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的留學生,在一場失敗的投資中騎虎難下……

自從 2022 年底北美科技行業大裁員開始,北美的求職市場似乎就沒有好起來過,幾乎所有聽說過名字的大公司都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裁員,而在這地獄一樣的求職市場中艱難找工的 23/24/25 ng(new grad,應屆生)成了倒黴的代名詞,工作是找不到的,身份是拿不到的,學費是打水漂的……
畢業即失業的留學生們
A同學是 2020 年 9 月開始入讀美國大學的,雖然疫情的衝擊讓她的後申請季和大學的第一年都變得兵荒馬亂,但至少那時候,至少她心中充滿著對未來的期望。
身邊親戚的孩子早些年出國,沒申請到藤校,就在一所在 Top 30 邊緣橫跳的學校讀了本科,原本還計劃申個更好學校的研究生,卻幸運地在大四那年找到了工作,薪資和福利都還不錯,於是便先入了職,在疫情期間美美地線上辦公,每天上班半小時,摸魚小半天。
A同學想,自己只要努力一些,一定也可以有這樣的未來。在學校開始逐步恢復線下課程,乘飛機前往美國的前夜,她在手機的備忘錄裡寫下:“加油,畢業後要進投行工作,賺很多錢報答父母。”
她的確拼盡全力向著目標前進,好不容易找到了實習,拖著行李箱到了完全陌生的州,租房子、辦公交卡、每天花兩個小時通勤……在三個月的實習期裡,她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可惜小公司的業績不好,就算mentor和同事都對她很滿意,她還是沒能拿到return offer。
她也不得不加入艱難的ng找工大軍,投幾百份簡歷換來寥寥幾個回應,而大多數都在Phone Screen階段HR打電話問了她是否需要sponsorship後沒了下文,屈指可數的兩三個面試機會,她自認做了充分的準備,發揮得也不錯,卻在終面後被ghost,給HR發郵件得不到回覆,大半個月之後才收到一封模板拒信。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她也說不清,哪怕是做了不找到工作不放棄的決定,在幾乎看不到期望的情況下,也必須得做兩手準備,開始申請研究生。她本來已經不想再花家裡的錢,可現實讓她無路可走,她最終只能接著上學,在一所名氣挺響的學校,但她總是忍不住想,讀出來就會有出路嗎?到時候再畢業找工作,情況會更好嗎?還是會重蹈覆轍,被迫繼續讀博?
當然,她並不是一個人,與高中時的同學聯絡,她發覺大多數都陷入了與她類似的困境,選了熱門專業,到頭來卻驚覺求職市場捲成了麻花,有多年經驗的人在被裁後也來和他們競爭同樣的初級崗位,他們不止一個人認真琢磨過延畢的可能性……
僥倖找到了工作的B同學,是因為真的把要求放得很低,他本來是為了追求WLB,但薪水可憐的工作也不一定輕鬆,還有身份的問題如巨石般壓在肩上,要是失業了得出大問題,怎能放下心躺平呢?
