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跟以下新聞無關)
美國星巴克一位顧客近日在享用一杯焦糖星冰樂時,意外發現多片硬塑膠。使用者Bianca(網名Binx)在TikTok上分享了這一驚人經歷,稱自己喝了一口後察覺到異物,隨後將飲品倒入濾網過濾,竟然找到30多塊白色塑膠片。她的影片迅速走紅,觀看量達到數百萬,引發廣泛討論。

據Bianca講述,當天她因熬夜而疲憊不堪,想透過一杯星巴克經典的焦糖星冰樂提神。這款飲品融合了牛奶、咖啡、焦糖醬和奶油,通常是她偶爾的“犒勞”。
她沒想到的是,這杯原本普通的飲品竟暗藏玄機。她小心翼翼地喝下一口,立刻感到異樣,像是有硬物卡在口中。
起初,她以為只是攪拌不均勻的冰塊,但取出來後卻驚訝地發現,是一片白色的硬塑膠。


為了確認自己的疑慮,Bianca進一步探查,將整杯飲品倒入濾網進行過濾。
結果令她大吃一驚:在濾網中,她發現了超過30塊白色塑膠碎片,鋪滿了整張餐巾紙。影片中,Bianca忍不住用震驚的語氣說道:“一杯焦糖星冰樂里居然摻雜了這麼多塑膠片!”這段影片很快在TikTok上走紅,觀看量一度飆升至數百萬,引發網友熱議。
影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眾多網友表示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這種食品衛生問題。許多使用者在評論區分享了自己遇到類似問題的經歷。有一位使用者聲稱,自己在麥當勞購買的星冰樂中也曾發現過白色塑膠片。

而另一名網友透露,他在Cold Stone購買的奶昔裡找到了一整塊帶有包裝紙的Butterfinger碎片。還有人提到在Chili’s餐廳喝冰凍瑪格麗塔時,意外發現攪拌機的碎片混入飲品中。
此外,TikTok上的一些前星巴克員工也分享了他們的看法。有的員工指出,這些塑膠片可能來源於製作過程中的疏忽,比如某些瓶蓋或機器的零部件脫落。
甚至有一位自稱星巴克員工的網友猜測,這可能是燕麥奶瓶蓋的碎片。他表示自己從未見過類似問題,稱這事件實在是難以置信。

隨著Bianca影片的爆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食品飲品中塑膠異物的潛在健康風險。雖然這些碎片表面看似無害,但硬質塑膠片如果被誤食,可能對人體消化道造成直接損傷。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報告,微塑膠——尺寸小於芝麻粒的塑膠顆粒——已在人體血液、肺部、腸道、胎盤甚至母乳中被檢測出,微塑膠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環境健康專家道格拉斯·沃克博士(Dr. Douglas Walker)表示:“儘管我們每年生產數百萬噸塑膠,然而對於微塑膠的健康影響我們知之甚少。這是一個相對新興的研究領域,仍然存在大量未解之謎。”
不過,他強調,直接攝入大塊塑膠碎片的健康風險更大,因為這些碎片對人體胃腸道可能造成物理性損傷,尤其是帶有尖銳邊緣的塑膠碎片。
微塑膠的危害尚在研究階段,但已有部分科學家指出,它們可能會引發人體的炎症反應,並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而在Bianca的事件中,這種硬質塑膠碎片可能會對腸道產生更直接的機械性傷害。因此,儘管微塑膠和大塊塑膠的健康風險不同,事件引發的擔憂仍讓公眾對食品與飲品安全產生更深的質疑。
事件曝光後,不少網友呼籲星巴克應對這起食品安全事件做出解釋,並採取相應措施。然而,截至目前,星巴克並未對此事件做出官方回應,令不少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產生動搖。

近年來,消費者在食品與飲品中發現異物的事件屢見不鮮,已逐漸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而Bianca的遭遇引發了進一步的思考:在社交媒體的傳播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監督力量逐漸增強,然而企業應對這類事件的態度與責任感顯然需要提升。
在過去10年間,星巴克以及其他知名餐飲品牌的產品中不時被發現各種異物,包括蟲子、金屬碎片甚至死蜥蜴等。這些事件暴露出食品生產環節的質量監控問題,也揭示出品牌對消費者反饋的重視程度。Bianca的經歷引發了對品牌信任的重新審視,也讓消費者對食品衛生的隱患有了更深的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