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黃昏

來源: 九邊
我之前聊電車的時候就講到一個問題,咱們的電車想真正做起來,肯定不能自己玩,得拉上別人一起玩。但是問題是,中國、歐洲和美國就佔到了世界70%的購買力,如果沒有他倆,玩起來會非常困難,因為剩下的國家老百姓沒錢買這麼貴的東西。
其他工業品也有這個問題,總說“海外市場”,海外市場本來就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其他的都是很碎的那種,而且那些窮地方事多,掏錢也不利索,動不動就拖欠,都很麻煩。
但是中國這兩年跟歐洲的關係也磕磕絆絆,既有俄烏戰爭的原因,也有中美對抗,歐洲習慣性想選邊美國,畢竟歐洲跟美國的意識形態很接近。
直到這兩天事情又有了變化。

先是美國和俄羅斯媾和了,然後美烏兩國領導當面吵起來了。

很多人理解不了歐洲為啥有病,要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其實並不是真的關心烏克蘭人的死活,而是他們擔心俄羅斯吞併烏克蘭之後下一個就是他們自己。
這一點你放在十來年的長度上是看不出來的,你得放在幾百年的長度上看。從幾百年的長度上看,俄羅斯就是個利維坦,一直會把周圍的都吞下去,周邊國家長期活在這種恐懼中。這種恐懼感在二戰後本來已經少了很多,這次俄烏戰爭之後又被點了起來,而且越來越形成共識。

所以說現在對援烏最積極的是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主要也是這幾個國家形成了共識,如果烏克蘭真完了,那幾十年後,下一次特別軍事行動可能就在歐洲腦袋上。尤其波羅的海三國,他們仨當初從蘇聯跑出來,一直擔心被重新抓回去。

而且這次美國可能會把整個烏克蘭給俄羅斯,如果俄羅斯真的吞下烏克蘭,那將是改變歷史的變化。

可能大家不知道為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差了那麼多,主要就是因為烏克蘭。俄羅斯沒了烏克蘭,幾乎相當於中國丟了江浙滬,甚至比江浙滬對中國重要得多,烏克蘭跑路後,直接把俄羅斯從超級大國降級成了二流國家。

俄羅斯徹底吞併烏克蘭的機率並不大,但是如果一旦合併成功,那影響之深,誰都不敢想象。以前咱們說機率不大的事確實機率不大,這兩年也不太敢打包票了。

這也是為啥英國這次一反常態,咋咋呼呼,最近說是要派兵去烏克蘭。因為英國是很清醒的,知道最差的結局就是一個新的蘇聯出現,壓在歐洲的頭上,最好的結局是蘇聯兩個最大的加盟國互相頂一起,相當於蘇聯的西伯利亞方面軍和烏克蘭方面軍相互對耗。
所以為了老歐洲,烏克蘭不能倒。烏克蘭不倒那就是斯拉夫人內戰,烏克蘭倒了,那就是斯拉夫人和歐洲人的對峙。
這裡有個問題,為啥美國之前要介入歐洲事務?
大家知道,美國在歐洲是有長期駐軍的。這一點在我們這裡看來匪夷所思,覺得歐洲連主權都不要了。
可是在歐洲那裡完全又是另一碼事,美國替他們看家,他們就不用自己承擔巨大的國防開支了。這也是為啥咱們很多人以為美國是透過施壓才能在歐洲駐軍,其實是歐洲強烈要求的,特朗普很多次威脅撤軍,把歐洲嚇夠嗆。

理解這事比較費勁,因為這種玩法中國其實沒咋經歷過,但是對於美國來說卻駕輕就熟。咱們經常拿中國古代的大一統來類比美國,其實這是不對的,最能類比美國的,其實是羅馬。

那麼羅馬和美國很像?
極像。
羅馬是很分散的,核心統治區很小,大概是現在義大利本土那塊。有大量的附庸國,自治行省,還有間接行省,像極了現在歐洲和美國的關係。羅馬承諾給這些亂七八糟的行省安全庇護,這些行省要在羅馬打仗的時候承擔一部分義務,出人出錢。
其他絕大部事務,羅馬都不會去管。甚至行省和自由城市當地的官員,也是當地貴族推出來的,羅馬幾乎啥也不管。
也就是說,羅馬有點像一個鬆散的聯盟,現在的美國霸權,也不是美國自己,是他巧妙地團結了歐洲。歐洲跟羅馬的行省一樣,有自己的算盤,但是既然大哥說話算數,那就跟著他一起混。最後美歐總是同步協作,再加上日韓,美國的勢力範圍就這樣形成了。
此外北約體系與羅馬"附庸國-軍團"機制相似——美國承擔70%北約軍費(2023年資料),並且跟羅馬一樣,在邊境省駐軍。羅馬在現在的德國有“萊茵軍團”,現在的美國也在德國有駐軍。
而美元體系也像極了當初的第納爾體系,盟友之間透過貿易協定繫結,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共同獲益。

