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可憐她

高考出分後,各地的高考狀元、高分考生,被流量推上熱搜。幾年之後的他們,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如果看看此前高考贏家的現狀,會發現人生真的是個巨大的盲盒——有人頂尖名校畢業,在別人羨慕的行業裡,得了抑鬱症;有人考上了清華,畢業後卻發現內心所愛竟是紋眉;還有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醫學大神,離開醫院,在街頭賣起了糖水……
“差點忘了我以前是幹嘛的”。
網上鋪天蓋地的反轉影片,讓我們看到了熱梗和段子之外,那些真實的人生經歷——人生走到中途,突然“換軌”。
清華畢業,卻當上了紋眉師;體面的主持人,穿上外賣服;三甲醫院的神經外科醫生,放下手術刀拿起糖水勺……
“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生選擇,越來越多。
在這個全民“價值焦慮”的時代,在評論區一句句“可惜了”的不理解中,當代青年們卻在認真地記錄這份第二人生,撕掉手裡那份曾經接近滿分的答卷。
他們現在的職業,或許會顛覆你的想象。
外賣員裡,臥虎藏龍
6月24日,是@大臉弟弟 跑外賣的第20天。
“每當我悲傷過,也被暴雨淋過。泥濘開出花朵,就讓它生長著。”
像張韶涵《篇章》的歌詞一樣,曾在地方臺做主持人的@大臉弟弟 ,成了一位穿著雨衣在雨中穿梭送餐的外賣小哥。
      圖源:抖音@大臉弟弟 下同  
不理解他轉行的的聲音佔多數。
擔心身邊人和網友一樣不支援自己,起初@大臉弟弟 選擇對這份新職業三緘其口。隨著辭職送外賣的影片播放量破1億,這個秘密還是被身邊人都知道了,但幾乎都是支援的聲音。
@大臉弟弟 依舊是那個“說話的人”,只不過不再念稿件,而是在影片裡講述發生在長沙這座城市每個角落裡的生活煙火氣,表達依舊清晰、篤定、有條理。
他的舞臺從演播廳,搬到了更大的天與地,不再有天花板,能夠感受到陽光、空氣和鳥鳴。
“你們要學會,對任何職業、任何崗位祛魅。”他說。
2023年從電視臺辭職後,@大臉弟弟 加入了考公大軍。沒想到,國考、省考全軍覆沒。今年5月,27歲的他在尋覓不到心儀的工作後,選擇加入騎手佇列。
因為沒有經驗,他狀況百出——
沒做防曬,皮膚被曬傷;常常找不到路該往哪裡走,商家店鋪找不到,顧客家同樣找不到;送了快一個月外賣依然會超時,停好電動車著急一路小跑,結果到地方發現沒拿餐……
以為他會因為撞到生活的鐵板,吃不了苦,而被徹底打敗?
非也。
遠離了標準化的表達後,他反而成了更真實的表達者——
“從主持人到外賣小哥身份的轉變,它並不是降級,對我來說,可是史詩級的升級。
身體累我認,但是心不累啊,我現在可以做我喜歡的影片創作,還可以自由地表達我的個人想法,更不用猜領導的眼色,只用看導航的顏色。”
評論區,有人和@大臉弟弟 持同樣的觀點。體力勞動看似累,卻治好了抑鬱症,擁有“將人變得開朗活潑”的意外“療效”。
外賣小哥@梁但丁 ,也是用體力對抗心理疾病的其中一員。
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碩士畢業於中國國人民大學,擁有司法證的他,卻選擇成為外賣員。
“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外賣小哥”,網友這樣評價他。
      圖源:抖音@梁但丁 下同 
“我厭棄了職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我想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然後讓自己的體力動起來。”
@梁但丁 飽受雙相、躁鬱症困擾,5月14日,他發影片說自己又回到南山精神病院開始治療了——
兩個奧氮平口溶膜、半粒丙戊酸鈉、一粒阿普唑侖,終於可以讓他可以安穩睡夠8小時。
6月1日,他站在中國人民大學門口,說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為母校的驕傲。6月22日,“梁但丁洗車行即將上線”。
他正在一步步向前走,即便艱難。
外賣大軍裡,比@梁但丁 學歷高的大有人在。
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在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分別拿到碩士學位,博士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丁遠昭,是實實在在的高學歷學霸。
原本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的他,忽然在2024年3月被學校通知合同不再續約。他詢問了團隊後發現,有一半的人都沒被續約,被迫離職。
1985年出生的他,在39歲這一年忽然失業。
      圖源:百度百科  
海投了很多簡歷、面試了10次後,他一份offer都沒有拿到。
前面的人生,丁遠昭已經花費了太多心力與金錢用於深造與讀書,自己的專業“生物多樣性學”就業面相對較窄,現實就是這般殘酷。
在新加坡,他無奈做了“熊貓快餐”全職外賣騎手,想要邊送外賣邊找工作,結果一年過去了,依舊無果。於是,他選擇回國,在國內做起了美團的騎手。
為什麼依舊選擇做騎手?
