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24日是俄烏衝突爆發三週年,原本慷慨援助並願意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的美國,如今卻開始與俄羅斯眉來眼去,試圖一起逼迫烏克蘭就範。
馬斯克更是直接在X平臺上一錘定音,“澤連斯基被開除了”!

正如美國資深政客基辛格所說的,“做美國的敵人很危險,做美國的盟友更致命”。當美國的“慷慨援助”悄然變成烏克蘭頭上的“鉅額欠款”時,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澤連斯基的“辭職威脅”:犧牲自己,還是以退為進?
“如果為了烏克蘭實現和平,真的需要我離職,我願意。如果開出條件,我也可以用離職換取烏克蘭加入北約。”當地時間2月23日,澤連斯基在基輔舉行的論壇上撂下狠話。

一邊是特朗普政府“催債式”的礦產協議談判,一邊是澤連斯基“寧死不籤賣國條款”的強硬表態。這場博弈,不僅是俄烏戰火的延伸,更是為了利益赤裸裸的撕扯。
一方面,是奚落西方承諾。現在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特朗普早在2月12日與普京通話時就直言“烏克蘭加入北約不現實”,而俄羅斯也始終將此視為“紅線”。澤連斯基的辭職承諾,更像是向西方喊話:“你們連這點安全保障都不給,還談什麼支援烏克蘭?”
另一方面,澤連斯基的“犧牲論”直指美國施壓。特朗普近期多次炮轟澤連斯基是“未經選舉的獨裁者”,甚至暗示烏克蘭應提前大選(儘管烏法律禁止戰時選舉)。澤連斯基的辭職表態,既是對特朗普的回應,也是向國內民眾展現“捨己為國”的姿態。
但問題是,“破釜沉舟”的辭職真能換來和平嗎?

俄軍仍在頓涅茨克、赫爾松等地猛攻,澤連斯基一邊宣稱“烏軍能打擊俄境內1700公里目標”,一邊卻不得不承認“俄羅斯一夜發射267架無人機創紀錄”。
這場“以退為進”的政治秀,更像是絕望中的掙扎。
美國“援助”變“欠款”:5000億美元礦產大單背後的算計
如果說澤連斯基要辭職是打“悲情牌”,那麼美國的“討債行動”則是赤裸裸的利益收割。
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統計,從2022年到2024年底,美國累計向烏克蘭提供了約1198億美元的財政、人道主義和軍事援助。而作為被援助方,澤連斯基卻表示烏克蘭僅僅拿到了其中的760億美元。
但特朗普卻堅稱“美國投入了數千億美元”,並要求烏克蘭用稀土、石油等資源“還債”,開價高達5000億美元。
真不愧是“商人出身”,特朗普看似“胡攪蠻纏”,實則“精明透頂”。這麼一操作,烏克蘭真的是連“底褲”也剩不下了。
對此,澤連斯基直接嗆聲:“美國的錢是贈款,不是債務!我們不會籤讓十代人還債的賣身契!”

這場“羅生門”的核心,是一份美烏礦產資源協議。根據草案,美國要求獲得烏克蘭50%的礦產開採權,包括鈦、鋰等戰略資源。
但這哪是協議?分明是殖民條約!
事到如今,被按在“砧板”上的烏克蘭也別無他法,只能乞求美國將“對烏安全保障”納入條款。但美財長貝森特卻冷冰冰回應:“協議只有經濟保障,沒有軍事承諾”。

更諷刺的是,烏克蘭最值錢的礦產區(價值7萬億美元)早已被俄軍控制。美國此時索要礦產,無異於讓烏克蘭“用別人的地還自己的債”。
難怪澤連斯基自嘲:“特朗普想要我們的礦?先幫我們把領土拿回來!”
不過,美國的“援助”從來不是慈善。況且,美國國會批准的1750億美元對烏援助中,大部分流向了本國軍工廠,讓軍火商賺得盆滿缽滿,而烏克蘭的礦產資源,正是美國綠色能源轉型和軍工生產的命脈。特朗普的“5000億美元要價”,實則是想用烏克蘭的礦填補美國供應鏈缺口。
目前的形勢已經十分明朗,美國一邊施壓烏克蘭停火,一邊又拒絕提供安全保障,擺明了想讓歐洲接手爛攤子。正如特朗普顧問所言:“美軍不會為烏克蘭流血,但礦產必須歸美國”。
現實很骨感。在這場決定烏克蘭十代人命運的“豪賭”裡,美國不願出錢,歐洲自顧不暇,烏克蘭註定輸掉底牌。

烏克蘭的困局:在美俄夾縫中尋找生路
三年來,烏克蘭的生存策略始終是“用西方的錢拖垮俄羅斯”,但如今這條路已走到盡頭。
在軍事上,烏軍稱“擊退俄軍多次進攻”,但俄國防部宣佈“摧毀烏軍大量坦克彈藥庫”。雙方戰報真假難辨,但戰線僵持不下的事實證明,沒有西方持續輸血,烏克蘭撐不過三個月。
在外交上,特朗普一邊與普京“哥倆好”地討論停火,一邊對澤連斯基擺出債主嘴臉。歐盟雖承諾1310億美元援助,但內部早已分歧重重。

在經濟上,烏克蘭GDP縮水40%,工業基礎被毀,唯一能拿出手的礦產還被美國盯上。澤連斯基的“礦產資源審計”,更像是在拍賣自家遺產。
俄烏衝突三週年之際,澤連斯基的辭職威脅、對“5000億美元要價”的拒籤、與特朗普的談判拉鋸……這些看似強硬的姿態,終究掩蓋不了一個殘酷現實:小國完全依附美國,最終換來的很可能是國破家亡。
當美國的“援助”徹底變成本國的“欠款”,烏克蘭的未來,還能押注在誰的“仁慈”上?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