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黃毛總能拿下最乖的女生?真相扎心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身邊那個清清純純的乖乖女,最後總是和染著黃毛、吊兒郎當的男孩在一起?
這個問題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是隻存在於校園裡,而是貫穿了從青春期到成年社會的某種隱秘規律。
前段時間,蔡瀾老先生離世。他被稱為“最後的風流才子”,一生瀟灑。他曾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醜的也照追。”但被很多人忽略的,是他背後說的那段感情操作邏輯。
蔡瀾說,追不同型別的女性,要用不同的方式。
比如:
  • 追乖乖女,就帶她叛逆;
  • 追高冷女,就用親和力把她拉下來;
  • 追缺愛女孩,就給她細節和熱烈;
  • 追家庭條件好的,就讓她體驗跌宕的情緒波動;
  • 追條件差的,就給她直接的資源;
這不是在教人套路,而是說明了一個現實:每一種性格的女孩,在感情中往往會尋找自己“缺失”的體驗。
而黃毛之所以總能拿下乖乖女,原因就在於——他們給了她從未體驗過的“叛逆感”。
你想想,那種平時上課不遲到、和父母關係緊張、生活規規矩矩、沒有太多社交經驗的女生,人生前十幾年活得像一個“聽話的機器人”。
她從沒真正為自己做選擇,從沒違背過規則。
但青春期的荷爾蒙告訴她,她渴望衝動,渴望釋放。
而這時候,一個抽菸、染頭髮、說話吊兒郎當、滿臉“哥不管你喜不喜歡”的黃毛男出現了。
他的不羈、他的自由、他的張狂,在她眼裡是“刺激”和“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性”。
她不是喜歡這個人本身,而是喜歡自己在他面前可以“不像自己”。
這是一種心理補償。
正如蔡瀾說的:追乖乖女,你就帶她叛逆。
黃毛不是魔法師,他只是剛好出現在她最想掙脫“乖”的那一刻。
而你,那個溫柔體貼、事事配合、朋友圈精緻乾淨、沒有任何風險和破綻的好男孩,反而成了她想暫時迴避的生活代表。
她不是不愛你,是她還沒準備好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她想放縱一下。
這裡還藏著一個殘酷的規律:
年輕女生越乖,越容易被壞男孩帶走; 經歷越少的人,越會被極端的情緒刺激吸引; 越沒有做決定經驗的人,越容易做錯第一個決定。
所以,與其問“黃毛為什麼總能騙走乖乖女”,不如說:乖乖女壓抑太久,渴望釋放,而黃毛剛好是她釋放的渠道。
但你也彆氣餒。
多數乖乖女在經歷了叛逆期之後,會逐漸醒悟。 等她嘗過苦頭、經歷過人性、真正認清感情的本質之後,她反而會尋找那個能讓她踏實的你。
因為黃毛給她的是體驗,你給她的是歸屬。
——只是她還沒準備好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