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人拿著一張郵件截圖來問我:
微軟是不是要退出中國了?
圖裡寫著:由於地緣政治及國際業務環境的變化,微軟將調整其全球戰略佈局,並將於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國區的運營…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啊?微軟要跑了?
很多人,一下子慌了。啊?微軟這樣的巨頭都撤了?那蘋果呢?特斯拉呢?耐克寶潔英特爾呢?這,這,難道真要和美國脫鉤了?有同事告訴我,他們的聊天群裡,也都在討論這個事兒。

不瞞你說,看到訊息,我心裡也“咯噔”一下。畢竟,在微軟十幾年,有多少老朋友、老同事。要是真的,他們可咋辦啊。
於是,我趕快查閱了一些資料,又去老朋友那裡問了問。問完之後,鬆了一口氣。
還好,不是真的。微軟並沒有停止中國區業務。這件事,是一個“烏龍”。
怎麼說?
首先,發出郵件的主體,不是微軟,是微創,Wicresoft。
它是微軟的合資公司,負責微軟的一部分外包業務。
Wicresoft。Microsoft。嗯,是有點容易看走眼。
郵件的措辭,也是“調整全球戰略佈局”、“正式停止在中國區運營”,好像微軟整體要撤一樣。
但其實,真正“停止”的,其實是微創,在中國,處理“海外使用者資料”的外包業務。
這部分業務,需要從中國遷移出去,搬到其他國家。比如越南、日本、匈牙利等等地方。而微創早在2022年,就加大了海外佈局的力度。只是沒想到,這天來得這麼快。
所以,我也連忙發了個朋友圈,幫助闢謠。

誤會,是解開了。但是,為什麼這部分業務,突然就不能在中國做了?到底是不是,要為撤出中國做準備?
不是的。至少,這次調整,和外企撤出中國沒有直接關係。
微創內部普遍認為,這次業務遷移的直接導火索,在於一項剛剛生效的美國法令:
第14117號行政令。

它的全稱很長,叫做《防止受關注國家獲取美國人批次敏感個人資料及美國政府相關資料》("Preventing Access to Americans" Bulk Sensitive Personal Data and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Related Data by Countries of Concern)。
防止受關注國家,獲得美國人資料。
嗯。那麼,誰是“受關注國家”(Countries of Concern)?
中國、俄羅斯、古巴、伊朗、朝鮮和委內瑞拉等等國家。他們,都是“危險人士”。
那,又怎麼防止“危險人士”獲得資料?
根據規則原文202.401:
……no U.S. person, on or after the effective date, may knowingly engage in a covered data transaction involving a vendor agreement, employment agreement, or investment agreement with a country of concern or covered person unless the U.S. person complies with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自生效日期起,任何美國人士不得在未遵守安全要求的情況下,故意參與涉及關注國家或受限主體的供應商協議、僱傭協議或投資協議的受限資料交易……
像微軟這樣的“美國人士”(U.S. person),如果和“受關注國家”的實體(比如微創在中國的團隊),進行涉及訪問“敏感資料”的交易,就會被“限制”。
你只要和“危險人士”交易資料,我就要限制你。
想解除限制?那你至少得滿足一系列安全要求。由美國網路與基礎設施安全域性(CISA)制定的 ,嚴苛要求。
在中國境內,讓一個處理資料的外包團隊,達到CISA的嚴苛標準,證明資料絕對安全。成本之高,難度之大,難以想象。
所以,為了規避巨大的合規風險,微軟作為客戶,最直接的選擇,就是把這部分涉及敏感資料的業務,遷走。遷出中國。遷出“受關注國家”。
而行政令的最終生效時間,是:2025年4月8日。再回頭看看那封郵件,“停止運營”日期,也是:4月8日。
好了,都對上了。說到這裡,“微軟退出中國”的這場恐慌,算是基本搞清楚了。
我知道,我知道。在這個當口,大家其實特別焦慮。但越是焦慮,越不能被謠言影響我們的理智。至少,這一次的“微軟退出中國”,是一個徹底的誤解。
它可能是一個由美國資料法規,引發的外包遷移事件。但是,被一封“不拘小節”的內部郵件放大了。疊加了大眾情緒,演變成了一場誤會。
但是,這次是誤會,下次會不會成真呢?
不好說。
因為,這個行政令的背後,是一個更大的主題:資料戰。
資料戰,爭奪的不是土地,也不是石油,而是資料。
數字時代,資料,就是新的石油。你的每一次點選、每一次購買、每一次定位,你的健康資訊,都不只是你個人的隱私,而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因為,有了資料,敵人就能識別關鍵人物,訓練更強大的AI,甚至控制國民的認知。
所以,美國才會不遺餘力地,保護“資料主權”,阻止任何有風險的資料流動。
而且,不光是資料戰,還有科技戰,還有貿易戰。這幾場戰爭,還在升級。最近,特朗普悍然宣佈,給中國商品,再次加徵34%的關稅。甚至,揚言再加徵50%關稅。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哎,大事,真的太多了。像微創事件這樣的變化,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每個人都在焦慮。焦慮中美關係,焦慮我們的經濟,焦慮自己的生意,焦慮明天給孩子買的進口奶粉。我也焦慮。但還好,我還有個小破公眾號,可以寫字。
所以,這幾天我也一直在試著,搞明白這些大事。比如,特朗普關稅政策的背後邏輯,以及可能的後果。接下來,還會寫更多的系列文章,期待你來看。
這一天天的。哎。
P.S.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慧是未來。卻不知道,該如何擁抱這個未來。
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是機會。卻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錯過機會。
所以今年,我和我的團隊,也正式推出了,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和你好好聊聊人工智慧。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6月7日,就讓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Justice Department Issues Final Rule Addressing Threat Posed by Foreign Adversaries’ Access to Americans’ Sensitive Personal Data https://www.justice.gov/archives/opa/pr/justice-department-issues-final-rule-addressing-threat-posed-foreign-adversaries-access
2、Preventing Access to U.S. Sensitive Personal Data and Government-Related Data by Countries of Concern or Covered Persons
https://www.federalregister.gov/documents/2025/01/08/2024-31486/preventing-access-to-us-sensitive-personal-data-and-government-related-data-by-countries-of-concern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景九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61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