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a自2022年開始進入“效率年”
過去兩年已經裁掉至少25000人

cr layoffs.fyi
最近,Meta又坐在了矽谷的風口浪尖上
效仿馬斯克,討好特朗普?
具體如何下滑檢視~
Meta,想“搬家”?
外媒最新訊息,Meta正在考慮將其註冊地從Delaware特拉華州遷至Texas德克薩斯州,據說這家科技巨頭還在考慮其它州,但目前尚未提交任何檔案。

cr Reuters
對此,華人碼農聚集的一畝三分地也有相關帖子參與討論:

cr 一畝三分地
大部分網友表示,Meta可能是在效仿馬斯克的Tesla,後者已經將特斯拉總部遷至了德州。也有人表示,小扎是在討好川普……

與馬斯克等許多科技界領袖一樣,自11月大選以來,扎克伯格就一直在支援特朗普總統和保守派的政策。比如向川普的就業典禮捐贈了100萬美元,還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和解了特朗普因2021年社交媒體賬戶被封號而提起的訴訟。

cr BI
至於搬遷是否會影響灣區或德州的房價?是否會造成灣區的就業機會流失?網友則表示:註冊地≠總部或office,註冊地原本就在特拉華州,對加州影響不大。


cr BI
Meta的一位發言人也表示,公司不打算將公司總部遷出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
據目前可蒐集到的資訊看,Meta的搬遷計劃主要涉及註冊地,大部分員工尤其是工程師團隊,會繼續留在加州。而且有網友表示,從去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hc都鼓勵去門洛帕克,公司招人是不會說謊的。

其實說白了,將註冊地搬遷至德州,大機率是出於公司戰略和稅務方面的考慮。畢竟德州擁有更為有利的法律和監管環境,特別是在稅收和公司治理等領域。
這對於尋求削減成本和精簡運營的公司來說,具有巨大吸引力。
也許有人要問了,Meta缺這點錢?(狗頭)
Meta黑色星期一,裁員進行時
Business Insider報道稱,扎克伯格一直在推動精簡Meta的員工隊伍,因為Meta正努力在生成人工智慧競賽中趕上競爭對手,或許需要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和相關投資,也就迫使小紮在其他地方尋求成本節約,比如裁員。
回顧一下,1月Meta宣佈了新一輪的裁員計劃,5%的“表現最差的員工”將被解僱,按照Meta 72,000的員工基數計算,將至少有3,600個工作崗位受到影響。
5%的裁員計劃,究竟裁了誰?
據路透社援引Meta人力資源主管Janelle Gale撰寫的內部備忘錄稱,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荷蘭的員工“由於當地法規的原因”將不會被納入裁員範圍,而其他十幾個國家的員工將在2月11日至18日期間收到解僱通知。
但對“基於績效”的裁員方式,一些Meta員工表示了懷疑:

cr BI
他們表示,自己在去年的年中評估中獲得了“At or Above Expectations”的積極評價,但卻在週一收到了解僱通知,因為他們的年終評級被降為“Meets Most”,這是Meta年終績效體系中最低的層級之一。
甚至有內部人士透露,財源物件包括高技能專業人員,其中有些被認為是“10X工程師”,以及Meta收購的高績效團隊的一部分。

來源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009929
換句話說,裁員好像和所謂的low performer沒有絕對關係,而是Meta為了重組資源而採取的戰略公關策略,旨在維護公司形象。
很多員工表示無法接受,因為優秀員工被裁掉,不得不帶著一個極其不公平的標籤回到就業市場。
Meta人力資源副總裁表示,本週開始通知受裁員影響的員工,亞太地區的員工首先收到通知,其次是歐洲、中東和非洲的員工,最後是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員工。受影響的員工在接到通知後,一小時內就會直接失去訪問公司系統的許可權。
據知情人士透露,Meta向美國受影響的員工提供了一份遣散費方案,其中包括16周的工資,以及每工作一年額外增加2周的工資。

cr BI
裁員後,Meta有何計劃?
Meta發言人表示,離開Meta後,這些員工還可以透過求職頁面重新申請職位。與往常一樣,在做出僱傭決定時,過去的表現會被考慮在內(這話給人一種你申請了也不一定要你的感覺…