畢竟,曾經750分的高考卷,考出接近700分的他,比清華的錄取分數線還超出了一大截,難道就甘心做一個外賣騎手?
或許,丁遠昭在高考前給考生的寄語,就是問題的答案:
“考得好或者不好,心態都放平。考得不好,沒必要悲觀失望,因為考得好,大家之後的工作也都差不太多。比如送外賣,服務社會、養活自家、付出汗水、拿到回報,這送外賣是個不錯的好活,一起加油!”
又能做有氧運動,又能賺錢。外賣這份別人不看好的工作,卻讓丁遠昭感到很滿足。
      圖源:網路  
外賣員隊伍裡,就是這般臥虎藏龍。
有光鮮亮麗的演員,比如,41歲的內地男演員於清斌。
      圖源:抖音@於清斌  
有頭銜無數的鋼琴老師——
天津市共享鋼琴代言人;天津大學教授合唱團、退協合唱團鋼琴藝術指導教師天津市六公里樂隊鍵盤手;天津市鵬瑞利老年大學合唱教師。
      圖源:抖音@田帝  
還有武警戰士……
      圖源:抖音@別熬夜  
有人開玩笑說,或許某天地球遇到危險,外賣小哥們會紛紛脫下騎手服,運用自己的真正專業所長,拼湊出一支無敵的超級英雄戰隊。
能放得下之前的榮耀,維持城市龐大毛細血管健康發展,餵飽每個飢腸轆轆的空腹——這在起伏不定人生中,並不是容易的一步。
當名校青年,脫下孔乙己長衫
沒有人的轉行是輕鬆的。
在轉行這件事上,@五華柚 經歷過很強的內心煎熬過程。
本科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她的履歷熠熠生輝,卻選擇了當一位紋眉師——
這讓她身處體制內的父母,難以接受。
      圖源:抖音@五華柚  
紋眉師,不僅在@五華柚 父母心裡是一份不那麼光鮮亮麗的工作,連她自己也會覺得有很強烈的落差感。
“我媽是特別反對我做紋眉的,當她知道後,非常激烈地反對,她哭了。”
畢竟,@五華柚 從3、4歲就開始學畫畫,到了初高中後,父母還專門找了美院的老師給她授課。
400元一個小時,每次大概要上3小時左右,等於單次就要花費1200元。
體制內工作的父母,幾乎將大部分的錢,都用在了培養女兒的興趣愛好上。
      圖源:抖音@三聯生活週刊 
起初,@五華柚 也是按照社會規則,去嘗試選擇自己的職業,以期對得起父母和自己。
她在研究生期間,去字節跳動這樣的大廠工作過很長時間,還考過國博、故宮等事業單位,以及拿到了深圳教編的穩定工作。
在她的故鄉——廣西崇左邊陲小村,那個臨近越南的中國山村,街訪們的閒談中,都給@五華柚 構建了一個成功的社會身份。
是教師、藝術家,上了電視、掙了不少錢……
      圖源:抖音@五華柚  
或許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村裡走出一個“清華研究生”的中式傳統“金榜題名”敘事。
@五華柚 考上清華那年,村裡的鞭炮又多又長,噼裡啪啦響了很久很久。
所有人,都為她感到驕傲,都在慶賀這件大喜事。
      圖源:抖音@三聯生活週刊、五華柚  
可當@五華柚 帶著這份期許,順利從清華畢業,準備走向傳統敘事裡的好職業時,卻發現有些不對勁——
那些工作在她看來,彷彿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
她在缺乏創造性的過程中,感覺非常痛苦。但在紋眉的過程中,她可以進入心流狀態,同時隨著逐漸深入,她意識到這份工作存在非常多的可創新性。
      圖源:抖音@三聯生活週刊 下同  
脫下孔乙己的長衫,雖然稍顯艱難,但她還是脫下來了。
在她看來,當那些名校、職業的光環褪去,大部分人還是要走向務實的選擇。
“賺到錢,吃飽飯。”
說到自己刨除成本,月薪三、四萬時,她的臉上立刻神采飛揚。
就像她在短影片中,用故鄉的甘蔗,來詩意地形容自己——