可以這麼說,有了歐洲,那美國就是羅馬帝國,其他人也不會隨便挑戰這個大集團;

沒有歐洲,美國就變成了義大利,實力和勢力範圍都得少一大半。

換句話說,現在的美國跟以前的那個羅馬帝國是很接近的,跟咱們古代的大帝國完全不是一碼事,它是一個透過信用和商業協議聯合起來的巨無霸。

這個邏輯非常關鍵,動不動用中國古代那套往美國體系上套根本就是離譜,包括現在的官僚體制,美國也是羅馬樣式,跟咱們古代完全不是一碼事。這兩天伊利諾伊州和加州的州長又在懟川普,這事放在中國是不敢想象的,但是“羅馬式”的美國卻很正常,因為這些行省總督是各省自己選出來的,又不是川普任命的,有啥不能懟的。
包括現在的馬斯克改革,一堆人在那裡刷“王安石變法”和“商鞅變法”,牛頭不對馬嘴。其實最像的,是羅馬的戴克裡先改革,權力集中化和執行分散化。
蘇聯曾經也有個羅馬夢,因為蘇聯的前身沙俄,就自稱“第三羅馬”,“沙皇”也是俄語版“凱撒”。這個“蘇版”羅馬的核心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外圍一群“華約”加盟國,但是蘇聯太菜,小弟們離心離德,玩了四十來年就崩潰了。

後續我們如果走向大海,可能遲早也會走上這條路,給別人做出安全承諾,然後派出駐軍,如果別人有事我們負責平事。換取對方我們在對方那裡的優先權,然後形成一個巨大的勢力範圍,重現盛唐風範。
這裡注意下,很多人以為有了駐軍對方就該完全聽自己的,這個錯的沒邊了。蘇聯為啥後來小弟都跟他翻臉了,就是蘇聯總是想讓小弟聽自己的,不聽就想打小弟,而且多次違約,後來組織內部離心離德。
而美國過去相對來說處理的好很多,就是因為它一般都是商量著來,極少會以勢壓人逼著盟友讓步。有時候盟友不鳥它,它也就忍著了,比如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德國就極度堅定,一直反對到最後。這種鬥而不破的狀態,巧妙維護了聯盟,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過去幾十年裡,美國整體來講有個特別好的習慣,跟所有黑社會大哥一樣,以前的美國極度守信用,這裡不是說他100%守信用,而是說它一直盡力去信守協定,這就形成了一種“社會資本”,贏得了盟友的信任。
從二戰結束後,他的小夥伴受到威脅後一般都會出手,成功維持了自己的大哥地位,贏得了小弟的信任。內部矛盾不斷,但是總體平穩維持到了現在。
很多小夥伴可能不知道,保護盟友贏得支援這事,美國最驕傲的有三件事,柏林危機,朝鮮戰爭和第一次海灣戰爭。
美國介入朝鮮的時候,韓國都只剩下釜山那麼一點了,可以說沒有美國就沒有現在韓國。這也是為啥朝鮮戰爭中,美國往朝鮮半島派了幾十萬人,那地方跟它一點關係都沒。拋開各種大棋論,美國官方認為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它要跟所有盟友說:韓國這種跟我一點關係都沒的貨色我都不會放棄,更別說你們了。
但是現在這次俄烏問題上,玩的有點大了,川總賣了烏克蘭,違背了布達佩斯備忘錄,更關鍵的是,違背了對歐洲的安全承諾。因為烏克蘭真要完犢子了,那歐洲也暴露在俄羅斯的視野下了。

很多人說,不至於吧,讓歐洲自己負責自己的安全怎麼了?

當然沒問題,問題是羅馬不再保護自己的邊疆行省和自治市,那就別怪今後人家做決策的時候不跟你打招呼了,也不再對你有啥連帶責任了。

直接效果就是今後沒人敢把你當大哥了,你這大哥,碰上事是真跑啊。

跑這一次,今後就有第二次,就有無數次,之前籤的那些協議也就非常可疑了。歷史上那些協定也成垃圾了,美國今後再也指揮不動小弟了,因為大家之前聽你的,是因為相信你是個抗事的老大,現在一看,真指望不上,哪天會不會把我們幾個給賣了。你的承諾不再算數,我為啥聽你的?
這進一步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日韓菲律賓什麼的,這些國家是高度指望美國的,之前美國基本上保持著非常好的信用,對盟友那是真上心。這下好了,你的一次買賣,落在別人頭上說不定就是別人的一次滅國,這誰能受得了?
接下來必然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國家都得重新評估自己的安全環境,比如再找個大哥,最好說話算數的。再比如大規模擴軍自保,或者乾脆重新開始擁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個"擁核多米諾效應"模型——美國信用破產將導致沙特6個月內啟動鈾濃縮,巴西重啟1978年中止的潛艇核反應堆計劃,日本在12-18個月內達到虛擬核武器狀態,更多國家,比如韓國,德國,波蘭等國在五年內擁核
如果不找大哥,那今後美國和別的大國發生衝突,我們也不管了,萬一我火中取栗替你出頭,回頭你拿我做生意怎麼辦?

