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軟撤掉兩個資料中心”引熱議。
本週一,微軟重申將堅持其800多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劃,但同時承認可能會在某些領域戰略性地調整或放緩基礎設施建設。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稱,TD Cowen分析師近日釋出報告指出,微軟已經取消了與多個私營資料中心運營商的數項租賃協議,涉及功率總計數百兆瓦。TD Cowen認為,這些舉動表明,微軟可能正處於資料中心“供應過剩”的局面。
訊息公佈後,上週五,微軟股價跌1.9%,美股算力因微軟砍資料中心的Channel Check大跌,道指遭遇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週末該話題在Twitter上發酵迅速。
面對市場質疑,微軟迅速做出回應。公司發言人在週一透過電子郵件宣告:
“我們本財年投資超過8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仍在按計劃進行,我們將繼續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以滿足客戶需求。”
儘管重申投資承諾,微軟也承認可能會進行策略性調整。公司發言人表示:
“得益於我們迄今為止做出的重大投資,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以滿足當前和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僅去年一年,我們增加的容量就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年。雖然我們可能會在某些地區戰略性地調整基礎設施的步伐或規模,但我們將繼續在所有地區保持強勁增長。這使我們能夠投資並將資源分配到未來的增長領域。”
儘管微軟澄清,但ZeroHedge表示質疑:
為什麼微軟今天早上沒有馬上釋出新聞稿,或者至少派個人去CNBC解釋一下報告呢?原因很簡單:因為TD Cowen說的完全正確,現在開始打太極了……就像一個月前,故事從DeepSeek跑到Javan定律,或者其他無關緊要的說法一樣,這次微軟被迫承認它確實在減少租賃,但他們說,這很正常,公司會根據“哪些地區需要優先發展”來“調整”他們的預測。
週一,微軟股價一度跌1%。資料中心公司Digital Realty Trust一度跌2.7%,為資料中心供電的Vistra股價一度跌近5%,資料中心運營商Applied Digital一度暴跌13%。

微軟砍掉兩大資料中心,AI資本狂潮退潮?
近期,微軟砍掉了Wisconsin Kenosha和Georgia Atlanta兩個資料中心。此舉引發了華爾街對AI資本支出的擔憂。微軟在Mag7中擁有最大的預計資本支出增長曲線,其率先打破“資本支出沖天”的敘事,可能導致其他公司效仿。市場開始質疑:AI領域的資本支出盛宴是否已近尾聲?
TD Cowen指出,微軟此前激進擴張資料中心是基於對OpenAI需求的高預期,但如今這一預期被證明過於樂觀。微軟大規模放棄潛在資料中心容量和土地收購,表明其對資料中心容量的興趣已因OpenAI需求降溫而發生轉變。
據The Information此前報道,微軟內部備忘錄顯示,由於預訓練邊際效益遞減,原計劃投入160億美元升級預訓練基礎設施的方案已被叫停,微軟轉而專注於為OpenAI提供推理以獲取收益。
從行業格局來看,AI模型競爭愈發白熱化。Atreides管理公司管理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Gavin Baker指出,OpenAI的先發優勢正在消退,谷歌的Gemini、xAI的Grok-3以及Deepseek的最新模型均已達到與GPT-4相近的技術水平。
OpenAI創始人Altman和微軟CEO納德拉均表示,未來領先優勢將更加狹窄,單純依靠引數擴張建立壁壘的“預訓練時代”已走向終結。
Gavin認為,未來,當模型架構趨同,獨家資料資源將成為AI競爭的核心。無法獲得獨特、有價值資料的前沿模型將成為貶值最快的資產。
AI基礎設施格局也將發生顛覆性變化,Gavin預計,未來用於預訓練的巨型資料中心只需2-3個,預訓練和推理的計算資源分配將變為5/95(預訓練佔5%,推理佔95%)。預訓練算力將集中在少數超大規模叢集(10萬卡級),而推理算力則以分散式、低成本架構為主,地理就近部署與能效比成為關鍵。
整體來看,未來AI行業可能呈現“預訓練集中化,推理去中心化”的兩極格局。資料成為權力核心,巨頭透過資料壟斷和算力規模構建護城河,而中小玩家聚焦差異化部署和成本最佳化。


高盛:維持資本開支預測不變,這對微軟利潤是好事
2月24日,高盛分析師Kash Rangan、Gili Naftalovich等人釋出報告稱,儘管近期有報道稱微軟可能推遲或取消某些AI資料中心租約,但高盛繼續看好微軟,維持對微軟資本開支預測不變。
高盛表示,微軟在雲堆疊的各個層面(應用、平臺、基礎設施)都擁有強大的實力,這使其能夠充分受益於生成式AI從基礎設施層向平臺和應用層轉移,這對長期盈利將是積極的。
此外,考慮到以下幾點,高盛繼續看好微軟:
微軟有約3000億美元的剩餘履約義務(RPO); AI收入增長至130億美元; 商業訂單同比增長75%,微軟擁有成熟的AI市場地位。
綜上,高盛重申了微軟的買入評級,預計微軟股價還有22.5%的漲幅空間,並維持微軟對2025和2026財年88億美元和91億美元資本支出的估算。

高盛表示,隨著資本支出增長放緩、生成型AI從基礎設施層向平臺和應用層轉移,微軟作為唯一一家擁有廣泛商業應用的超級雲服務商,能夠充分利用這一轉變,這對長期盈利將是積極的。
高盛補充道,微軟在雲層級的各個領域,包括應用、平臺和基礎設施,均有強大的市場份額,因此,高盛認為微軟有能力抓住一些長期的趨勢,例如生成型AI、公共雲消費、SaaS、數字化轉型、AI/ML、商業智慧/分析、DevOps等。
並且,隨著微軟雲業務達到約1000億美元的年化收入,微軟的運營槓桿效應將持續推動每股收益(EPS)的增長,預計到2028財年EPS將翻倍。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