後角色小英子的配音都由沈潔自己完成,讓吳貽弓豎起了大拇指。
這部影片以孩童的視角,來觀察大人的複雜情感和世間百態。電影中的小英子沒有特別多的臺詞,大部分情感需要透過眼神和表情來傳遞。這對於有多年經驗的老演員也很難做到,但沈潔完成得非常出色,她不僅用眼神展現出孩子的天真和好奇,也傳遞出了超越同齡人的淡淡哀愁。
1983年,《城南舊事》上映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憑藉可愛的外形和精彩的演技,沈潔飾演的“小英子”贏得了戲裡戲外所有人的喜愛。
沈潔成為當年最紅的童星之一,她那雙靈動的大眼睛裝滿了對生活的好奇,特寫鏡頭定格在觀眾腦海裡,她被大家封為“眼睛最清澈的小孩”。
同年,電影《城南舊事》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國內外的許多大獎。
當電影在臺灣上映時,小說《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多次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這部小說就是寫她小時候在北京的故事,林海音覺得扮演林英子的小演員和孩提時的自己太像了,沈潔完全演出了她的神韻和情感,觀影過程中林海音訊頻落淚。
林海音很想見見這個和自己如此相像的女孩,她聯絡了導演,不久後兩個英子就在上海見面了。
沈潔回憶那次見面說道:“林奶奶看到我特別高興,一下子抱住我說‘寶貝,太好了,我們見面了,你拍電影特別棒,我看了很多次’,我也問了她很多關於小英子的事。”
一老一少一見如故,促膝長談,就此,兩個毫無交集的人,因為電影《城南舊事》成為了忘年交。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她們常常用書信交流。
1985年,沈潔順利考入有“少兒藝術神殿”之稱的上海小熒星藝術團,這裡培養的小童星最後都成了大明星,比如胡歌和陸毅。
之後,沈潔陸續出演了《孫中山與宋慶齡》《這不是誤會》《親屬》《心靈的答卷》等多部影視劇。
期間,她還參與了日本NHK電視臺到上海的節目錄制,讓她對日本這個國家產生了好奇。
只要這樣一路走下去,未來沈潔大機率也會成為大明星。
可就在大家認為演戲會是沈潔的終身職業時,高中剛畢業的她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去日本留學。
父母很震驚,因為沈潔從小對他們十分依戀,常常拍戲都要父母陪同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想到要出國讀書呢?
沈潔說做出這個重大的決定,是因為林海音對她產生了深深的影響:
“我真的是受了兩個小英子的影響,電影裡的小英子,還有林海音奶奶,她們都特別獨立,永遠有著好奇心,所以我想一個人出去重新開始。”
1992年,20歲的沈潔獨自踏上了去日本的求學之路。

沈潔知道家裡不富裕,而且既然自己下定決心要獨立,那就從現在開始學習自力更生。
到了日本後,沈潔邊學語言,邊到咖啡館打工賺取生活費。
半年後,沈潔已經能用日語正常與人交流了。
原本打算繼續學習表演的她,偶然之下發現法律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學科,她決定轉專業。
1993年,沈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京一所大學的法律系,並打算畢業後從事與之相關的工作。
但命運的轉折總是說來就來。
一天,沈潔下課後走出教室,遠遠聽到一個熟悉的旋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沈潔很驚訝:“這不是我在《城南舊事》裡唱的《送別》嗎?為什麼在日本的校園裡會傳出這首歌?” 沈潔推門進去看到一間教室坐滿了學生,大家正在觀看她主演的影片《城南舊事》。
原來,電影《城南舊事》在日本上映後大火,學校開設的中文課就以這部影片作為學習的教材,沈潔又驚喜又自豪。
當同學們得知電影裡扮演林英子的小演員就是沈潔後,她成了學校裡的風雲人物,常常受邀上臺演講這部電影和唱《送別》這首歌,沈潔也會熱心地教同學們學習中文。
沈潔的故事很快被NHK電視臺知曉,她受邀成為了NHK《中國語》節目的主持人,開始在整個日本宣傳中國文化。
沈潔說:“每次上臺演講時,我心裡就特別感謝導演給我這個角色,給我這樣一個機會。”
之後,《城南舊事》這部小說被翻譯成日文,林海音到日本宣傳,還專程去沈潔所在的大學看望她。