與此同時,Meta貨幣化工程副總裁彭帆週五釋出了一份單獨的內部備忘錄,要求員工協助招聘Meachine Learning Engineer和其他“業務關鍵工程崗位”。彭帆表示,招聘流程將於2月11日開始,持續至3月13日。

cr usatoday
從官網看,Meta目前正在招聘大量職位,包括門洛帕克產品開放的高階軟體工程師,以及專注於新興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研究科學家領域的產品經理等。此外,其招聘頁面上還列出了AR/VR、人工智慧研究和基礎設施方面的職位空缺。

cr Meta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一下Meta官網,是否有適合自己的機會。WST也給大家整理了科技公司的最新面試真題,新增小助理回覆關鍵詞【科技】即可解鎖~

在裁員之外,Meta還重組了一些業務和部門。The Information訊息稱,Meta正在合併Facebook和Messenger團隊,由Facebook執行長Tom Alison領導新團隊,而Messenger負責人Loredana Crisan將轉到生成型人工智慧團隊。


cr BI
科技招聘動態,早規劃的留學生有福了
Meta最近採取的行動,尤其是引發了重大爭議的裁員行動,從另一個層面也預示著科技行業未來的潛在趨勢:傳統技術人員的過剩和對人工智慧專業人員的需求可能會成為一個共同的主題。
這種轉變往往會在整個科技行業產生連鎖反應,因為行業巨頭會開創其他人效仿的先例,像Google、Amazon、Microsoft最近都進行了類似的裁員。這都說明了科技行業內部的一個關鍵轉變,即傳統角色正在重新調整,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能力騰出空間。
這種趨勢對於正在科技行業求職的留學生來說,也值得思考,比如像Meta這樣的公司越來越關注機器學習 (ML) 和人工智慧 (AI) 的發展,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創造出專門針對人工智慧開發的新工作。針對這點,WST創始人Jerry也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大家可以點選檢視:
隨著傳統技術崗位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推動下面臨淘汰的風險,留學生想要滿足與這個新技術時代相適應的技能需求,就一定要發揮自己作為“人”的優勢。
把握內推機會
根據WST的科技導師透露:Google 2024求職季招聘會先看internal的機會(實習生轉正+內部轉崗),external投遞的人最後考慮。即便是被級別高的人內推,在這個team有hc的情況下,還是需要經歷三輪的嚴苛面試。
Google並非個例。基本上企業會優先看有內部全職工作人員推薦的申請或者是簡歷,因為畢竟有內部的人員給的背書。而如果這個內推的申請者,能夠滿足公司招聘需求的情況下,其實企業就沒必要再去額外費精力看那些,從官方申請投遞的簡歷。
從某種程度上面來說,這不是非常的公平,因為走官方申請流程的不乏有各方面很優秀的學生。
對於留學生來說,高薪行業的北美求職規則已改變,個人的求職邏輯需要轉變:不管你優不優秀,你需要先保證自己的簡歷“被看見”。
面試時展現自己個人長遠的發展力
以前企業在面試時特別看重候選人否具備該崗位初級員工的硬技能。但如今,高薪企業面試時會更加側重透過行為面試去考察候選人是否能勝任、並且是長久地勝任申請的崗位。
比如北美科技公司打分標準之一:無論是什麼崗位,你進入工作狀態,一定是在一個有同事的環境下,你需要社交需要交流,所以面試環節的Communication也是面試官非常注重的一點。
很多中國留學生或者家長,往往是都注重硬技能層面的培養,而忽視了軟技能的重要性。所以可以發現很多中國學生在校成績很好,實習經歷也多,技術性的問題也都會答,但就是總拿不到offer。很有可能就是在面試中,自己的溝通技能或者是就是跟人的互動談吐,在整個interactive的process裡面,讓面試官對你的個人發展力(包括但不限於我們說的溝通能力、領導力等等)持否定態度。
2025年,就業趨勢大環境不斷變化。川普正式上臺,留學生是否會迎來最激進工籤政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國高薪行業大幅收緊實習生的轉正名額,全職崗位的招聘需求減少,但求職市場上的優秀人才卻在不斷增加。供需嚴重失衡的局面,讓就業市場的競爭從傳統的“優勝劣汰”轉向了更為激烈的“優中取優”。AI浪潮下,留學生如何做好求職準備,畢業拿下心儀高薪offer?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