羅馬歷史上也幹過這缺心眼事,大概在公元3世紀左右,羅馬對亞美尼亞提供保護來換取他們的效忠。

後來薩珊波斯入侵亞美尼亞的時候羅馬沒出手,導致附庸國大規模叛變,加速了邊疆的壓力,也導致自己的生產壓力越來越大,直到滅亡。“羅馬護盾”變成了“紙面聯盟”。
這事剛開始好像羅馬省錢了,因為不用支援盟友嘛。但是長期禍害無窮,因為盟友投入了敵方陣營,敵方勢力更大了,你需要更大的國防開支,後來羅馬的國防開支佔到財政總收入的90%,崩潰也就是遲早的事。

進一步的,既然各種協定不算數,那美元的價值也就打折扣了。

以前大家選美元,既有方便的因素,也有為大哥抗事的因素。今後這個大哥也不像大哥了,那我再看看誰的貨幣比較靠譜,誰的靠譜我用誰的,或者乾脆一視同仁誰也不得罪。
此外類似日本沙特德國這些國家優先購買美國國債,也是因為一個叫“安全資本化”的事。尤其沙特,最明顯,美國給他保護,它有錢後買美國國債,去美國投資,形成了一個閉環。
現在這一切都要重估。
這就是典型的“信用-權力-秩序”正規化,信用永遠是最重要的,就好像一個黑社會大哥,大哥永遠得說話算數,說殺誰全家就得去,不能說今天下雨不去了,那今後誰還把你當大哥?
權力是存在於人心的,一旦大家不把你當大哥,或者覺得你不配,你就啥也不是了,如果指揮不動別人,那你的實力也就沒了。有點像晁蓋在梁山,梁山頭領的位子還是他的,但是說話沒份量,誰也指揮不動,說出來的話動不動碰軟釘子,等著他的,只剩下如何退場了。
霸權不是毀於外部攻擊,而是死於內部承諾的通貨膨脹,對於一個大哥來說,幾次說話不算數,今後你就是個死人了。
這次川普和澤連斯基的直播事故,本質也是美國現在的帝國模式破產了。
無論是在小澤那裡,還是在歐洲那裡,美國已經承諾失效。你願意花錢,我繼續聽你的,受點氣也行。現在你都跑路了,還在這裡逼逼,懟你咋了?羅馬已經撤出了日耳曼地區,從此日耳曼邊疆上的原本歸附羅馬的人就得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了,相應的,大哥也就失去以往的地位了。

尾聲:

川普“聯俄製中”的算盤其實大家都看得出來,但是玩的太糙了,拿著帝國百年聲望去套現。這自然也不只是川普一個人的問題,背後更本質的,也是他們財政壓力的日益上升。

當然對我們不是壞事,一方面我們可以跟歐洲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今後歐洲越來越和美國不再是繫結關係。我們的“一帶一路”本來就是去歐洲做買賣嘛,現在更加順暢了,歐洲也沒必要估計美國的態度了。中亞那些國家都得重新評估了,到底今後跟著誰才安全?
另一方面日韓大機率也不那麼上心了,因為羅馬大哥剛從日耳曼地區撤出了,哪天從亞太撤出還不是分分鐘的事?你走了我們還要繼續在這一代混下去,得提前和街坊領居保持好關係。到時候美國的臺海威懾也會發生變化。
總之,我們這代人有生之年美國依舊繁榮,但是昔日的那個美帝,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暮年症狀。
全文完,喜歡請三連。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文明理釋出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務揹包一個

感謝耐心閱讀,歡迎順手點個“在看”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將打造投行圈最靠譜的人脈拓展平臺,並組建多個私域社群,根據會員職業及愛好,進入(投行業務交流、專業學習、股權投資、資管、業務推廣、上市公司高管、銀行、海外資產配置、單身脫單、摜蛋等等)相關社群。目前已超過5000位精英會員,各位老鐵速來掃碼集合。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點選關注投行精英對話視窗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商務合作、投稿、資源對接,金融同仁入群請掃碼新增管理員投行-滌生。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起來吧?點選閱讀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