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SUV霸主宣佈破產

一聲嘆息。
作者 I 楊文靜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國產Jeep時代遠去。
本週,Jeep品牌廣汽菲克管理人釋出公告——因廣汽菲克公司已無重整可能,經債權人委員會討論,管理人已經申請長沙中院裁定宣告廣汽菲克公司破產。至此,國產Jeep劃上句號。
這意味著,國產Jeep旗下的大指揮官、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俠等車型都將停產。再也沒有國產Jeep了,多少硬漢流下熱淚。
回想當年,Jeep帶著自由人和指南者打入中國市場,憑藉硬朗的外表,高強勁的動能,迅速俘獲國內一眾男性車主。最輝煌的時候,Jeep在中國市場拿下最強SUV的寶座,連續數年拿下了銷冠,2017年更是創下年銷22.2萬輛的神話。
然而,潰敗來得比想象中快。望著國產Jeep揚塵遠去的背影,令人唏噓不已。隨著自主品牌崛起,再加上國產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席捲,合資車企一個個走下神壇。中國汽車江湖,早已今非昔比了。
一代SUV霸主
最高一年賣22萬輛
在外界的印象中,Jeep車身上總是帶著揮之不去的冒險開創精神,有著一股征服的野性和快感,殊不知這一款車就是在硝煙和戰火中誕生。
“1941年,在二戰動盪和戰火中誕生的象徵人類無畏精神和創造力的偉大圖騰,Jeep——SUV開山鼻祖,迄今已有82年曆史。”開啟Jeep官網,這段簡介最先映入眼簾。
時間回到二戰期間,當年捲入戰爭的美軍向135家汽車製造商發出招標通知,尋求一款耐用度高、輕量化、好操作、可信賴及靈活的車型,班塔姆(Bantam)所提交的設計構想被選中,此後加以綜合改良,推出了第一款軍用Jeep車。從此,Jeep登上歷史舞臺。
那段時間裡,約有60萬輛Jeep以及Jeep改裝車型加入作戰行列。它們被廣泛應用於戰場各個角落,充當著偵察車、通勤車、運輸車輛等諸多角色,彼時一度流傳,“吉普開到哪裡,哪裡的勝利便會接踵而至。”
1945年戰火落幕,Jeep開始走向“民用”時代,Jeep被Willys-Overland註冊為商標,駛入平民百姓家。
歷經70多年風雨,Jeep從誕生至今雖然多次易主,但始堅持硬朗的風格和強大的越野效能,先後推出了大小切諾基、牧馬人、自由客、自由光、指南者等SUV車型,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千萬消費者的追捧,一舉奠定了SUV的霸主地位。
1983年,Jeep開始涉足中國。
彼時,北京汽車製造廠與隸屬於美國克萊斯勒集團的Jeep合作,開始在國內生產切諾基和部分三菱車型。後來因克萊斯勒集團被義大利菲亞特集團收購,北汽與克萊斯勒分道揚鑣,Jeep只能透過進口方式在中國銷售。
轉折點是在2010年3月,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以50:50的股比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約170億元,在湖南長沙成立一個合資工廠。直到2015年,廣汽集團、菲亞特集團、克萊斯勒集團三方宣佈擴大合資公司的合作協議:透過廣汽菲亞特實現克萊斯勒旗下Jeep品牌汽車國產化,公司也隨之更名為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廣汽菲克”正式誕生
隨後,廣汽菲克採用“進口+國產”的銷售模式,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俠三款SUV車型一炮而紅,2016年廣汽菲克銷量猛增至18萬輛,一路暴漲260%;2017年銷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2.2萬輛,同比增長57%。
“每兩分鐘賣一輛車”成為佳話,廣汽菲克一度定下目標:2022年Jeep系列車在華銷量要達到85萬輛的目標。
那是廣汽菲克最輝煌的時候。
大敗局
2018年,盛況急轉直下。
這一年,因燒機油等質量問題,Jeep頻頻收到車主投訴,但沉浸在SUV霸主地位的廣汽菲克並沒有在意。直到當年“3.15晚會”再度曝光Jeep的燒機油現象,一時間輿論譁然。
即便如此,Jeep官方仍然沒有正面回應。
事情進一步發酵,此前因給渠道壓貨,導致經銷商庫存深度不斷提高,燒機油事件後,庫存積壓使得事態更加嚴峻,最終引發經銷商退網維權。一系列狀況下,市場做出了最真實的反應——
2018年-2021年,廣汽菲克銷量分別為12.52萬輛、7.39萬輛、4.05萬輛、2.01萬輛,連續四年斷崖式下滑,成為廣汽集團銷量跌幅最大車企。2022年上半年更是慘淡,僅售出1800多輛汽車。
期間,廣汽菲克總裁穆安澤一度反思:“我們沒有很好地做出反應解決問題。這件事情拖得太久,影響到了我們品牌的形象。”然而為時已晚。