“砍甘蔗就是砍甘蔗,但他們想讓我研究甘蔗在數字時代語境下的互動狀態,還讓我把砍下的甘蔗擺成家門口那兩座山的樣子,說這是兩廣丘陵,這叫意象,這樣的山水甲天下。
他們有他們的規則,我搞不懂,我還是砍甘蔗吧,我也擅長這個。
以前我的鐮刀是畫筆,它讓我見到了更大的世界。現在我的鐮刀是紋眉電流儀,他們說我的鐮刀果然鋒利,我砍的甘蔗果然甜。”
@五華柚 成功轉行找到了自己的那片甜甜的甘蔗田,將專業感遷移到了另一種技藝。
      圖源:抖音@五華柚  
就像清華之於@五華柚 ,不再是光環,而是一種標準,一種“自強不息”的態度——要想自強不息,首先要找回自己。
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心理系,在紐約大學讀了音樂治療系碩士的韓泰陽,同樣選擇了將這份光環放下,開起了計程車。
同公司沒人知道他是清華的。
因為就開車這件事來說,是不是清華畢業並沒有那麼重要。
      圖源:抖音@就業與未來 下同  
在開出租之前,他做了6年音樂治療師,從事過法律工作,結果患上了抑鬱症。在接近崩潰的邊緣,他選擇了走極端——
自殺。
被救回來後,住院的那段日子裡,他做了開出租的決定。
“開出租也是一種修養。休養生息、修身養性,就是活在當下的一種修行。”
人們總是仰望光環裡站著的人,卻常常忘記高處不勝寒。
在開出租這份純體力的工作中,韓泰陽感受到了自由,他喜歡開車。
他只需要考慮,在乘客上車後,如何將他們順利送到目的地。
此間,還能欣賞北京的街景。曾經作為法律人,滿腦子裝著各種過載的資訊,時刻想著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和各種人的感受,真的很累。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這般輕易卸下光環。“很多人有那種生存上的焦慮,保住自己的階級什麼的,當然什麼樣的階級是足夠的,每個人都有不同定義吧。”
太陽底下無新事。
曾經是縣理科狀元的張曉勇,在清華畢業後原本在廣州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工作。
但因為父親癱倒在床,生了嚴重的病後,他毅然選擇回家,找了一份當保安的差事。
無論是出於情緒和精神狀態的自保,又或者是因為生活和境遇的被迫選擇,他們都是這般勇敢。
學歷對有些人來說,是枷鎖,是孔乙己的長衫,對有些人來說不是。
211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魏不卷 ,曾經拿到過兩份實習、3個offer,卻選擇畢業後去瑞幸搖咖啡。
      圖源:抖音@魏不卷 下同  
她曾是高中班級第一名、大學學生會主席,在人生的前20年,優績主義一直是她的人生信條。
但她實習時發現,要無意義地加班到晚上十點、十一點,坐上企業滴滴,回家倒頭就睡,夜裡兩點甚至還會接到工作電話,經常要被領導劈頭蓋臉地罵。
infp的她,厭倦了職場上的社交和逢迎,長時間處於情緒高壓狀態,感覺非常消耗。
在瑞幸搖咖啡後,她感覺“身體會累,但心不累,更不會內耗”。她可以隨時請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個人揹包去環球旅行、走遍了30幾個城市,學各種技能、外語……
不當一個體面的“假人”,脫下面具,她感覺到了充實與快樂。
醫學生的“第二人生”
如果說,以上這些轉行的人,只是讓網友們感到惋惜,下面這位幾乎讓網友們到了近乎震驚的程度。
曾經在三甲醫院擔任神經外科醫生的@高什麼 ,選擇了辭職,擺攤賣糖水。
      圖源:抖音@@高什麼 下同  
評論區很多人驚歎:
“神外的大夫啊我的天哪神外啊那可是!”
