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論)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教導過我們: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在《衛星上天,紅旗落地:蘇聯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解體的》這篇文章中,我主要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分析了蘇聯解體的歷程,簡而言之就是:在政治上的表現為從“社會主義”變為“修正主義”,在經濟上的表現為從“全民所有制”變為“官僚所有制”。
同時,在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期,蘇共幹部貴族化、腐敗化、官僚化、世襲化嚴重。尤其是地方大區書記——赫魯曉夫“得位不正”為了拉攏地方大區書記下放了很多權力(尤其是人事任命權),導致地方諸侯化、貴族化;等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客觀上承認了地方諸侯的“世襲制”,即大區書記可以指定自己的繼任者,直接讓地方成了一個個獨立王國。
所以最後蘇聯死就死在了地方諸侯上,俄羅斯大區書記葉利欽、烏克蘭大區書記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大區書記舒什克維奇(“大區書記”是斯大林時期的稱呼,其實嚴謹一點他們的title是地方最高蘇維埃主席)三個人開個閉門小會就把蘇聯搞解體了,全民公投結果80%的人民要求保留蘇聯一點用都沒有。

以上內容是在上一篇文章中詳細講解過的,本文我們的關注點從【意識形態】層面轉入【人事關係】層面。對於政治人物來講,【人事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性因素。
就拿李達康來說,為什麼易學習和王大陸替他扛雷,因為他是趙立春的秘書,有所謂的“政治資源”,這就是【人事關係】的層面。但是他又拒絕了趙立春兒子在月牙湖修美食城的要求,因為這與他的【意識形態】層面的“政治理念”與自己的【派系】相沖突。侯亮平跟“漢大幫”的關係也是同理。
所以我們研究歷史和政治,第一要看【意識形態】即政治理念層面的問題,第二要看【人事關係】,不管是政治人物還是經濟人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註定要與這個世界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多種聯絡。

蘇聯的問題,除了【意識形態】層面的即上文所述的“修正主義”,還有一部分是【人事關係】層面的。其實這個鍋還是得斯大林來背——大肅反摧毀了蘇共原有的、健康的人才選拔體系,也讓“民主集中制”受到了特務政治的衝擊。結果就是,蘇共黨內的特務機關權力急劇膨脹。
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二戰之後又是冷戰,嚴酷的外部環境更加讓“特務機關”權力歷史級膨脹,戰爭的緊迫性也沒有給斯大林一個重建健康的布林什維克政黨的機會,黨內的民主集中制程式破壞後基本沒有有效恢復。再加上斯大林晚年有所怠政,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又是鐵廢物,戈爾巴喬夫說他是廢物甚至都侮辱了廢物,這個問題直到蘇聯解體時都沒有解決。
關於斯大林“大清洗”的是是非非同樣在上一篇文章中詳細講述過,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政治運動,各個不同派別、不同勢力都參與其中,正如那句“黨內無派”所描述的,這種亂局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講清楚的。本文只說一個影響深遠的負面效應——
大清洗破壞了蘇共內部的民主集中制體系,讓正常的列寧主義政黨中【組織部】為主軸的選拔人才的傳統模式受到了衝擊,再加上後來二戰和冷戰中“外部敵人”的威脅,讓蘇共黨內和蘇聯政府內部【特務機關】的權力無限膨脹。

於是,在斯大林之後的蘇共政治權力分佈中,鮮明的表現為兩大特務機關——“克格勃”和“內務部”的“輪流坐莊”。
正所謂“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同行就是冤家,克格勃和內務部在內部權力鬥爭中此消彼長,每一派上臺後都會打壓對手、擴張自己權力;另一派得勢之後又會層層加碼如數奉還。
於是蘇聯就在這種人事鬥爭中高度內耗,直到80年代另一大特務機構——總參情報局(格魯烏)透過阿富汗戰爭崛起,實在看不下去這兩派在“輪流坐莊”中內耗了,然後推出了一個開明派代表戈爾巴喬夫,於是就全完蛋啦。

簡單介紹一下蘇聯三大特務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就是大名鼎鼎、或者說臭名昭著的“克格勃”,這過於有名大家都知道就不做詳細介紹了。克格勃和內務部可以粗略理解為CIA和FBI——一個對外情報,一個對內情報,但也不能完全等同,後文中會詳細分析。
內務部,主管全國的警察系統——涵蓋交警、民警、刑警、經偵,尤其包括武警,所以是特務機關+武裝力量,可不能簡單理解為負責治安的部門。大名鼎鼎、或者說臭名昭著的“古拉格”就屬於內務部管轄的特殊監獄。
總參謀部情報局(格魯烏),是斯大林在二戰時設立、並在冷戰中後期崛起的特務機關,克格勃和內務部輪流坐莊互鬥,晚期伊瓦舒京蟄伏三十年運營的格魯烏崛起掌握權力,堪比德川老烏龜和司馬懿的隱忍能力,結果這貨隱忍三十年就推上來一個戈爾巴喬夫,實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我做了一張圖,簡單概括了兩大特務機構“輪流坐莊”的歷史,畫圓圈的就是領導人的基本盤,比如赫魯曉夫是克格勃,勃列日涅夫是內務部,安德羅波夫壓根就是克格勃頭頭上位,而戈爾巴喬夫是總參情報局大力支援的,葉利欽上臺是俄羅斯內務部賣命支援,普京則是一個克格勃遺孤……

看不太清無所謂,後文會詳細分析上表中的每一個人。
為什麼要把一些“副職”也要寫進去,因為在考察【人事關係】層面時“副職”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點政治經驗的朋友——不限於體制內,企業、高校、社會組織都算,不難發現:重要部門的領導可以是“山頭大佬”,但是副職往往是一把手的“自己人”。所以上表中重點列出了三個副手:伊瓦舒京、丘爾巴諾夫、茨維貢。
簡而言之,“輪流坐莊”——這就是政治的最終極奧義。

(一)赫魯曉夫時期(1954-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