隨著銷量下滑,廣汽菲克的資產也嚴重縮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廣汽菲克淨資產跌至-3.31億元,首次資不抵債;到了2021年,廣汽菲克的淨資產只剩下200萬元左右,此時已經掙扎在生死線上。
儘管股東雙方多次嘗試輸血——廣汽集團曾在2020年和2021年提供5億元貸款和15億元增資,Stellantis集團也計劃注資5億歐元,但在銷量與負債面前,幾筆資金仍然彌補不了這個巨大的窟窿。
與此同時,股東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矛盾被搬上臺面是在2022年初,雙方因股權問題公開鬧翻。Stellantis集團單方面宣佈計劃將持股比例從50%增至75%,並表示“廣汽集團與Stellantis已同意交易的相關手續,但仍需經監管部門批准”。沒想到,廣汽集團當晚就回應稱:“此釋出行為未經我方認可,廣汽集團對此深表遺憾。”
常年內鬥讓本就運營維艱的公司更加焦灼。截至當年9月,廣汽菲克總資產為73.22億元、總負債為81.13億元,資產負債率達110.80%,資產已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這一年,廣汽菲克的生產線徹底停擺。
2022年11月28日,廣汽菲克宣佈進入破產清算程式。
但清算曆程也不順利,據廣汽菲克管理人官方披露,核心資產進入破產程式後,先是嘗試對接洽談了幾家意向投資人,“雖經多方努力,但未能達成確定投資意向”,隨後,又將核心資產掛網拍賣,起拍價從19.15億元跌至9.92億元,五次掛網均因無人報名而流拍。
“曾經是長沙最好的工廠,沒有之一。”有人感慨。然而如今核心資產已經吸引不了任何人,“五次流拍、9.9億無人問津,讓人唏噓。”
兩週前(6月27日),長沙中院正式裁定廣汽菲克破產的訊息披露,在法律程式上為這場長達兩年半的破產畫上了句號。至此,國產Jeep的故事講完了。
合資車時代遠去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
廣汽菲克的遭遇,某種程度也是中國合資車企境況的縮影。
時間回到1983年,北京汽車製造廠與AMC(美國汽車公司)在人民大會堂簽下一份合同。此後,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第一家合資公司誕生。
隨後大眾、豐田、本田等一大批合資企業進入,開啟一個轟轟烈烈的中國汽車產業時代。
那是經濟蓬勃發展的八十年代,合資公司代表著先進的技術、先進的制度和管理。1984-1998年期間,中國一口氣成立了10多家整車合資企業,累計引進外資超120億美元。
到了2000年,合資車企已經佔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超80%的份額,僅大眾品牌年銷量就突破百萬輛。彼時“得合資者得天下”成為行業鐵律,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常年霸榜納稅百強;廣州甚至為吸引本田投資專門調整城市規劃——那是合資車企的黃金年代
然而2014年起,國產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蔚來、小鵬、理想汽車三大巨頭應運而生。從2015年到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一舉從33萬輛飆升到900多萬輛,全球佔比60%。局勢瞬間改變。
去年一場釋出會上,新晉勢力小米SU7釋出後24小時預訂量達8萬臺——這個數字相當於北京吉普1985年全年產量的10多倍。
另一邊,合資車企困境一再突顯——廣汽三菱資產負債率一度接近100%;東風雷諾成為首個撤出中國市場的歐洲品牌,武漢工廠成了嵐圖汽車智造中心;長安鈴木銷量急劇縮水,日方 1 元甩賣 50% 股權離場;北京現代的重慶工廠掛牌流拍三次,起拍價從36億降至11億仍無人問津……
幾乎市面上大多數合資車企,都不同程度經歷著廣汽菲克的至暗時刻。根據乘聯會資料顯示,2023年主流合資品牌在華市佔率首次跌破50%,而同期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市佔率從16%躥到56%。
燃油車時代,發動機、變速箱兩大件築起的護城河,在電池和智慧化面前幾乎被一夜填平。2025年3月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一句“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先全球35年”,瞬間點燃全場。
回想40年前,一紙合約開啟了中國的汽車時代,40 年後在同一片土地上,新能源車牌的綠色已經悄悄覆蓋了燃油車時代的藍色。
一個時代落幕,另一個時代開啟。向法院申請破產後,廣汽菲克位於廣州的工廠基地被廣汽埃安接手,成為純電動車生產中心,那是廣汽菲克的最後一塊資產。
歷史總是帶著一絲宿命感的輪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