她們如同祖孫二人,林海音在日本出生,沈潔便陪同林海音去她出生的醫院懷舊;林海音得知沈潔在日本的影響力,鼓勵她留在媒體行業,弘揚自己國家的文化。
沈潔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她聽取了林海音的建議。
1997年,沈潔大學畢業後入職了日本電影財團,成為一名文化研究員。
沈潔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一年後,她對這個行業已經瞭如指掌。因為不想供職於日本公司,於是沈潔在東京創辦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專門從事中日文化交流活動。
在沈潔的經營下,公司發展得如火如荼。
而此時,距沈潔離開上海已有11年,父母十分想念女兒,常常一打電話就哭。
沈潔很孝順,她放心不下父母,兩年後,她放棄在日本如日中天的事業,回到上海陪伴父母,後又在上海創辦了公司,從頭開始經營事業。
回國後,沈潔每年都會到臺灣看望林海音。後來,林海音病重到誰都不認識,但只要沈潔一進病房,她馬上就能認出:“是英子來啦?” 沈潔不禁紅了眼眶。
2001年,沈潔收到來自臺灣的不幸訊息,林海音因病搶救無效去世。
她趕去臺灣送行,在送別會上,沈潔動情地說她和林海音的緣分很深:“我爺爺就在臺灣,每次到臺灣,我必須要做兩件事情:一件是為爺爺掃墓,一件是去看林奶奶。後來,我去了日本,林奶奶又是在日本出生的……” 說著,她控制不住地淚流滿面。
林海英去世後,沈潔獲贈了一套林海英小說集和拍攝版權,她被其中一本《婚姻的故事》深深吸引。
於是,她自己當製片人和主角,將小說拍攝成同名電視劇,在臺灣播出後,掀起了“林海音熱潮”。
沈潔覺得這是紀念林海音最好的方式,她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有這樣一位優秀的作家。

如今離《城南舊事》拍攝已經過去40年,沈潔也已經52歲,但她的婚姻生活始終是一個謎。
當年,31歲還單身的沈潔,曾在採訪中提起,大學選擇學法律,之後選擇開公司,都是因為自己是一個想對生活有掌控的人,她說:
“我喜歡坐飛機,喜歡飛來飛去的感覺,很自由,沒有牽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我現在還是單身。”
2007年,35歲的沈潔被傳結婚,接著先後生下兩個女兒,也有傳她是單親媽媽,對於這些說法,她都沒有回應。
至今,沈潔在接受採訪時都有一個底線:只談事業和女兒,不談自己的另一半。即便記者問起,她也不會回答。
婚姻畢竟是個人私事,無論沈潔是不是單親媽媽,既然當事人不願意透露,外人也就不過多探究了。
2012年之後,沈潔將公司業務重心放在中日文化交流上,因為經常去日本,沈潔決定帶著女兒定居東京。
雖然在日本生活,但沈潔從沒放棄過對兩個女兒的中文教育,不僅在家裡她與女兒用中文交流,還讓女兒上中文培訓班。
由於父母常年在上海,沈潔也經常會回上海與父母團聚,有時也接父母到日本,絕不和他們分離太長時間。
2023年,在東方衛視播出的“上影演員劇團70週年新春聚會”節目中,沈潔發來了祝福影片,她說:“我童年裡有電影,有電影人,所以我一直覺得我的童年特別幸運。”
回顧沈潔的成長曆程,電影《城南舊事》猶如無形的線,串起了她的人生。
沈潔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童星的成名史,更是一個關於選擇與成長的故事。
成名後的她沒有被名利所惑,而是選擇突破自己,遠赴日本,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在異國他鄉,她不忘初心,努力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了她對於文化交流的責任感。
沈潔在面對人生選擇時的勇氣與智慧,讓她在半百之年,依然能保持著心靈的純淨與生活的充實。
沈潔的故事也啟示我們,人生中充滿了各種選擇,是選擇保持現狀還是勇敢改變,全在於自己。保持現狀,會讓我們擁有平靜的生活;勇敢突破,需要承擔起自我改變的責任,這或許並不輕鬆,卻會讓我們的人生故事更加豐富多彩。
掃碼進讀者群
作者簡介:烏裕,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責編:雷利、香克斯,排版:雷利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