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撕一拉,還原美貌。
這幾天,撕拉片這玩意兒,可謂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有人誇它是“美貌還原神器”,有人罵它“一張300多,堪比對錢包的新一輪搶劫”。

但無論如何,還是抑制不住大家對撕拉片的追捧。尤其是在內娛女明星、男明星們紛紛靠著撕拉片,撕出人生大片的時候,更是讓人饞瘋了。
撕拉撕拉,斯哈斯哈。

撕拉片的風,終究吹到了內娛
“這還是金靖嗎?這也太好看了啊啊!”
“好明媚的一張臉啊,滿滿的生命力。”

圖源:抖音@金九粒
模糊的畫質=自帶復古顆粒感磨皮濾鏡
偏白的底色=比“死人白粉底”更清透
鏡頭畸變小=拍出有立體摺疊度的五官

在撕拉片的呈現中,就連女星的卡粉都能被拍成柔光,法令紋都能拍成光影藝術的物理外掛。
劉濤、劉詩詩、楊紫、鞠婧禕、虞書欣、古力娜扎、歐陽娜娜等美女也沒忍住,咔咔就是拍。

圖源:網路
不僅女明星們的參與度200%,男星也不甘示弱,個個爭當“撕拉片賽道”中的“顏霸”。

圖源:微博@張凌赫、@張雲龍、@宋威龍
更甚至於,隔壁於正也湊了一波熱鬧,出了個AI版本的撕拉片,生生給自己拉成了“李現”。

圖源:小紅書@於正
當然,由於於正這張只是套了撕拉片模版的AI圖,所以不能參賽。
Anyway,顯而易見,撕拉片已經成為了內娛明星的營業新方式。
誰不拍?誰就OUT了!
內娛這一陣轟轟烈烈的“撕拉片”風潮,也很快讓撕拉片從部分年輕人的“小眾愛好”,變成了時下攝影界的新“頂流”,熱度直逼CCD、拍立得。火滴很!

用一張少一張,比黃金還珍貴
為什麼大家如此追捧撕拉片?
除了頂流明星們的“帶貨力”,滿屏朦朧感的顏值暴擊,還因為,它能夠讓你體驗到滿滿的參與感,手拿把掐情緒價值。
怎麼說呢,它的可玩性在於不僅僅像“開盲盒”,更像是一場“接生”。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心動*屁桃
撕拉片並不算是個新穎玩意兒!它是即時成像技術的代表,由美國寶麗來公司於20世紀40年代率先推出。後來,日本的富士也憑藉FP-100C彩色撕拉片等產品,在這個領域遙遙領先。
其核心原理是透過相機拍攝後,手動撕拉相紙,相紙內含有的化學藥水包在從相機拉出來的過程中破裂,藥液均勻覆蓋在相紙與底片的疊合面上,完成顯影,實現“立等可取”的效果。
誒,對嘍,也就是這個扯出來的過程,給它注入了了極強的趣味性。

圖源:抖音@米*
相比用熱敏列印技術實現顯像的拍立得需要不停地扇扇扇,它的儀式感更足。
此外,撕拉片有著“撕一張少一張”的稀有度加持。由於攝影技術的快速迭代,數碼相機和手機影像的普及,撕拉片被漸漸淘汰。
寶麗來於2008年全面關停撕拉片生產線,富士也在2016年宣佈停產FP-100C等型號。而庫存撕拉片相紙保質期僅為2-5年,儲存條件也相對嚴格(需冷藏)。
因此,撕拉片被商家冠以“用一張少一張”的噱頭,成為中產小眾收藏消費品。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
今年這浪一打,撕拉片相紙被炒到了150-300元一張。是的!劃重點!一張!
3張照片,1克黃金。

圖源:閒魚、淘寶
兩相對比下,拍立得那幾塊錢一張的相紙,都稱得上便宜了。
然而,這並不妨礙大家仍然願意為上頭的情緒價值買單,如今撕拉片照相館更成為了大熱點。

圖為:大眾點評上的撕拉片照相體驗館
即拍即出,定格真實瞬間。撕拉片會絕版,但,我永遠鮮活……

復古成像感,抹平牛馬的班味
不少網友認為,在拍這種復古照的過程中——
我似乎回到了還沒有被班味泡成“毒婦”的時候。那天陽光明媚,那天生機勃勃,那天笑容燦爛。

圖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復古感、朦朧感、氛圍感,在AI計算攝影技術加持,能夠實現毛孔級高畫質的手機成像面前,我們反而對過去的成像感越發著迷、懷念……
從iPhone5S到CCD,再到DV機,再到大頭照、撕拉片,成為大人後的我們,開始尋找記憶裡熟悉的畫面。這也讓“電子垃圾”重新翻紅。

不過,小Yoo友情提醒——
撕拉片還是很考驗顏值的,你懂的,比如,有些男明星一不小心拍出了這樣的撕拉片:

圖源:微博@李治廷、@陳偉霆
就……很像大頭證件照。
所以,大幾百塊錢呢(富哥富姐可忽略),大家可以先考慮一下。
雖然但是,其實想要實現這樣的成像效果,拍立得也不是不可以。還有!一些30塊錢一張的“撕拉片相紙平替”,大家也可以淘一淘。(實在不行,還可以直接用相紙列印!)
而且吧,就目前市場上湧現出來的這個撕拉片相紙庫存量,真的很令人懷疑“用一張少一張”,真的不是半夜爬起來開生產線嗎?(狗頭.jpg)
PS:撕拉片相紙儲存不當的話,也會褪色的!

總之,說到最後,我們懷念的,不止是撕拉片……(Yoo友們,接後半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