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罕見公開了PL-15導彈的全自動生產線,如果拉滿到極限,一天就能造出 100枚,對比美國同類型的AIM-120D導彈,能生產500枚,但是是一年的產量,供應鏈還受限於海外,不能完全自主。
PL-15導彈不僅在效能和威力上表現卓越,強大的產能更是彰顯了中國軍工的雄厚實力。
那PL-15為什麼能有這麼強大的產能呢?在產能背後,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智慧製造技術的大力發展,為 PL-15 的產能提供了堅實支撐。

近年來,我國在智慧製造領域突飛猛進,從飛機制造到導彈生產,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在工廠中上崗。PL-15的全自動生產線就是典型代表,生產車間內科技感十足,全程無人化操作。
機械臂精準抓取零件進行組裝,智慧倉儲自動排程物料,監控屏前的工作人員能夠輕鬆盯全場。只要原材料供應充足,生產線就能 24 小時不間斷自動執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其次,完善的工業體系是強大產能的基礎。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從原材料生產到零部件加工,再到最終的產品組裝,各個環節都能夠實現自主供應,不受海外供應鏈的制約。
這使得PL-15導彈的生產在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上能夠得到充分保障,不會因為某個環節的缺失而影響生產進度。
再者,中國軍工企業長期以來在技術研發和生產管理方面的積累,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這些人才能夠熟練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確保生產線的高效、穩定執行。他們在生產過程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從效能角度看,PL-15採用全球首款雙脈衝發動機和AESA雷達導引頭。雙脈衝發動機使 PL-15飛行過程中可二次加速,初始階段第一脈衝點火,推動導彈快速爬升到巡航高度,並以 3 馬赫速度接近目標區。距目標 30 公里內,第二脈衝啟動,配合空氣舵,導彈能實現12G過載機動,讓敵機難以逃脫。
這個設計讓PL-15有效射程突破150公里,實際最佳化後可達200公里,遠超美國AIM-120D導彈的120公里射程,且射程末端命中率提升40%。在2024年東海演習中,某型戰機在120公里外發射PL-15,精準命中模擬F-35的高速靶機,充分證明了效能的可靠性。
它的AESA雷達導引頭有256個微型T/R 元件,可全向無死角掃描,能快速切換波束,配合導彈大離軸發射能力,可實現 “越肩發射” ,也就是從飛機翅膀上調頭拐彎,攻擊屁股後面的目標。
同時,採用頻點捷變、脈衝壓縮技術,在強電子干擾環境下,目標識別距離比傳統導引頭延長 30%,大大提升了抗干擾能力,還能同時鎖定 8 個目標,並選擇威脅最大的 3 個實施攻擊,和殲- 20等先進戰機 “先敵發現、先敵攻擊” 的戰術完美適配。
2025年航展公開的打靶影片中,PL-15在複雜電磁環境中,只用1.2秒就從6個箔條誘餌中鎖定真實目標,展現出強大的目標識別能力。在威力方面,PL-15在實戰中表現出色。
印巴衝突中,巴方戰機在預警機支援下,利用PL-15在200公里外鎖定目標,而法國 “陣風” 戰機飛行員直到導彈逼近20公里才收到警報,根本來不及做出規避動作,“陣風” 配備的號稱能幹 F-22的電子戰系統全程失靈,連誘餌彈都來不及釋放,最終被PL-15擊落。
PL-15的雷達甚至可穿透F-22隱身塗層,對美國引以為傲的隱身戰機形成巨大威脅。PL-15 導彈無論是效能、威力,還是產能,都展現出了我國軍工的強大實力。
強大的產能背後,是智慧製造技術的發展、完善的工業體系以及人才的積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隨著我國在相關領域的不斷發展,未來中國軍工必將為國防事業提供更多先進、可靠的武器裝備,捍衛國家主權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