回國情況看似要好些,但海歸不再有太多優勢,沉沒成本已然太高,真的要任由上百萬的學費打水漂嗎?C同學的確下定決心回國考公了,說起備考的經歷,她給A同學發了一個躺倒流淚的表情包,自我調侃道:“誰懂,我當年最討厭的就是刷題考試,上岸還遙遙無期呢……”
在一場失敗的投資中騎虎難下
近幾年出國的留學生們,有不少都奔著大熱的CS專業去,但這個曾經前景特別好的專業,在裁員潮中算是受到了最大的衝擊,投幾百份簡歷出去石沉大海的慘狀逐漸成了常態,投一兩千份工作才勉強上岸的例子更是不少。
根據 ADP 研究所的資料,軟體開發人員的就業率在 2019 年底至 2024 年初大幅下降,在疫情期間的招聘熱潮中,2021 年下半年和 2022 年冬季出現了一些高峰,但 Indeed 的資料顯示,軟體開發行業的招聘資訊已基本回落至疫情前的水平。
2022 年,1,000 家科技公司裁員超過 165,000 人。2023 年,裁員人數增加到 264,000 多人。截至 2024 年,已有 520 多家科技公司裁員近 150,000 人。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常見招聘會上求職者人山人海的影片,隨著數十萬已經入職的科技工作者進入就業市場,新畢業生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而職位卻越來越少,這導致其中的不小一部分開始“恐慌性讀研”,以推遲尋找工作。
科技行業最為水深火熱,但其他行業也好不了太多,在不樂觀的大環境下,沒有身份的留學生要找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快錢越來越難賺,穩定工作的可貴性便得以彰顯,留學生回國考公拿鐵飯碗的意向越來越強烈,但考公的形勢也給了留學生當頭一棒。
隨著各個省市更新2025年選調生與公務員的招聘公告,不難發現多個省市的公務員選調開始限制留學生,甚至直接將留學生“拒之門外”。比如,眾所周知的考公大省山東,儘管今年計劃有 1600+ 選調生名額,但都是面對國內的優秀大學以及部分高校部分專業,選調的兩批都不包括海外院校。
除此以外,在官宣的《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選調和“優培計劃”招聘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公告》中,也明確表示定向選調中僅包括北京大學等4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北京交通大學等25所高校“雙一流”建設學科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而留學生被納入了“優培計劃”,僅僅針對2024年8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間取得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國(境)外院校(以2024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為準)研究生學歷學位、學制1年及以上、未落實工作單位,且本科階段在“優培計劃”面向的國(境)內相關學校(學科)就讀的留學回國人員,要求也是很苛刻了。
類似地,廣東省2025年度“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的高校範圍把往年可報考的“國(境)外知名高校”全都踢出去了,包括哈佛、劍橋、牛津等60所全球名校。
留學生該何去何從?
留學生似乎被全世界拋棄了,該不該留學的問題先緩一緩另說,已經在讀/畢業的留學生,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在心態上,希望小夥伴們不要過分焦慮啦,畢竟苦的不是你一個人(?)。看到有人說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時機,小編深以為然,顯然時機並非個人努力可以掌控的,要預測到將來的趨勢更是相當困難,我們能做倒的事就是放平心態去接受,不去以現在的目光評判過去選擇的正確性,而是做好目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然後,說到找工作,雖說單純抱著找好工作的目的來留學確實功利,但一份能賺錢的工作真的能解決家境較為普通的留學生的大多數問題。在北美找工作這件事和努力學習沒有特別大的相關性,只要保證能順利畢業,倒不必執著於刷高GPA,學校的課程多多少少與工業界有所脫節,對於找工作而言,更為重要的與工作相關的技能、專案和實際經驗。
實習相較全職工作要好找一些的,大學期間得儘量多積累點實習經驗,哪怕找不到,也可以做些與實際工作更靠攏的事情,比如相關專案和志願活動等,或者多與能提供資源的人Networking。
現在找工作這件事十有八九要比工作本身更困難,得投入足夠多的精力,運氣因素也不少,但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按機率也總該有點積極反饋吧!
萬事開頭難,先放低一些要求,從要求較低的實習做起,只要能積累到經驗,或許慢慢就能發現找下一段實習/工作變得容易起來啦。
回國也不失為是一條好出路,根據小編周邊人的樣本,待遇不論,在國內找到一份工作還是要比在北美容易些的。考公這條路也沒有完全堵死,大部分非選調的公務員考試並不限制留學生報考,心疼留學生的上海也依然表示,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應屆優秀畢業生可報考上海選調,院校名單包括 70+ 所,參照 QS、U.S.News、軟科和 THE 認定,美國就有 30+ 所大學在名單上。
寫在最後
身為受害者大軍中的一員,小編想說,大家經歷過這麼難的階段,未來做什麼都一定會成功的(握拳)。
From Testdaily
北美留學考試自媒體
有乾貨,有陪伴,有進步
近期活動推薦
#四兩撥千斤新學期指南與活動策略
底部掃碼加入留學資訊群
其他可預約直播場次如下,點選【預約】,開播提醒👇🏻

相關文章