“看過各種職業轉行包括職業球員的,都沒覺得多意外反差,但你可是神外啊,百萬分之一裡挑出來的手啊,這年紀正是老師重點培養、科室未來中堅啊,因為啥呢,反差太大了”……
甚至還有同行醫生丟擲了橄欖枝:
“哥們來我們這,大把人搶你,神內外雙修的很少見了,看見同行淪落成這樣於心不忍啊。”
其實,在賣糖水之前,@高什麼 還去鄉鎮衛生院短暫地上過一段時間的班。
但最終他還是選擇擺攤,此中的原因@高什麼 沒有過多解釋,但從他點讚的評論中,就能窺探出一二來:
“不用為他覺得可惜,他能做到神內外兼修,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目標的人。
我覺得他應該只是覺得太累了,人生有無限可能,賣糖水也只是他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他還會去做別的的。”
像他一樣,從醫護行業轉行的人還有很多。
比如@凱里酸湯砂鍋魚粉 ,棄醫後選擇幹餐飲。
      圖源:抖音@凱里酸湯砂鍋魚粉  
比如男護士@吃飯 ,轉行後選擇了開大貨車。
      圖源:@吃飯  
有人說,看到律師和醫生轉行,感覺是最難過的。因為他們讀了那麼多書,比一般人要多那麼多的書。
可人生從來都不是直線,而是光變曲線。
見慣了人間的沉默與苦難的醫護人員,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陪伴在他們需要守護的人民身邊。
有目標的人,無論做什麼,都會自帶光環。
人生,只是個盲盒
我們活在一個標籤化的時代:學歷、行業、平臺、年薪……每一個選擇都好像在給自己“定級”。
頭銜,成了我們判斷他人的習慣,卻在無形中重塑了職業尊嚴。
從軍事頻道幹到農業頻道,從部隊到養大鵝,@曹花六養鵝記 就比之前低人一等嗎?
      圖源:抖音@曹花六養鵝記 
回村擺攤賣貨的@演員許鵬 ,就一定比做演員的時候low嗎?
      圖源:抖音@演員許鵬  
星光大道2017年的周冠軍趙琳@趙大紫 ,選擇了擺攤,就意味著她失敗了嗎?
      圖源:抖音@趙大紫  
@一個會吹腸粉的鋼琴師 ,既是鋼琴師也是賣腸粉的,兩份職業並存,對他站在舞臺上又有什麼影響呢?
      圖源:抖音@一個會吹腸粉的鋼琴師  
還有那些,在直播間裡跳舞的團播。
他們是建築師,是穿越火海的消防員,是青年大學習的新青年,是救死扶傷的醫生、護士,是專業可靠的法治頻道記者,是參與國家級晚會的CCTV製片人,是日日夜夜不斷練習的舞蹈生……
      圖源:抖音@捕娛家  
工作不再等於身份,職業也不是唯一定義他人的方式。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做出不符合社會期待的選擇——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太累了、太容易抑鬱了。
高考出分後,人們不禁將分數的高低和未來的好壞作關聯,可是,在這樣一個鉅變的時代裡,誰知道四年後,是什麼樣的就業環境?誰知道十年後,會刮開什麼樣的人生彩票?
人生的容錯率,總是高得超乎我們想象。
放下手機,忘掉那些令人焦慮的資訊,抬頭看看真實的處境——
我們生活在和平的環境,無量你是去上下班還是擺攤,都不會有炮彈在身邊炸響,不遠的遠方,越來越多的名校青年正在投身國防;
透過前輩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現在已經不必再為衣食而憂,生活無非是一日三餐,如果控制慾望、減少浪費,那麼生活成本會低得令人驚喜;
當你還在猶豫不前,三百六十行裡,正在行行出狀元……
為什麼有些人轉行之後,抑鬱症、焦慮症不治而愈?
無論是送外賣,還是開出租、擺攤、做紋眉師……當一個人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自己能投入身心的事情之後,就忙得沒有時間生病了。
有勇氣轉行,治好了抑鬱、還清了債務、找回了主體性和對生活的掌控感……這種狀態,才是真正地——活著。
2025年即將過半,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瀟湘我向秦。在充滿告別、充滿選擇的夏天之後,碩果累累的秋天,就要來了。
監製:視覺志
編輯:Haruka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閱讀原文,看影片號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