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我懷孕之後,媽媽就帶著老家的貓咪搬來和我一起住,加上我自己也養了一隻貓,我家裡就有了兩隻貓——媽媽帶來的大貓十一歲,是一隻體型巨大的美短公貓,我自己養的小貓兩歲,相比較大貓是個身材緊湊的英短公貓。
當決定要把大貓一起帶過來的那一刻起,我和我媽對兩隻貓咪能否好好相處的擔憂就沒有停止過。實際上他們曾經見過彼此一次,那時候小貓才幾個月大,頑皮得很,經常不知天高地厚地抱住大貓脖子就咬,大貓咪脾氣好,雖然肉眼可見地煩。但大貓不記小貓過,也只是躲著,沒有兇或者回擊他。而這次見面,小貓已經長大了,這時候突然有一隻比自己體型大得多的公貓(雖然兩隻貓都已經絕育了)來到自己獨佔了兩年的地盤,我們都擔心他會因為本能的領地意識排斥大貓從而沒辦法友好相處。

從大貓到達我家出貓包的那時起,我們的目光就幾乎就沒有從他們身上移開過了。剛開始,只見大貓自顧自地滿屋子來回巡視,對我、我媽和小貓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小貓則出乎我們意料一點沒有排斥大貓,反而顯得非常興奮,眼睛瞪得渾圓,同樣對我和我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跟著大貓在家裡滿屋子走來走去。偶爾小貓湊大貓太近,大貓轉頭就是對他一口哈(貓咪用“哈”聲來表示警告),他也不回哈,只是繼續情緒高漲得跟著大貓,似乎在說,“哥哥哥哥,你要去哪兒呀,我們一起玩吧,這裡可好玩啦”,像極了天性愛玩的小男孩,一直孤孤單單,突然有一天家裡來了一個哥哥今後要一起住,可以一起吃飯一起玩耍了,開心得不得了。
看到小貓不排斥大貓,我們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大半,而接下來一兩天大貓也慢慢適應了新環境,不再來回踱步。接下來,看他們日常相處(包括打架),成了我和我媽的每日樂趣。

《貓侍》劇照
我們最愛看兩隻貓打架。小貓畢竟年紀小,過於調皮,經常招惹大貓,體型雖不大可膽子賊大,經常不動聲色靠近大貓然後突然抱著他腦袋啃。剛開始大貓本著其高尚品德,對此種挑釁行為只是哈一下表示警示:本喵神聖不可侵犯,爾等快快退下,但小貓對此充耳不聞,迎哈而上,繼續抓抓大貓的尾巴、碰碰他的爪子。總之作為貓咪最討厭被人類碰哪裡,他就要碰大貓哪裡。如此這般幾次之後,大貓發現做君子不頂用,於是乎開始調整策略,也開始用武力回擊。
於是乎,兩隻貓貓在打架過程中都得到了格鬥能力的迅速提高:大貓會利用體型優勢,透過站起來對抗的方式一把壓倒小貓;而小貓則是憑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小機靈鬼的特質,用各種假動作來迷惑大貓,虛晃幾招,以此也能在格鬥過程中多得幾分。
除了打架的其他方面,也能發現許多令人感到溫暖和欣慰的地方,比如小貓喜歡用大貓的貓砂盆,大貓對此沒有表達過不滿,如今兩隻貓咪共用一個貓砂盆,有屎一起拉,誰都不嫌誰臭;大貓吃東西習慣性剩下一半,小貓咪胃口好,吃完自己的那份,看大貓食盆裡還有,就繼續吃完一點都不浪費,有飯一起吃;兩隻貓互相去對方的窩裡待著,各自也毫無意見,一隻佔了地盤,另一隻就默默在旁陪伴,有窩一起睡……如此等等,這些日常且平凡的細節讓我和我媽都由衷感慨,世界真是美好。
看貓咪們的生活美好,當然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美好,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實在不少。

《咕咕是一隻貓》劇照
有一天,因為我的一些個人事務,我和我媽大聲爭論起來,我媽覺得我事情處理得很沒出息,劈頭蓋臉把說了我一通。我委屈到不行,沒收住地大哭起來。這時候,我餘光發現大貓正著急地向我走過來,他看看我媽再看看我,在努力搞清楚情況,又朝著我和我媽各叫了兩聲,似乎在說你們都聽貓貓我的,誰也別說了,誰也別哭了。
接著,他溫柔地用他毛刷般的舌頭貼著我舔了我的手——小舌頭燙燙的,像是一條溫熱的毛巾。實際上,大貓從小養在我媽身邊,我一年才回去幾次,他看我大概就像我看家裡某個不常走動的外地親戚一樣。而當我此時哭泣時,他能夠不怕不明狀況的爭吵現場,主動過來安慰我,我一下子心裡有了力量止住了哭泣——連貓咪都如此關愛我,我媽雖在指責我但我知道她只是愛我心切,我有什麼理由委屈自己呢,我憑什麼不愛自己呢?我的貓貓給了我無窮的力量。
不養貓咪(或者狗狗等等其他小動物)的人可能會好奇,養貓咪要花錢、花精力,他們在家拉屎很臭,會把貓毛弄得滿屋子都是,這麼多人尤其是現代年輕人愛上養貓是為什麼呢——當我們在養育貓咪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呢?

《寵愛》劇照
我想,養育貓咪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把我們自己重新養育一遍。我們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獲得以及未獲得的愛投射到他們身上,允許他們可愛的同時也允許他們犯錯,允許他們不完美而不受任何人的責備。
小時候打翻了盤子會受到大人責備,以至於長大之後遇上同樣的場景也不禁害怕。成為大人的我在當小貓打翻什麼東西的時候,只會關心他有沒有因此受傷或受到驚嚇,摸摸他的小腦袋和小爪子,像哄小孩一樣哄哄他,這何嘗不是我在哄小時候的我自己呢。
養育像是一面鏡子,我們在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時,會無意識映射出自己未被療愈的成長片段,透過無條件去愛他們,我們實際上在重構自己的情感模式。當我們以為我們在養育他們時,他們也在撫平我們內心的缺失。而當他們天真地喵喵叫,溫暖地貼貼以及充滿關心地舔舔時,我們又何嘗不是在這些樸實的感情連線中感到強大的療愈力量。養育,或許從來都是一種雙向的救贖。

排版:布雷克 / 稽核:雅婷

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
徵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個人故事必須為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影片均可),且願意接受核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核實本人真實職業資訊、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詳細徵稿要求請點選👉【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長期徵稿】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