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00為了張絕版拍立得?被歐陽娜娜們捧紅的撕拉片營銷“停產”騙了打工人十多年

本文授權自:Vista氫商業
ID:Qingshangye666

最近,撕拉片火遍全網。
從鞠婧禕、歐陽娜娜到張凌赫、肖戰,沒有拍過撕拉片的明星彷彿會被內娛開除。一天一個小熱搜,三天一個大熱搜,所有明星彷彿約定般曬出幾乎一樣的拍照模板:只留上半身的大頭貼,使用古早CCD濾鏡,美名其曰這叫做人生照片(撕拉片版)
截至目前,小紅書話題“撕拉片”達到4.6億瀏覽量,抖音相關話題超過7億次播放。
所以啥是撕拉片?
撕拉片的拍攝像極了複雜版拍立得,同樣需要使用古早大頭相機(風琴機),同樣拍完立得一張實體照片。但不同的是,撕拉片拍完需要你先手動把照片從相機裡“拉”出來,再等待顯影后,把保護層從照片上“撕”走。
一撕一拉,即撕拉片。
看起來就像是卓別林在默片裡才會用的老古董,實際撕拉片的誕生比這些年再次走紅的一眾“電子垃圾”都要早一些。1947年,寶麗來公司創始人艾德溫·蘭德發明出分離式一次成像技術,也就是撕拉片。
後來這種費事的拍照方式被數碼攝影取代,沒想到快80年後,又迎來機生第二春。
一盒售價為70元的撕拉片相紙(10張)如今最高被炒到6000元。而在北京線下門店,拍一張的價格要300-400元,所有老闆都帶著有價無市的心態做買賣,早早在售賣頁面上寫好:不含精修、不含化妝、底片不送、半小時完事
服務三不包,咔嚓一下就花掉300塊,甚至有網友在幾天前看的價格是220元一張,到了店裡直接漲到330元。有價無市、今天不拍明天更貴,撕拉片彷彿潮玩裡的Labubu、奢牌裡的愛馬仕鉑金包,你永遠不知道價格天花板在哪裡,說不定後天去拍還得附上工資流水。
可價格翻了快86倍,並不是撕拉片唯一令人不理解的“特點”。
撕拉片的主要生產商寶麗來和富士,兩者相繼在2008年和2016年宣佈停產這真“電子垃圾”,而未開封的彩色膠片相紙保質期約為2-3年,黑白膠片相紙約為3-5年。也就是說,目前被炒成【拍照界的Labubu】的撕拉片市面上所有存貨都是二手貨、過期貨
與此同時,由於撕拉片的顯影效果依賴化學藥水,至少過期5年讓成片效果變成了一場真正的盲盒體驗,因此所有商家在售賣時都指出“不保證成片”。顯影失敗是常事,色彩不準被美化為靈感碰撞,一切的缺點都在【停產】【稀有】之下顯得暗淡無光,撕拉片就這樣坐穩了【拍照界的Labubu】的title。
如果說Labubu的魅力在於明星同款,那麼撕拉片則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層濾鏡——拍一張少一張
你幾乎可以在所有有關撕拉片的地方都看到這句文案,停產讓撕拉片變成一場【末日營銷】,再加上類似拍立得需要等待顯影的盲盒體驗和明星效應,三層buff成為商家不斷漲價的合理註腳。
而你在“世界上又少了1張撕拉片”的狂歡中,又是提前做拍照姿勢攻略,又是找人化好妝容,試圖花300塊留下自己的痕跡,殊不知內娛明星就快用掉了一半庫存。
“但我怎麼感覺十年前撕拉片就在營銷絕版了?”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的撕拉片相紙存量大抵是50萬張。“幾乎每年都能聽到撕拉片停產的聲音,頻率跟江南皮革廠倒閉差不多。”即使是寶麗來們已經停產,但已經有一些工作室開始復刻相關技術,並且不少拍照APP也上線了撕拉片濾鏡。
看著如今漲了86倍的撕拉片,到底有沒有拍一張少一張不清楚,但你知道,拍一張錢包是真的少三張
“人生還每天都是絕版呢,誰說人不是活一天少一天,建議以後叫我撕拉人,並希望老闆像珍惜撕拉片一樣珍惜我。”
編輯|橘總
作者|嘴嘴
設計|胖兔
參考資料:
1.紅星新聞,《拍一張需要300元,“撕拉片”火了!號稱“拍一張少一張”,二手平臺一盒相紙價格漲到2000元》,2025.05
2.鳳凰生活報告,《400塊一張的「紙片茅臺」,被中產買爆了》,2025.02
內容轉載自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作者大稚。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下小IN
每天會分享INS新資訊
長按新增訂閱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