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瀟灑離世,關於她的誤解會停了嗎?

瓊瑤走了的訊息,猝不及防。
更震撼的是,她選擇了自殺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留下的遺書裡,她寫道:
各位親愛的朋友知音們,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回望她這一生,充滿著「任性與自我」,一切都按自己的喜惡而活。
曾有過旁人無法觸及的輝煌,也有過被眾人不解並抨擊的日子。
如今,往事都已隨風而去。
雖然已經很久沒有見到瓊瑤公開的訊息,但從這封遺書中,還是可以窺得一些她晚年的生活:
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
萬一不行,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為生」的「臥床老人」
老之將至,一生灑脫自由慣了的瓊瑤,或許也無法抵禦身體病痛的苦楚,所以選擇了這種方式與世界告別。
但在彌留的最後之際,她還是用最誠摯、輕快的語氣告訴所有的年輕人:
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援,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
親愛的你們,要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別錯過那些屬於你的精彩!
明明是件極悲傷的事,但瓊瑤的遺書中卻如此清醒、歡快,以至於讀起來都有股豪情。
過去那些年裡,瓊瑤曾經歷過陪著丈夫走完人生最後光景的時刻,見證著丈夫從不認得自己的臥室,到不認識她;
如她所恐懼那般,在最後成了「臥床老人」,自此,她開始有了對死亡的思考。
我看著他一點一點流失掉…
就在一週前,她還曾在社交平臺懷念亡夫,發出他在病榻上的照片,配文「不如歸去」。
記憶中的瓊瑤阿姨,早就已經變成了瓊瑤奶奶,提不起筆的歲月裡,她的作品還在播放著,但名字已經漸漸在觀眾心中淡化。
去年六月份,在瓊瑤創作60週年演唱會上,她曾有過短暫的露面。
還有她和林青霞的合照,看起來精神狀態還很不錯。
但事實上,她的身體狀態其實不那麼理想。
今年四月份,她在社交平臺上釋出了《我有一片天》的影片,隨即表示:
你們一定要仔細看這首歌,仔細看每張配圖,然而分享給你們的朋友。
因為,我將慢慢淡出社交平臺了,以後想看到我這樣的影片,恐怕不容易。
原因則是,時常瀏覽社交網路平臺會傷害視力、體力,又可能會耽誤睡眠。
年初的時候她還曾透露自己閃到了腰,處於坐立都難安的狀態之中。
與愈發困擾的身體狀態相對應的,是持續處於爭議中的晚年。
老年階段的瓊瑤,雖然手握多部經典著作,卻並不如同時代作家那樣受人尊敬,反倒時常處於負面新聞中。
三觀不正、個人作風有問題、臺詞炸裂……
很多人看不到瓊瑤的近況了,卻仍能聽到關於她的罵聲。
瓊瑤的爭議並非捕風捉影。
關於她和丈夫的相愛經歷,曾是她人生抹不去的黑點。
瓊瑤的第一本小說《窗外》,描寫的是一段師生戀,據說原型是自己的初戀——年齡差二十多歲的語文老師。
這當然是一段不合適的感情,彼時的瓊瑤不過是個高中生,瓊瑤母親二話不說,舉報了這位老師。
有些問題看似表面解決了,實則根深蒂固的東西還沒有清理乾淨。
因為《窗外》,瓊瑤認識了出版社的社長平鑫濤。
出於對瓊瑤這顆「雜誌社搖錢樹」的關心,平鑫濤希望瓊瑤能專職於寫作,還為她在臺北租了房子,請了女傭。
感情似乎順理成章地發展出來,時間似乎也沒什麼問題了,但很顯然,人還是不對。
平鑫濤此時是有家室的,瓊瑤無疑是這段關係中的第三者。
起初她也拒絕過平鑫濤的追求,但平鑫濤吃準了她這個文學少女骨子裡的浪漫情懷,以一齣勢要開車奔向懸崖的橋段,將瓊瑤留了下來。
兩人就這樣不清不楚地保持著關係,她給平鑫濤寫的情書還被原配發現:
窗外正稀里嘩啦下著小雨,你來了,寂寞就從門縫裡出去。
後來平鑫濤原配不堪其擾,退出了這場糾纏,瓊瑤和平鑫濤如願結婚,而後相伴40餘年的光景。
