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對烏軍援問題上的突然轉向,下面是西方媒體的分析,發上來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特朗普為何突然恢復對烏軍援?
月初,美國突然叫停對烏克蘭的軍援,一度引發烏方和歐洲盟友的震驚與不安。但就在7月7日,特朗普又突然改口,宣佈恢復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他在白宮宴請來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表示:“我們會送出更多武器。他們需要自衛。現在遭受攻擊非常嚴重。”幾小時後,五角大樓正式確認將提供“額外的防禦性武器”。
這一突如其來的政策反轉,讓此前積極推動停援國防部長皮特·黑格塞斯和國防政策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處境尷尬。
此前,五角大樓曾宣稱叫停軍援是為了“審查庫存”,確保美國自身的國防需求。發言人帕內爾當時強調:“我們不能把武器送到全世界每個地方。”然而,這種說法有些站不住腳。的確,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防空系統上庫存緊張,尤其是“愛國者”導彈等高階裝備。但這次恢復援烏的防空導彈主要來自軍火製造商的新生產線,而不是從美軍現役庫存中抽調。此外,美國並沒有中斷對以色列的武器供應——而美以剛剛在與伊朗的12天戰爭中大量動用了防空攔截彈藥。
現在帕內爾仍表示,對全球軍援的評估“仍在進行中”,這是“美國優先”戰略的一部分。這或意味著,未來仍可能有一部分對烏援助被叫停。但不管怎麼說,特朗普的這一突然轉向,顯然讓五角大樓的高層頗為難堪。據傳,特朗普在7月4日的一通電話中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坦言,他此前並不知道軍援已經被暫停。
這一事件再次表明,特朗普的行事風格無法預判,即便是他最親密的幕僚也很難掌握其真正意圖。“美國優先”在實際操作中,更多地取決於特朗普個人當時的判斷,而非一套穩定、一致的政策邏輯。
這次轉向或許也反映出,特朗普對普京開始出現不滿。他在北約峰會上表示,“老實說,我對普京總統至今仍未停火感到失望。”此前他一直嘗試以外交接觸和經濟好處打動普京,現在特朗普終於有點狗急跳牆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特朗普已全面倒向支援烏克蘭。此次恢復軍援,嚴格意義上只是恢復到拜登政府晚期那種“邊供邊減”的節奏。也就是說,現在送往烏克蘭的武器,實際上早在特朗普上臺前就已批准,只是按流程繼續發放,並且會在2028年底前逐步用盡。
更值得關注的是,自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他沒有批准任何新的對烏援助。國會去年透過的幾百億美元援烏資金,並未實質性動用。共和黨主導的國會也沒有撥出新的資金。在特朗普最近簽署的那項“大法案”中,也沒有對烏援助。甚至在常規國防預算中,原本屬於烏克蘭的援助,也將根據2026財年預算被進一步削減。
換句話說,特朗普既不想投入更多資源幫助烏克蘭贏得戰爭,也不想烏克蘭在他任內崩盤。他可能擔心,如果烏克蘭戰敗,那對美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將比當年阿富汗撤軍更嚴重。而拜登正是因為阿富汗的“狼狽撤退”至今形象受損,特朗普也一直拿這事攻擊拜登。他之所以突然恢復軍援,很可能是不想背鍋。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