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你的詞彙量和哪個總統的一樣大?川普還是….

本文轉載自
微信公眾號:瀟峰學長
ID:xuxiaofeng600
對背單詞老是沒什麼感覺?背了忘,忘了背?知道應不應該這樣繼續下去?
那麼,多大的詞彙量算大呢?我們需要多少詞彙量?我們需要背哪些詞彙?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普通美國人的詞彙量。
 20歲普通美國人的詞彙量 
一個普遍的說法是,20歲這個年齡段的美國人平均詞彙量達到42,000個,而這是個什麼水平呢,這個資料是否準確呢?
一位自然語言的學者Kim在他的部落格上釋出了一篇文章,How Many Words Does The Average Person Know?
文章提到,在美國社會有一個普遍的觀點,即普通說英語的成人的詞彙量水平在20000到30000詞。而真正日常使用的只有20000詞不到
另一家研究機構在16年發表的報告也提到,除去一些專有詞彙,片語或者衍生詞,普通美國人大概在20歲前詞彙量水平能達到42000左右,這個資料基本是有一定說服力的
那麼美國的成年人和小孩子有多大的差距呢?
其實在小孩子成為大人的時候詞彙量水平並沒有增加太多。
——這也是母語和非母語speaker的差距所在
當研究人員對小孩子和成年人理解的詞語進行分類時,他們發現大多數青少年詞彙中缺少的其他詞語只是他們所知道詞語的修飾版本
用中文來舉例吧。比如,小孩子知道“狗”這個詞,但是成年人知道更多不同型別的狗的名字,比如泰迪、博美犬、比熊、吉娃娃、約克夏、巴哥、柯基、小獅子狗、短毛臘腸、京巴、貴賓犬、牧羊犬等。
再比如說,小孩子知道“吃”這個詞,而成年人則知道不同型別吃法的詞,比如炒、爆、熘、炸、烹、煎、溻、貼、瓤、燒、燜、煨、焗、扒、燴、烤、鹽焗、燻、泥烤、汆、燉、熬、煮、蒸、拔絲、蜜汁等。(好餓,編不下去了…)
美國總統們的詞彙量
這個問題的資料中包含著一個有趣的事實。先放一張圖:
有美國教授研究過總統的詞彙量,透過一些公開的演講和檔案資料(當總統太不容易了,詞彙量水平還要被judgehhh。)
卡內基梅隆大學語言技術學院(LTI)的研究人員Byron發現,大多數總統候選人詞彙水平在6-8年級水平
這些候選人與前任總統的比較顯示,林肯總統超過了他們的所有成績,而喬治W.布什總統的5年級語法甚至低於特朗普。
所以其實我們能看出,對於普通美國人來說,詞彙量大小,水平高低並不會對生活或工作產生很大影響。詞彙量大可以當劇作家,莎士比亞可能是大家公認的詞彙量最高的人,雖然他自己在作品裡創造了很多詞,而詞彙量不高的可以當總統啊😂
在開頭的時候有提到,美國人日常使用的詞彙不超過20000個,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網站,是使用頻率最高的3000個英文單詞,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這些單詞的意思自己是不是都知道啦~
http://www.manythings.org/vocabulary/lists/l/
順便推薦一下這個測詞彙量的網站吧,誰試誰知道~
http://testyourvocabulary.com/
詞彙量大不如膽子大
我們知道,語言其實分為兩種能力,
一種是語法和詞彙能力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roficiency ),
一種是交流能力
(Communicative Proficiency)。我們中國的英語教育注重的是語法和詞彙能力而往往忽視了交流能力
從小學到大學連續學了十幾年英語,熟記各種四六級,雅思,託福,GRE,GMAT詞彙和語法,遇到外國人卻無法用英語簡單交流的小夥伴不在少數,甚至有些是考了雅思高分的留學生。
之前有句話很火,叫在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其實英語的應用和交流也差不多,GRE,GMAT萬詞不如膽子大。簡單來說就是要走出去舒適區(Comfort Zone),敢於去表達,去交流以及實踐
北京秀水街的霸氣女店主給我們做了完美示範,把外國人都問蒙了lol,影片火了以後,大家都被女老闆的英語水平震撼了。
“我問你,你想不想要?想要就給我個價!”
“首先,你要不要試穿?”
然後這位老闆開始了連環英語轟炸,讓老外措手不及:
“給我你心中的最佳價格!”“就你那200元沒有一家人願意賣給你喬丹的,你放心。”
“不是女士鞋,不是童鞋,更不是襪子!!!”
“你知道嗎?這是喬丹!喬丹!頂級品牌,不是拖鞋!”
“你是哪國人啊?”
“呃…讓我想想”
“你可能是個假外國人”
我們可以看到,在真實的表達場景中,詞彙和句型的複雜性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像之前提到的例子,大家聽美國總統 Trump演講時候是否覺得“我是不是遇到了一個假總統,說的假英語?”,自己以四級詞彙居然能完全聽得懂,比如用來用去”Great great man, I like him,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他用的都是簡單到極致的語言,據不完全統計,川普的演講長達千多句話,卻只用了480個單詞
哲學中說“大道至簡”,其實日常交流中也是如此,能簡單的表達一般不用長篇大論,文縐縐,當然學術和商業場合對語言的精緻程度要求比較高。
我們在日常交流中,受之前應試教育的一些影響,說的時候往往想找到最漂亮的詞彙和句型(高考作文中就是好詞好句的堆積)和最完美純正的發音,而忘了其真實作用在於最快最高效表達那一刻的感情
這種完美主義往往導致在真實交流場景,無法自然表達,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來。其實很多口語是不符合嚴格的語法的,而是為表達而生,後來逐漸才成為習慣用法。
所以詞彙量雖然越大越好,可不要“貪背”哦,關鍵是自己真正消化了多少
Reference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8/
https://www.cmu.edu/news/stories/archives/2016/march/speechifying.html
http://reap.cs.cmu.edu/Papers/Technical_report_16-001_Schumacher_Eskenazi.pdf
悠年公寓首家落地洛杉磯,
是一家屬於年輕海外華人的社交公寓。
我們致力於打造最大的華人留學共享社群,
以共享空間為設計理念的悠年公寓
歡迎你的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