如果這是一段文學故事,那必然是很吸引人的,但這是現實,有人的家庭從此被毀。
也因此,瓊瑤揹負了「小三」的罵名,然而與此同時,她並不在意外界的看法,甚至將自己的愛情觀寫入作品中。
《情深深雨濛濛》裡,何書恆一句:
我不是天下唯一一個為兩個女人動心的男人吧。
《新月格格》裡:
我不是來拆散這個家的,我是來加入這個家的。
讀者和觀眾們後知後覺,創作多年後終於掀起考古吐槽大潮。
在她的作品中,也總能看到「愛情大過天」的橋段,比如《一簾幽夢》裡那句如今讀來不可置信的臺詞:
那個時候的你,只不過失了一條腿,紫菱呢,她為你所割捨掉的愛情。
而她本人也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直言:
愛情在我生命中,一直都是我的主宰。
瓊瑤很「任性」,她從不做大家認為對的事。
她也很「自私」,只做自己想做的,寫自己想寫的,至於如何評判,都是別人的事。
愛她的人,著迷於她的坦率。
厭惡她的人,批判她的三觀。
但她自己,從不在意。
瓊瑤的「自私」其實不是成功之後的弊病,而是來自不被關心和愛護的童年。
那是一個動盪的時代,瓊瑤跟著父母,從四川到湖南,再到廣西,四處逃亡。
顛沛流離是生活的常態,更極端的情況下,父母還曾想過帶著她跳河,多虧了她奮力喊出的「媽媽」,才讓父母回心轉意。
後來到了臺灣,日子才逐漸安定下來。
或許是因為童年太過波折,瓊瑤的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父母不願聽她的解釋,總在責罵她的愚笨。
與她相比,更為優秀的兄弟姐妹則包攬了父母所有的關注與愛意。
她曾無數次渴望父母能理解關心自己,終究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像小說中的紫菱一樣,只換回一句句施壓:
考不上大學,不是你一個人的失敗,是全家人的失敗。
她曾嘗試過吞安眠藥自殺,好在發現及時,搶救了過來。
再看她後來常尋求愛情的庇佑,或許也不過是因為,她從未得到過原生家庭的愛護。
也正是這個原因,她筆下的女主,都很具有浪漫色彩,即便被人所詬病,也一定要隨自己的心意而活。
刨除爭議人物,她也因此塑造了很多很精彩的女性角色。
《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那樣自由有靈氣的女性,再老氣橫秋的人,也得為她的天真和俠義所折服;
和紫薇之間的女性友誼,更是互相支撐、相互信任中成長起來的。
《一簾幽夢》裡也不全是槽點滿滿的臺詞,還有活潑可愛但功課不那麼出眾的女主汪紫菱。
讓觀眾知道,不是隻有最優秀的女性才可以成為故事的主人公。
以及《水雲間》裡的汪子璇,看起來她在前夫和追求者之間挑選誰來當孩子爸爸的情節過於「癲」;
但與此同時,她可以選擇做單身母親,孩子隨母姓的情節,又如此超前。
以及,女性成為主角,並不意味著要當一個道德完美的「花瓶」。
告別瓊瑤很多年後,我們才發現,如今竟然再難見到這樣有血有肉,不完美但很真實的女性角色。
她的作品陪伴著一代女性的童年與少年,在萬千以男性為主角的文學史詩中,開拓出一片以女性敘事為主線的天地。
她雖然很喜歡誇大愛情在生命中的分量,卻甚少美化、慕強男性角色。
以「你真的相信女人生來就該如此嗎?把我們的一輩子,就交給聽天由命這四個字」的臺詞,痛擊父權社會的壓迫。
一批又一批女性在這樣「離經叛道」的觀念中成長,也逐漸摸索出如何為自己而活的「任性」。
如今她又隨著自己的心意選擇主動離開這個世界,這單純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從頭至尾不委屈自己。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輩子也稱得上瀟灑值得。
至於種種誤解或者吐槽,或許從今日起,都隨風飄去了。

▫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撰文丨姜姜
編輯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