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健康”領域的科技成果層出不窮,但是,最終真正能以各種形式轉化為生產力的成功案例卻少之又少。這究竟是為什麼?
“科研人”往往更加專注於自己的細分領域,越鑽越深、越鑽越細。要求“科研人”既要做好科學研究的同時,又要掌握一整套市場調研、財務金融、商務談判等知識體系,是不切實際的。
“市場人”往往具備敏銳的市場嗅覺。他們或長期於市場的營銷一線,或擅長財務的金融分析,或掌握商務的談判技巧。但是,“市場人”通常與“科研人”存在溝通的壁壘,在實際的合作與溝通中難免存在種種困難。
“科研人”如何與“市場人”形成商業合作?
什麼樣的“合作機制”既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又是具有市場可行性的模式?
“科研人”與“市場人”在溝通中的“話語體系”如何轉換,才能使得溝通更加有效和高效?
“發問”是思想碰撞的開始。本次產業沙龍採取“全員頭腦風暴”的獨特形式,由“科研人”與“市場人”的兩位發問代表從科研人的角度和市場人的角度,丟擲各種問題,曝光“成果轉化”中的困惑、困難、困境,深度探討生命健康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之道!
歡迎對本期話題感興趣的業內同道,共同來到“光華生命健康產業沙龍”,與現場的各位同仁一道,開啟一場全員的頭腦風暴。
光華生命健康產業沙龍 第2期
科研人對話市場人:
成果轉化的合作機制與話語體系轉換
主 辦
復旦大學校友會光華生命健康分會
承 辦
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矽谷中國跨境天使平臺(AngelsGlobal)
協 辦
復旦大學中國風險投資研究中心、全球名校創客會(AlumX)、星空創投薈、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楓投+”團隊
時間
2023年7月19日(週三)
下午14:00-17:30
地點
地點:上海市陸家嘴
(具體地址待報名稽核通過後,簡訊通知)
(具體地址待報名稽核通過後,簡訊通知)
席位
20位
形式
所有人圓桌圍坐,頭腦風暴

14:00-14:30 簽到
15:00-15:15 成果示例(付偉教授:原創全新結構強效鎮痛藥)
15:15-15:30 合影+休息
15:30-16:00 成果轉化問問問:困惑?困難?困境?
科研人發問代表:付偉,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導(15分鐘)
市場人發問代表:譚紅汕,上市公司廣生堂上海運營負責人,復旦大學醫學院校友(15分鐘)
16:00-17:00 全員頭腦風暴
主持人:詹朋朋博士(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部長,復旦大學法學院&經濟學院校友)
以兩位發問代表丟擲的問題為引子,全員參與討論,可以進一步提出更多問題,也可以就這些問題發表見解、評論、回應、建議。
發言規則:發言人示意,主持人點名。發言人每輪發言不超過3分鐘。
17:00-17:30 自由交流

付偉 博士
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導

主要致力於靶向GPCR及核受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抗炎及代謝藥物分子設計與藥物開發,發現了1500多個靶向GPCR和核受體的新結構活性分子,構建了GPCR活性分子資料庫,搭建了復旦大學藥學院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平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上海市生物醫藥基礎重點專案3項,軍科委重點專案子課題1項,國際合作專案2項,做為骨幹參加了國家973、863等專案。在國內外著名期刊發表論文80篇,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專利17項,申請PCT專利1項,在美國和上海市獲得多項學術獎項。主編國家級十四五規劃教材《藥物設計學》,主編專著《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導論》,參編教材/專著3部,國家級一流線上課程《藥物設計學》負責人,開設國際化慕課。現任SCI 期刊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雜誌編輯,上海市衰老與退行性疾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聯盟創始核心成員,中國藥學會麻醉專委會會員,上海市女科學家協會會員。在美國國際學術會議獲2項獎項,獲美國德州大學最佳領導獎,在國內外獲20餘項獎科研教學獎項。
向下滑動檢視
上市公司廣生堂上海運營負責人
復旦大學醫學院校友

生物醫藥專案投資與運營經驗豐富
復旦大學醫學本科和碩士,曾在上海市松江衛生局、默沙東製藥、中金公司、廣生堂藥業等機構工作10餘年,負責推動HPV疫苗、新冠3CL藥物國內臨床及推動上市,主導完成多個生物醫藥專案的盡調、投資和投後服務,積累了多個領域包括醫學、投資、政府部門、製藥公司等豐富行業資源,專案投資和運營經驗。
向下滑動檢視

活動為“申請+稽核制”
掃描二維碼,點選“立即報名”,填寫報名資訊,提交,等待稽核。
稽核通過後,將收到簡訊告知地址。
如未收到簡訊,即為未稽核透過或額滿,感謝支援,恕不另行通知。

關於 “光華生命健康產業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