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對烏軍援,特朗普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全文1826,圖片8張,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當地時間7月10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美國沒有做出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政治決定。
而就在7月1日,美國國防部才剛剛扣留了一批原定運往烏克蘭的武器,這讓烏克蘭頗感意外。很快,特朗普遭到了各路盟友的口誅筆伐。
焦慮的澤連斯基在4日撥通了特朗普的電話,得到的是特朗普甩鍋式的回答:自己對此事不負有責任,不清楚五角大樓何人做出“暫停對烏軍援”的決策。

言下之意這是國防部的決策,和他本人沒有半毛錢關係。
不過這次的恢復軍援倒是特朗普本人授意下令的,前幾天在白宮和內塔尼亞胡共進晚餐時他就已經表示,對於烏克蘭“我們會送出更多武器,他們需要自衛,現在遭受攻擊非常嚴重”。
這一突如其來的政策反轉,讓此前積極推動停援的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和國防副部長科爾比處境十分尷尬。

畢竟暫停軍援這種“醜聞”是國防部的鍋,恢復軍援就是他特朗普一個人的功勞了,只能說特朗普這先甩鍋後邀功的變臉速度也是沒誰了。
這一事件再次表明,特朗普的行事風格無法預判,即便是他最親密的幕僚也很難掌握其真正意圖。
“美國優先”在實際操作中,更多地取決於特朗普個人當時的主觀臆斷,而非一套穩定、一致的政策邏輯。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特朗普朝令夕改、光速變臉的呢?
一方面,是因為特朗普對普京開始出現些許不滿。
7月3日,他與普京又通了一次話。具體聊了什麼尚不知道,只知道聊完之後特朗普挫敗感很重。之後短短一天內,他兩次將矛頭指向普京:坦率地說,我對普京總統沒有收手感到失望。”當晚他進一步批評道:“我對普京不滿意。如果你想知道真相,普京對我們說了很多廢話。他一直對我們態度很好,但結果毫無意義。

在此之前,特朗普可是一直嘗試以外交接觸和經濟好處打動普京。而現在,他已經意識到俄烏衝突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開始著急了。
同時,特朗普也面臨來自北約盟友的壓力。西方盟友要求美國繼續支援基輔,因為其他盟友的實力無法給烏克蘭提供實質性援助。
如7月9日夜間,俄軍對烏克蘭多座城市發動又一輪大規模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一天之內,空中目標數量達到最高值,共計741個。而能夠抵禦這波強悍攻勢的,只有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愛國者”防空系統。

眼下正是美國和歐盟關稅談判的關鍵時刻,特朗普不希望因為暫停軍援而落了歐洲人的口舌,使得自己處於談判的下風。
畢竟現在美國只和三個國家達成了協議,而且幾乎都沒有嚐到甜頭,特朗普不願意自己在和歐盟的談判中再碰一鼻子灰。
那恢復了軍援,就意味著特朗普已全面倒向支援烏克蘭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此次恢復軍援,嚴格意義上只是恢復到拜登政府晚期,特朗普上臺初期那種“邊供邊減”的節奏。
現在援助烏克蘭的武器,實際上早在特朗普上臺時就早已批准,只是按流程繼續發放,履行相關合約,並且會在2026年底前逐步用盡。

除此之外,特朗普沒有任何新推出的對烏軍援計劃。
自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他就沒有批准任何新的對烏援助。
國會去年透過的幾百億美元援烏資金,也沒有實質性動用。共和黨主導的國會更沒有撥出新的資金。在特朗普最近簽署的“大而美法案”中,也沒有提到對烏援助。
甚至在常規國防預算中,原本屬於烏克蘭的援助,也將根據2026財年預算被進一步削減。
畢竟,累累升高的債務危機已經讓美國深陷自顧不暇的泥潭當中。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特朗普既不想投入更多資源幫助烏克蘭贏得戰爭,但也不想烏克蘭在他任內崩盤。
他擔心,如果烏克蘭戰敗,那對美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將比當年阿富汗撤軍更嚴重。當年拜登正是因為阿富汗的美軍“狼狽撤退”至今形象受損,特朗普也一直拿這事攻擊拜登。
因此這次他突然變臉恢復軍援,更多的是不想背鍋,維持現狀,至於烏克蘭人民的生死,不是他所擔憂顧及的。
同時,也是向俄羅斯再次表明,美國不會輕易放棄烏克蘭,給俄羅斯施加壓力,繼續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利益。
實際上,對特朗普而言烏克蘭是一個可以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商品,他透過不斷調整對烏政策,從而試圖贏得利益交換的談判。

不過俄羅斯也精明著呢,一直很清楚美國的意圖,一直靜觀美國其變。
而不管是軍援的暫停還是恢復,對烏克蘭來說,自己都無法左右這場大國博弈。與其在一個出爾反爾的人身上完全押上國家的命運,不如早點認清現實,在談判桌前理性、務實一點。否則最後被美國拋棄,更贏不得談判所需的籌碼。
留給烏克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